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徐惠民 《群众》2021,(1):10-12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到地方考察选择江苏,第一站来到南通,专门到南通博物苑,了解张謇兴办实业、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的情况,称赞他是我国民族企业家的楷模。在2019年7月21日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点赞张謇为爱国企业家典范。典范、楷模既是对先贤张謇的最高评价,也是对广大民营企业家寄予的殷切期望...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一代儒商"张謇在创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艰难历程中所显现的胆略识见和人格力量的开掘,着力阐发了他在兴办和发展民营企业时一贯坚持的大局意识、法制意识和诚信意识.指出当今中国民营企业家应该从张謇的新儒商精神汲取有用的精神营养,努力做到把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富裕与全体人民富裕结合起来,把遵循市场法则与发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从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当代民营企业家队伍.  相似文献   

3.
4.
台湾的文化研究发展有年,呈现出在地化关怀、国际化视野、协同化精神的特点。在地化关怀是台湾文化研究的根本特质,与国际化视野及协同化精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们共同建构了台湾文化研究独立的问题意识和自我主体位置,并对台湾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对我们大陆本土的文化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之本,社会经济发展之基。节约集约用地,不仅关系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利益和民族生存根据。  相似文献   

6.
乡村精神风貌是村史馆的灵魂。村史馆只有回嵌乡土、实现在地化,才能推动乡土文化知识体系建设。杜绝形式主义、宣扬在地文化、回归村民主体,村史馆就能真正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7.
杨慧  吕哲臻 《思想战线》2023,(3):102-110
现代化转型中的农村社会发展历史性与现代性并存,社会问题的出现和解决处于新、旧乡土伦理秩序的更迭之中,农村社会工作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与历史任务。农村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需要对专业价值理念进行在地转化,以解决服务中不确定性情境与信任嵌入两难、多元角色期待与专业身份实现难题、地方性知识背景与文化解读错位、服务边界模糊与个体时空挤压的价值与伦理困境。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建设主要包括与地方性知识的在地对接、本土化服务的在地调试以及地方主体性培育和共同体建构四个面向。以地方性知识和本土化服务在农村社会伦理体系中寻求文化契合,主体性培育和共同体建构更新了农村社会工作价值伦理对个体能力肯定、对集体主义观念认可的内涵,在现代化转型中共同推动农村社会工作价值与伦理的在地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