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霸权主义和各国反动统治阶级,争取民主独立、民族解放的锐利武器。马克思、恩格斯有关民族问题和民族殖民地问题的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卡尔·马克思和他的亲切战友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全面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创建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学说的过程中,在综观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全局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有两种世界革命,第一种是属于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范畴的世界革命。这种世界革命的时期早已过去了。还在1914年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爆发之时,尤其是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之时,就告终结了。从此以后,开始了第二种世界革命,即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世界革命。这种革命,以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为主力军,以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被压迫民族为同盟军。不管被压迫民族中间参加革命的阶级、党派或个人,是何种的阶级、党派或个人,又不管他们意识着这一点与否,他们主观上了解  相似文献   

3.
列宁是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也是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伟大导师。自从马克思恩格斯逝世前后,世界进入了帝国主义时代。帝国主义时代是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也是被压迫民族进行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的时代。列宁从进行革命活动的最初年代开始,一贯重视国内的民族问题和世界范围的民族殖民地问题,在有关民族问题上写了很多不朽的著作,在同一切机会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斗争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科学地指明了被压迫民族解放的道路,制定了正确地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本文就列宁在俄国(不涉及世界范围内的民族殖民地问题)国内的民族问题上为什么提出民族自决权谈谈粗浅的看法,以纪念列宁逝世一百周年。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阐明了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和途径,给了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人民一个伟大的认识工具。十月革命一声炮响,把科学社会主义送到了中国,先进的中国人以它作为观察自己国家命运的武器,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可是,现在有人却说:从马克思、列宁到斯大林、毛泽东,这种正统的社会主义到现在都是失败的;社会主义虽然有值得欣赏的地方,但真正做起来是不是真正合理,值得我们重新思考。就是说,在他们看来,社会主义欣赏一下是无妨的,但不能真正照它去做,用它指导实践。这样,就把“中国人民近七十年来用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中国革命实践这条路子选择得到底对不对?我们今后是继续坚持科学社会主义还是改弦更张,改信别的  相似文献   

5.
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性国际联合,第一国际的实践活动昭示着社会主义政党政治的历史性出场,赋予了无产阶级政党国际联合新的实践形态,开启了社会主义政党对外交往的历史序幕。它在支持和声援各国被压迫民族解放和革命的斗争中,在争取工人阶级思想、组织和行动的独立自主权利中,在处理内部成员间以及宗派利益团体的关系中,在反对欧洲帝国主义列强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中,所孕育和凝结的理论观点与历史遗产,在核心价值、根本保证、实践准则、理论自觉与价值引领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政党对外交往乃至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外交的创新发展都具有奠基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第一章最后一句话中写道:“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就是一个半世纪以来,震撼全世界,给了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以极大鼓舞,经过逻辑概括的著名的政治命题:“两个必然”理论。150年来,整个世界发生了...  相似文献   

7.
徐治彬 《学理论》2009,(30):240-242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20世纪世界最具人格魅力和深远影响的时代巨人之一。他在受到全中国各族人民敬仰和热爱的同时,也赢得了金世界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广泛的崇敬和爱戴。毛泽东何以能在人民群众中产生无穷的人格魅力?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毛泽东,在于毛泽东个人的特点和优点,在于毛泽东的品格和功绩,在于毛泽东的理论和实践:壮志凌云,抱负远大;注重调研,务实求真;博览群书,学贯中西;无私奉献,一心为民;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见远识卓,功丰绩伟;意志坚强,百折不挠。  相似文献   

8.
实现和维护各民族的团结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主要内容,也是处理民族关系中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时对历史遗留下的复杂民族关系给予高度关注,始终强调把民族团结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头等大事,把无产阶级政党的集中统一看作实现各民族团结的先决条件。列宁关于民族团结的理论在处理俄国民族关系的实践中使各民族结成了平等、自愿基础上的稳固联盟,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并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这些宝贵的理论成果对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同样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康清兰 《学理论》2014,(4):189-19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华民族在当代社会意识的集中反映,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新中国国际竞争力的需要。而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性,中国共产党通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群众和干部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维护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提供群众基础、引导社会思潮和抵制不良西方思想进攻。  相似文献   

10.
基于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共产党宣言》提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和工人阶级的命运,阐明了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从而为日益走向成熟的无产阶级提供了科学依据。《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科学、被压迫生灵的呐喊、新文明的愿景和共产党人斗争的策略纲领,其基本精神永放光芒。  相似文献   

11.
对于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道路问题,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们曾有过一系列的论述。诸如:“用暴力对付人民的压迫者”,“以暴力回答暴力”,“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单靠和平罢工是不行的,必须进行英勇无畏和毫不留情的武器斗争”,“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决不能把自己的解放寄托在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明智’上面,而只有通过加强团结、坚持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12.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伟大领袖和革命导师。恩格斯与马克思共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独自肩负起指导国际工人运动、整理和出版马克思遗著、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任,为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21,(10)
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关于无产阶级的问题并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标需要伟大的无产阶级队伍,无产阶级是最富于革命性的阶级,正是在阶级斗争理论的指导下、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无产阶级队伍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实现宏伟目标。重温经典,探溯无产阶级队伍的力量来源,对于当前党的自身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民族学是关于民族解放和实现各民族平等联合的理论和策略的科学。它研究解决关于消灭民族压迫和民族不平等的问题,关于附属国和殖民地被压迫民族摆脱帝国主义枷锁问题,关于建立各民族间真正平等及各民族的友谊合作、团结互助和发展繁荣的问题.它是工人阶级通过人民民主专政达到共产主义伟大目标的革命斗争中的思想武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各民族,它不但研究各民族共同体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和特点,还研究世界各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处理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党政论坛》2009,(22):8-8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关于第三世界的理论和政策,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继承和发展。它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第三世界的大多数国家,从原来被发达资本主义宗主国任意宰割的民族殖民地,到现在成为国际关系中独立于第一第二世界的一股具有无限潜力的新兴政治力量,成为世界范围内反帝反殖反霸斗争中的主力军,经历了长达四百年的历史演变过程。对全世界被压迫民  相似文献   

17.
民族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民族解放运动的飞跃发展是我们时代的一个特证。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后,“民族问题就由局部的和国内的问题变成了一般的和国际的问题,变成了附属国和殖民地被压迫民族解脱帝国主义桎梏的世界问题”。二十年代初,列宁就指出:“殖民地国家的劳动群众、殖民地国家的农民,虽然现在他们还很落后,但他们一定在世界革命的下阶段中起非常巨大的革命作用”,历史实践证实了列宁的科学予见,民族解放运动已成为当代摧毀帝国主义制度的一支不可抗拒的革命力量。这个历史的新阶段已化为现实。亚、非、拉等各地民族解放斗争蓬勃发  相似文献   

18.
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活的行动理论。我国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在这一科学理论的直接指导下取得胜利的。在新的历史时期中,我们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必须以这一科学理论为直接指导。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二大以来,我们党把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指导原理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雄伟大厦的基础更加牢固了,它的轮廓日益清晰了。在这个过程中,也就大大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本身。  相似文献   

19.
习仲勋民族工作思想与实践具有三个鲜明的特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联系群众,服务民生。这些特征,既是习仲勋在长期革命工作中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反映,同时也是他坚强党性和崇高人格的体现。同时,作为习仲勋在开展民族工作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其不但为当前做好民族工作提供了有益指导,也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是对民族问题及其发展规律进行科学分析的产物,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实施民族政策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的民族关系,但是在民族地区仍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影响到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和各民族的团结稳定,在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视域下分析影响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的要素及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很强的理论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