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美国在中菲黄岩岛和中日钓鱼岛争端上所持基本立场存在明显差异,日、菲两国的政策立场也深受美国的影响.在黄岩岛问题上,美国立场模糊且摇摆,宣布不选边站,黄岩岛问题不适用于《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也未给菲律宾实际的军事支持;在钓鱼岛问题上,美国则表现出对日本的明显偏向,不仅明确钓鱼岛问题适用于《日美安保条约》,而且申明将保障日本的领土利益.究其原因,美国立场的差异主要是美日、美菲同盟条约的不同规定,美国对日、菲的战略目标差异以及菲律宾与日本对美国的战略影响力不同等方面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2.
冲绳的驻日美军基地是维持日美安保体制的核心内容,20世纪60年代,美国军方和国务院围绕是否将冲绳归还日本的问题发生分歧,最终主张归还的一方占据上风,其战略意图体现为,力求以归还冲绳为契机,进一步增强作为美国亚洲战略依托的日美安保体的有效性制,由此迫使日本在亚太地区承担更多的军事防卫责任。  相似文献   

3.
韩旭东  赵大鹏 《亚非纵横》2012,(5):47-52,60,62
近期,中日两国关于钓鱼岛主权归属的争端日益激烈,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事实上,钓鱼岛争端是美国为干涉东亚事务而留下的一个抓手,在当前的关日博弈中备具“纠结”,同时,钓鱼岛争端也被中美日三国看作进行战略试探的一个切入点,在西太平洋地区海洋权益之争问题中发挥着“风向标”的作用。对此,我应采取适当策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钓鱼岛争端并不仅仅在于岛屿本身的归属, 还涉及到在中日海域划界中的地位, 以及周围地区的资源开采等方面的问题。当海洋法争端升级时, 国家应先寻求政治手段缓和局 势, 同时积极研究《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设置的争端解决机制, 采取行动, 以防止自己在公约的框 架内处于不利境地。所以, 分析公约的争端解决机制, 总结各缔约国对该机制的态度, 以及国家 之间过去和现在解决不同类型的海洋法争端所用的方法, 会对我国解决钓鱼岛争端及进行海域 划界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钓鱼岛争端对中日经济关系造成严重影响,双边投资受阻,贸易大幅度下降、中日互购国债与人民币直接交易受挫,中日韩自贸区谈判年内未能如期举行。但是,钓鱼岛问题并非中日关系的全部,经济制裁只能带来双输后果。尽快修复政治关系,使经济回复到正常轨道,才符合两国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6.
日本新一届民主党政府上台执政后,积极推动冷战时期美日关系史上秘密协议的公开.与之相呼应,华盛顿也解密了美国在日部署核武器的有关档案文献,特别涉及冲绳返还过程中的核武器密约问题.尼克松--佐藤秘密协议的披露,不仅补充了美日返还冲绳谈判中核武器处置等若干缺失环节,也揭示了冷战时期美日同盟体制演变下美国在西太平洋核部署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钓鱼岛问题是日本否认中日建交时"搁置争议"的基本精神,利用日美双边《归还冲绳协定》和美、英、日三国《旧金山和约》公然取代二战后建立国际秩序的国际法文件《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的外在表象。这种表象在日本强化海洋资源战略、政治大国化中得到升级。解决钓鱼岛问题要从去除凌驾于国际法正常秩序上的霸权秩序,以及用日本社会理性和良知去抑制右翼化中寻找解决办法,要从中国和平与发展战略下"不惹事,不怕事"方针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近数年来,围绕着驻冲绳美军基地,特别是普天间基地问题,美国、日本中央政府、冲绳地方政府两国三方之间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和争执。冲绳的民众为支持地方政府的政策再次掀起要求美军基地撤离的大规模群众运动。战后以来冲绳人一直在抗争试图减少基地甚至是实现无基地化,60多年过去了,冲绳仍然生活在基地当中。那么,冲绳问题在战后之初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从美日同盟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可以看出,美日同盟的出现导致了冲绳问题的产生。《旧金山对日和约》结束了日本被占领状态,同时《美日安全条约》的签订确定了美日安保体制的法律框架,对冲绳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旧金山对日和约》第三条也成为美国统治冲绳的法律依据。也就是说,《旧金山和约》和《美日安全条约》结束了美日之间的敌对关系,并开启了两国之间的同盟关系,与此同时,美日安保体制的确立也就意味着冲绳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美台关系的历史表明,美国对华战略定位、对台湾的意识形态认同以及台海局势这三大因素左右着美国对台政策的长远趋势。综合分析这三大因素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变化,其基本趋势对中国大陆有利,因而美对台政策变化可能朝着有利于中国大陆的方向发展。但是,这种变化的具体细节、节奏则受更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陈拯  王川 《东北亚论坛》2023,(6):109-124+126
自日美同盟成立以来,双方围绕冲绳问题的交涉从未停止。作为强国,美国面对日本提出的收回施政权和调整军事基地安排的自主性要求为什么有时会作出妥协?基于不对称同盟中强国与弱国间“自主性—安全”交易的理论分析表明,强国在特定时期对弱国的战略依赖状况及弱国所表现出的战略可靠性是影响弱国自主性斗争结果的核心变量。强国对弱国整体战略配合的需求(相较改变基地安排的成本)对其更重要,弱国提供战略配合的可靠性越高,则强国更可能接受弱国在相关问题上的自主性诉求。对鸠山一郎、岸信介、佐藤荣作时期日美围绕“冲绳返还”问题以及桥本龙太郎、鸠山由纪夫时期日美围绕普天间基地归还及搬迁的斗争案例的过程追踪与结果比较验证了这一命题。分析日美同盟内部的“自主性—安全”博弈,对理解不对称同盟的管理与维持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It is common knowledge that the focus of the China-Japan dispute over the Diaoyu Islands1 is the question of sovereignty. Some scholars from both home and abroad have defined the issue as one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However, the basis for the Japanese government's territory claim2 over the Diaoyu Islands lies in U.S.-Japan backroom deals, and this has meant that the U.S. is also closely connected to the China-Japan dispute over the sovereignty of the Islands. When the U.S. transferred the Diaoyu Islands to Japan, it stated its neutral position over the issue. To date, all the previous U.S. administrations have basically followed this policy, and they often reiterated this policy at moments of intensification in the Diaoyu Islands issue. This means that that even though there is the close alliance between the U.S. and Japan, the U.S. has maintained its neutral position with regard to the sovereignty of the Diaoyu Islands, and never taken the view that the sovereignty of the Diaoyu Islands belongs to Japan. The repeatedly reiterated U.S. position of neutrality could be taken as holding no position on the issue of sovereignty, but of having a clear-cut position alongside Japan on the issue of security. Scholars have produced numerous works on the issue of the U.S. position on the China-Japan dispute over the Diaoyu Islands. By reviewing the historical evolvement of the U.S. position in relation to the Diaoyu Islands, this article will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 the origins of the U.S. neutrality policy, using documentary materials from China, Japan and the U.S..  相似文献   

12.
2010年9月钓鱼岛海域撞船事件导致中日关系严重恶化,一度紧张.美国一面表示希望中日通过对话解决撞船事件;一面向日方承诺钓鱼岛适用于<美日安全条约>,在军事上加强美日合作.2010年末,日本制定新的防卫计划大纲,把防卫重点转向包括钓鱼岛的西南诸岛,并企图进一步借助美国牵制中国.综合各方因素看,未来如果美国在军事上卷入钓鱼岛争议,必将使美国面临两难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3.
The origin of the Diaoyu Islands dispute is intimately connected to Japan’s aggression against the Chinese mainland,and the absorption of the Ryukyu kingdom into Japan in 1879 was a key precursor to this.Since the Ming Emperor dispatched his envoy Yang Zai on an embassy to the  相似文献   

14.
从贸易到金融:美国对华经济战略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对华经济战略正在调整中,金融开始超越贸易成为美对华经济政策的重点。本文在总结美国经济战略调整的各种表现基础上,对其背后的根本动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通过与贸易政治对比,考察了美国国内的金融政治。本文最后分析了美国为实现其战略目标而可能采取的各种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一、美国的统帅体制 美军的统帅体制由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国防部及其所属的参谋长联席会议和陆、海、空三军种部构成。 美国实行文官治军制度。国防部长和陆、海、空三军军种部长等由文职人员担任。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为三军最高统帅。总统通过陆、海、空三军种部对全军实施行政领导;通过参谋长联席会议对全军实施作战指挥。  相似文献   

18.
Audrey Kurth Cronin 《Orbis》2012,56(2):192-214
Ten years into a trillion dollar effort to answer the attacks of September 11, 2001, it is difficult to tell whether U.S. counterterrorism is achieving its intended effects, much less explain how it fits within a viable American grand strategy. As dramatic changes unfold in the Arab world, experts still debate whether or not the United States is winning the fight against al Qaeda.  相似文献   

19.
从"普林斯顿计划"看美国战略新动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9月出台的“普林斯顿计划”最终报告提出了21世纪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铸造法治之下的自由世界”,其内容可以概括为三大目标、三种手段、七项主要威胁和挑战。该报告反映了美国战略思想的一些新动向,包括:深化对战略的认识、更加重视非传统安全、战略指导思想转向新自由主义。在对华战略上,该报告主张从中长期出发,建立地区机制来应对中国崛起。“普林斯顿计划”最终报告反映了美国战略思想界对美国21世纪战略走向的新看法,其重要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是其防务政策和外交政策的总和。尽管在冷战的相当长时间内美国没有正式的国家安全战略文件,但我们仍然可以从美国的防务政策和外交政策的变化中看出其国家安全战略的概貌。1986年,美国会通过《戈德尔特——尼科尔斯国防部改组法》之后,美总统每年向国会提交一份综合性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由此,研究和了解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有了更加可靠和完整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