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剑  吴思源 《前沿》2024,(1):62-70
2023年的中国边疆研究在立足中国立场的基础上,围绕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在民族学、历史学、政治学、思想史等诸多领域深化研究,同时在学术讨论方面也进一步深入,形成诸多新的研究成果。本文从“一带一路”相关会议与论述、边疆研究相关会议与论著等方面,对2023年的中国边疆研究进行了初步的综述,凸显出边疆研究连续性、共同体和整体视野的特质。  相似文献   

2.
张海伟 《前进》2013,(4):49-5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程,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程,也是自身不断发展创新的历程。毫无疑问,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以下简称“群众史观”)。十八大报告再一次强调了坚持群众史观的重要性,并将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就说明,群众史观不仅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法宝,也是指导新时期改革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武器。因此,研究群众史观的当代价值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3.
罗伯托·埃斯波西托的生命政治思想探索了让共同体得以存在和永续的免疫机制。他指出以抽象价值属性为基础形成的是“想象的共同体”,这远远不够,还应实现以munus为基础将各个身体联结在一起的“身体的共同体”。他认为共同体在免疫机制作用下形成的“免疫共同体”具有永续生命力。这种免疫共同体的转换逻辑是基于“排斥性移植机制”向“共生性移植机制”的转变,从而将生命政治理论原本所具有的规训和管制性质的“否定性的生命政治”,转变为一种共同体与他者融合共生的“肯定性的生命政治”。“移植”机制的建构完成是他走向“肯定性生命政治”或“属于生命的政治”的分水岭,促使他开辟了一条不同于福柯、阿甘本的生命政治学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4.
《小康》2017,(9)
<正>“一带一路”倡议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一场伟大的实践。我们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过程中,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加以引领共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解决新时期挑战的中国方案。随着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这一概念,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国内外多个场合对命运共同体的概念、意义和行动方案进行了深刻的阐释  相似文献   

5.
1979年 3月 30日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 :“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 ,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 ,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 1 980年 1 2月 2 4日在北京成立的全国性的中国政治学会 ,是中国政治学研究得到恢复的重要标志。 2 0年过去了 ,中国政治学的补课工作其中包括对于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探索 ,对于西方政治学理论成果的介绍 ,以及对于中国政治发展过程现实问题的研究等等 ,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回首过去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 ,这一“补课”的过程 ,就是一个超越创新的过程。这既表现在政治学研究队伍…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 1992年的南方谈话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积极影响。这与他运用科学的经济史观方法论是分不开的。邓小平同志运用科学的经济史观方法论不仅证实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 ;彻底解决了长期困扰改革开放的姓“社”姓“资”问题 ,而且为改革开放鼓了劲、加了油 ,增加了人们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信心。经济史观在南方谈话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是十九大报告强调的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人民政协在民族工作领域履职尽责的重要遵循,也是十三届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搭建“少数民族界主题协商座谈会”协商新平台的主要目的。继2018年深入探讨“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主题后,2019年12月20日下午,在全国政协礼堂金厅,全国政协民宗委组织召开2019年少数民族界主题协商座谈会,围绕“如何有效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座谈交流。  相似文献   

8.
胡帆 《当代广西》2024,(9):30-31
<正>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12月在广西视察时强调,广西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自治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作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根本方向,巩固发展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良好局面。前不久,自治区召开大会,全面动员部署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自治区财政厅坚持“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广西见行动、财政抓落实”,旗帜鲜明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财政工作的主线,以全力支持“五个家园”建设为主要抓手,持续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完善2024年预算安排,让“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旋律成为时代“最强音”。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族知识话语存在“古—今”“中—西”两个维度的张力,即中国古典历史性的民族观和西方现代性的民族主义之间的张力。古代中国史将边疆民族史以列传形式写入中华民族正史序列,近代以来学人一边反思西方中心主义的历史中国研究,一边吸收西方的民族—国家理论,完成了中国民族史的书写。但是仍然没有突破把民族史作为单独论述的古代中国华夷秩序,也没有突破西方民族主义用现代性“民族”形塑古代族类的分类秩序。习近平总书记首创性地提出要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弥补了“中华民族史观”知识话语的缺位。新时代中华民族迫切需要一部“中华民族史”,通过历史书写“中国是统一多民族的中国”“中国人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来回答“何为中国”“谁是中国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是中国参与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是核能发展的主要国家,对核安全合作具有浓厚的兴趣。推进“一带一路”核安全共同体构建是中国核安全合作的重要内容,是中国参与核安全国际合作的关键。而核安全国际合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仅凭某一个国家是很难有效进行的。作为“一带一路”倡议者,中国有责任推进“一带一路”核安全共同体构建。核安全的特殊性,使核能领域的合作关系到政治、经济、文化、大众安全观念和国际区域格局等多方面因素,而要实现核安全一体化的目的,必须通过法治化规范“一带一路”核安全共同体构建的框架体系、框架内容、规则制度体系,确保核安全共同体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1.
教师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思政课教师的胜任力对思政课的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胜任力,关键就在于使其内在地形成一种强烈的超越自我的自觉意识。表现在具体内容上,这种自觉意识的形成需要包括三重向度:一是实践导引向度,强调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个要”为方向、原则和要求,锚定胜任力目标、优化胜任力结构、推动胜任力转型;二是个体成长向度,强调自我通过教材、教学、教法、教研、教评等多个要素提升胜任思政课的能力;三是共同体发展向度,强调在思政课教师这一发展共同体中通过做到“他驱”到“自觉”、“他决”到“自主”、“他教”到“自为”的转变与超越,实现对自我胜任力的发展与提升。  相似文献   

12.
编辑手记     
今日中国,正在进入世界舞台中央;今日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本期推出两篇特稿。“公元300—600年,在中国,是匈奴、鲜卑、羯、氐、羌五大胡人族群纷纷南下,建起了众多政权。在罗马,是西哥特、东哥特、汪达尔、勃艮第、法兰克、伦巴第等日耳曼部落潮水般地入侵,建起了一个个‘蛮族王国’。”这是统战部潘岳副部长三万字长文的开端。文章的主要论点是,五胡入华三百年的结果是“中华选择中华”,再造大一统;日耳曼各部落入主西罗马三百年的结果是“罗马抛弃罗马”,走向封建制。中西历史分岔的关键是文明逻辑的不同:中国是“合”,西方是“分”。文章不仅是历史反思,更提出了未来之问:“对中华文明现代转型的真正考验,是在维系大一统的基础上,如何能同时实现秩序与自由,如何能同时兼具‘大共同体’与‘小共同体’制度之美?”  相似文献   

13.
政治学是社会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基础学科。建国以来,这门科学不仅一直沒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实际上被忽视和取消了,沒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和人员,大学的政治学课程废除了。结果,关于“国家制度”、“政府组织”、“立法、行政、司法机关的职能和相互关系”,以及“干部制度”、“党政关系”等重大政治学理论问題的研究几乎是一个空白。因此,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开展和加强对政治学的研究是十分迫切需要的。华国锋同志在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倡导组织制定规划,积极开展政治学方面的研究。叶剑英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卅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指出:“我们要在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现将中国政治学会筹备会拟定的1980—1985年政治学研究选題计划发表在本刊上,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共同体理论是人类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强调的是紧密团结、亲和熟稔、价值一致以及共享的认同感。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发展了这个理论,将中华民族概念发展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解决了中华民族是“多元”还是“一体”的学术讨论问题,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成为中国学术界关注的一个核心概念,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展望 2 1世纪中国法学的发展 ,我以为可以“建设现代中国法学”—言以蔽之。“现代中国法学”这一属概念 ,包括三个层次的种概念 ,即 :法学 ,中国法学 ,现代法学。无论从这三个种概念中的哪一个看 ,2 0世纪的法学建设都存在相当大的缺陷。要建设现代中国法学 ,必须分析这些缺陷 ,从而找到进一步建设的方向与途径。一新中国成立以来 ,法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 1949年 10月 1日到19 6 6年的孕育阶段。这一阶段的最大特点便是法学与政治学不分。 195 7年以前 ,法学从属于政治学 ;195 7年以后则是政治学代替了法学。最明显…  相似文献   

16.
最近,新党有人提出“一中两国”的主张,也有人加以反对.主张者认为“唯有这项政策才能化解两岸现有僵局”,并强调这是“新党中国政策的主流意见”,是“新党自创党以来的中国政策”;反对者则认为任何”两个中国”“两个主权”的说法,都是不合宜、不成熟的,“一中两国”就等于台独,将让新党面临崩溃.这里涉及新党的国家认同问题.所谓国家认同,是属于主观信仰的范畴,是一种政治主张或立场,它指的是公民对其所自我归属的政治共同体的主动的认同,一通过凝聚感情和政治意志的表达,愿为爱护和维护这个共同体的生存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那么,新党的国家认同究竟怎样?有必要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马克思主义考察社会历史演变的生产劳动史观,柄谷行人以"交换样式"的演变为线索,区分了"民族(氏族)共同体""国家共同体""资本共同体"与"联合共同体"等四种共同体的演变形式,并以之为基础构造了一种"世界史观"。柄谷行人的世界史构造,对于重新理解马克思与黑格尔哲学之间的关系、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传统国家观之间的关系,均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但是,他据以超越"生产方式"的"交换样式",依然面临着正当性质疑;他构造的"联合共同体",相对于马克思所谓的"自由人的联合体",也存在着神秘化的可能。因此,相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史观,柄谷行人的世界史构造还存在着根本的缺失。  相似文献   

18.
谭鑫  张欣 《创造》2024,(2):10-12
<正>《2024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强调,2024年全省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点工作是“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争创美丽中国先行区”。在新的一年里,云南省要争创美丽中国先行区,必须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必须严格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保护为先、治污为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政治学会、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召开“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学术研讨会中国政治学会、北京市政治学行政学学会于1996年6月8日在京联合召开关于“领导干部一定要讲政治”的学术研讨会。来自首都有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政治学学者参加了会议。现将讨论的主...  相似文献   

20.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性概念和重要组成部分,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价值。“一带一路”的经贸合作倡议践行了这一理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所包涵的全球治理价值及逻辑包括:中国哲学与政治文化中“推己及人”“己欲达则达人”的传统;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作为中国道路与智慧,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中国新时代的共同体精神与软实力体现为自信、包容、开放、平等、团结、以人民为中心、以发展促团结,其对内为民族精神共同体,对外表现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从民族精神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主张尊重他国文化与政治制度、平等正义、互惠互利、协同发展,实现相关国家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准则和全球治理价值。依托“一带一路”,中国特色的全球治理价值将对全球治理产生重大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