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间阶级论”是当今西方国家社会阶级结构问题研究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尽管称谓不一,有“中间阶级”、“中间阶层”、“中产阶级”、“白领阶级”、“新中等阶层”、“新阶级”等等,但所指内容大致相同,即认为在西方国家,“中间阶级”是与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相并列的三大基本阶级之一,并认为战后“中间阶级”急剧膨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5)
"市民社会"理论的产生,最早可追溯到古罗马时代。"市民社会"在欧洲中世纪时期逐渐兴起,主要是指城邦国家或政治社会。随着资产阶级社会不断发展,"市民社会"理论的内涵在西方社会不断变化和丰富,无论是黑格尔、马克思、葛兰西、哈贝马斯还是其他西方哲学家都对"市民社会"思想有独到见解。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受到黑格尔的传统经济基础理论启发,葛兰西根据西方社会实践的变化过程和马克思的思想,从上层建筑的角度对"市民社会"做出新诠释。因此,将马克思和葛兰西不同的思想理论进行比较,对当代社会发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使用"中间阶级"这一概念时,主要是用来描述19世纪资本主义社会处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基本阶级之间的所有社会阶级,即把中间阶级等同于小资产阶级.对于中间阶级的发展趋势,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导意见是它作为一个阶级将整体消亡,被无产阶级所取代.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谈到过不同于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类似于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产阶级"的社会成员,但认为他们最终还是会进入到无产阶级的队伍里来.以上两个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争议.马克思的中间阶级理论带有时代的烙印和特征.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事实,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吸取阶层分析法的合理内核,赋予其中间阶级理论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4.
19世纪的英国中产阶级在反贵族和反平民的进程中形成了阶层认同。中产阶级在反对贵族道德的过程中,保留了一些贵族要素,与贵族之间形成了阶层妥协与融合;在防范平民的同时,也以理性精神和知识技能促进社会发展,并以家长式的公共责任感在慈善和教育等方面帮助平民,承担起教化社会的文明使命。他们在宗教、个人职业价值观等方面展示的绅士风范为各阶层民众所认可和模仿。此外,英国中产阶级的特性赋予英国社会明显的阶级性和保守性特点,表现为社会不平等和政治保守主义。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21,(1)
两宋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泉州城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建设持续拓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其组合也随之日渐多样化:官吏、文人、宗室、工商业人员、地主和商业化农民等。从本质上讲,泉州城市民阶层的壮大,是海外贸易蓬勃发展的结果。市民阶层之间的等级划分主要也是以经济因素为基础形成的。市民财富的多寡,导致市民阶层之间经济地位的差异,也决定了他们所处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6.
从古代到近代早期,西方国家观的演变经历了从城邦主义到国家主义这样一个历程。近代西方国家以中世纪欧洲的城市共和国为基础,代表制、民选制、代议制等政治制度都先在城市中形成,与市场经济和工商业发展相符的法律体系和司法体制也在城市中建立起来。近代西方国家观的阶级基础是城市市民阶级,为保护自己的商业利益,市民阶级建立公共权力,由国家来代表和行使。在当时,国家权力的建立必须摆脱教权和帝国的权力,市民阶级先是靠增强君主的权力,借助君权剥夺贵族和主教的权力,然后形成以官僚阶层为主干的政治机构,再设法消弱君权。  相似文献   

7.
最近,中国法学会邀请专家、学者,就中国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问题,举行了专题座谈会。与会同志认为: “三权分立”在法律上和实践中的表现是以权力对抗权力,以权力制衡权力。它的实质最初是阶级分权,即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分享政权;此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贵族的没落,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分权,逐步让位于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分权;也有一些  相似文献   

8.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企业管理人员(包括高级管理人员)的阶级属性,从而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是关系到无产阶级革命的一个重大问题。当代资产阶级的理论家宣传资本主义社会已中产阶级化,即无产阶级逐渐变成了中产阶级。这一观点不仅把资本主义企业和商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如高级经理)划为中产阶级,而  相似文献   

9.
城市是文化的载体。中世纪后期欧洲城市的扩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促进了文化的世俗化。文艺复兴运动使知识世俗化成为事实。知识精英进入政治权力结构,促成了知识的政治化。14、15世纪,欧洲大学逐渐丧失了它的国际性特点,走向了民族化。之后,宗教改革运动也体现出民族化的取向。而这些均与城市复兴有着密切关联,近代国家的兴起,亦为城市复兴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中国法学会邀请首都法学界、法律界专家、学者,就中国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问题举行了专题座谈会。与会者从“三权分立”学说的确立和发展,“三权分立”制度的确立和演变,以及它们在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形态与运用方式等方面,对“三权分立”的含义和实质进行了充分的解剖。与会同志认为,“三权分立”在法律上和实践中的表现是以权力对抗权力,以权力制衡权力。它的实质最初是阶级分权,即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分享政权;此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贵族的没落,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分权,逐步让位于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分权;也有一些西方国  相似文献   

11.
“中间阶层”这一概念,是当今中国社会学和经济学界出现频率颇高的一个关键字。本文立足于当代中国的时代背景,概括出中国中间阶层的概念,探讨了当前中间阶层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角色,并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中间阶层的政治特征。由此进一步探讨中间阶层的社会政治功能及其对民主政治的影响———中间阶层的社会政治功能、中间阶层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作用以及中间阶层对民主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9)
马克思在《论犹太人问题》中肯定了鲍威尔对宗教批判的积极意义,通过将现代资产阶级国家与基督教社会的类比分析,发现现代资产阶级国家以自身为中介,将人们的生活分为共同体生活和市民社会生活,共同体并没有消灭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而是以这种差别作为自身存在的前提,从而得出现代资产阶级国家是真正的基督教国家的结论,具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必须像基督教国家需要宗教意识一样需要政治意识。但是,现代资产阶级国家守护所谓"神圣人权"的目的,必将使得政治意识瓦解,现代资产阶级国家最终被市民社会吞噬。马克思希望人们从对宗教的批判转向对现代资产阶级国家和市民社会的批判,实现从政治解放走向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13.
魏玛现代化进程的急剧扩张催生了以白领职员为代表的中间阶层。这一新兴阶层虽出生于无产阶级家庭,却凭借经济合理化的生产链条,在物质条件与意识形态上逐渐趋同于资产阶级。不过,在1929年经济危机的冲击之下,他们被迅速抛入社会边缘,成为了资本主义时代的零余者。一方面,他们的经济基础被严重削弱,重新复归无产阶级的行列;而另一方面,他们却力图在大众文化的幻影中维持虚假的资产阶级身份意识。这一无产阶级的物质存在与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之间的紧张关系,加剧了他们的生存困境与信仰危机,并最终驱使他们投入国家社会主义的怀抱。  相似文献   

14.
王进昌 《侨园》2004,(5):26-27
发达国家由于存在一个数量庞大的中产阶级,其社会结构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形”。而中国的社会结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由于中国当前中产阶级的数量还不是很多,中产以下的阶层占多数,因而专家们形象地把中国的社会结构描述为“洋葱形”。最近,这个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基本判断在一篇题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的研究报告中得到详细阐述。这个报告是  相似文献   

15.
资产阶级民主的基石在哪里?百余年来,我国在这一问题上大致形成了五种观点,即国民素质说、文化说、市场经济与中产阶级说、综合条件说和无基石说等.这些说法都没有探索出资产阶级民主的真正基石.从资产阶级民主制发展的历史、内部结构及其对客观条件的依赖度进行分析,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基石只能是具有民主意识的政治力量平衡,而不是别的.  相似文献   

16.
<正>如果一定要用一个字来形容巴洛克艺术的话,"动"绝对是不二之选。这场始于17世纪初,终于18世纪中叶的视觉艺术,其流行与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罗马天主教会的支持与鼓励。那时候的欧洲动荡不休,新教与天主教的斗争、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阶级的对峙、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哲学领域中的激烈争辩,地理大发现……举凡种种,都被扔进了欧洲的社会大熔炉里进行锻造。一方面,旧有的教会势力,为  相似文献   

17.
精英理论,或称杰出人物理论,是西方政治学中研究行使权力的主体即掌权者及其性质和作用的思想体系。“精英”(elite)一词源于法语,最早出现于17世纪,原意为特别优秀的商品,后扩大到指优秀的社会群体,如精锐部队或贵族的较高等级。“精英”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是在1832  相似文献   

18.
现代国家中,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互制约并独立于国家.韩国的民主化进程是从威权主义开始的,在民主化过程的各个阶段,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是公民社会在引导着韩国的民主化进程.教会组织的兴起,NGO的快速发展,中产阶级的形成尤其是中产草根的活动,国际公民社会的价值观推广,都促进了韩国的民主化进程.伴随着政治意识的逐渐成熟,经济社会条件的不断完善,可以预见,一个成熟社会的必然趋向应该是公民社会模式.  相似文献   

19.
回年  京跃 《瞭望》1988,(28)
当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军衔制。军衔是国家授予军人以区别其等级、地位、权力、责任、荣誉待遇的称号和标志。 军衔制产生于15至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和职业军队建立的时期,是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贵族等级制度的过程中,逐渐形  相似文献   

20.
《求知》2009,(11):46-46
日前,著名社会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陆学艺教授接受新华网专访说:中产阶级是一个职业概念,经济学家提出中等收入者这个概念,是不对的。中产不是某一个阶层,是若干个阶层的总和。所谓中产,是指你拥有的收入、声望、文化这三者的综合情况,根据你占有的文化资源、经济资源、权力资源多少来划分是否属于中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