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买了张双程飞机票,立即用“伊妹儿”告知大陆朋友:某月某日乘某次航班回上海,请他按时到浦东机场接我。继而一想,这“回”字用的贴切吗?如果用“到”、“去”也未尝不可呀!回者、返、归也。现在家居美国,那边已经没有我安身立命的家园了。现时既是如此,又何以“回”得?赶忙查字典:回:从别处到原来的地方。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中国乃至世界,谁人不知道延安?是延安这片热土、革命摇篮,培育了中国革命的成长,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前不久,由中国书协中央国家机关分会和延安书法家协会主办、北京城建书画协会和延安书画艺术教育研究会承办的“歌颂延安——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书法展”在延安大学举行。我们一行怀着对延安这块神奇土地的向往,踏上了延安的土地,喝着延河的水,感受着延安人民的勤劳和淳朴,目睹了改革开放以来延安的变化与发展。这次展览是两年前商定的。在去延安之前我一直在想:延安人为什么那么喜欢书法?到了延安我才发现,一是毛主席在…  相似文献   

3.
早上刚上班就被项楠叫到了办公室,他表情严肃地对我说:“典典,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女朋友了。”我的嘴巴张得就像晒在河岸上被搁浅了的鱼,半天都回不过神儿来。项楠是这家只有10个人的动画公司的法人代表,我是公司的行政秘书,项楠是我的米饭班主。可是,尽管如此也不能他说我是他的女朋友就是呀,我可不是那红楼梦里的丫环,买进府说赐给谁就赐给谁!想到这儿,我立刻吹眉毛瞪眼珠子准备上演一出“俏丫头拒婚”,谁知我表情还没调整好,项楠就开口了:“我奶奶病了,她希望我带女朋友回家,你就临时客串一下吧,工作时间之外我付你加…  相似文献   

4.
哥哥,你走了之后,村里的老人们都在传说,你一定会回来。那年麦子正泛黄。那是一个残阳如血的傍晚,邻居家的孩子用绳子拉着一个河蚌,大大的、笨笨的外壳,让6岁的我一下子喜欢上了。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的、那么讨人喜爱的河蚌,我求他让我玩玩,他怎么也不肯。恰在这时,哥哥,刚刚8岁的你回来了。你弄清了原委后对我说,弟弟咱不要他的,哥哥明天就去河里给你捞。我信了你的话,跟着你乖乖地回了家。自从我记事起,我们多少次干了“坏事”回到家,父母知道了,你都把所有的责任扛在自己的肩上。父亲很严厉,每次干“坏事”回来,你都…  相似文献   

5.
延安畅想曲     
正延安是我心目中的革命圣地,中华民族解放的摇篮。贺敬之的名篇《回延安》,是我从文学作品中了解到的延安。2018年4月24日至27日,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我来到了延安。亲临其境,让我为"襟带关峡,控制临夏"的神圣土地所感动,也找到了自秦汉以来历代战略家、政治家为什么注目这片神奇的高原的答案。从秦、汉到盛唐,陕北是中国的文化和政治的中心。延安历来就是民族融和繁盛之地。由于多民族融合交汇的优势,蕴藏在民间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如剪纸等民间艺术。  相似文献   

6.
进酒店安顿好我就给好友丽发了一个手机短信息报平安“我已到珠海,别为我担心,我会坚强起来的。”很快我的手机响了,以为是丽回的,可一看来电号码却是成都的,从来没见过,想来是谁打错的所以未予理睬,可执着的响铃声叫人心烦,于是我接了起来,淡淡地说了句“你好,打错电话了吧?”对方沉默了两秒钟,接着传来了一位男士的声音,缓缓的:“小姐,是你打错了吧?你报的平安信息发到我的手机上了。”糟糕,拨错号码了,我一边在心里责怪自己粗心一边道歉“对不起,可能是我打错了。”对方又停顿了两秒钟,“没关系,不过看你发的信息我…  相似文献   

7.
半个欺骗     
一由于计佐要搭早晨的飞机去海南谈一笔生意,所以我特地起得很早给他准备早餐。打理好一切送他出门之后,发现时钟显示不过才9点。睡意朦胧地在电脑前坐下,我想起今天有一份翻译要做。打开文件的同时,门铃唐突地响起,尖锐的声音满屋子叫嚣,一声接着一声。我以为是计佐落下了什么东西,可是门外却是一名一脸素净的长发女子,双目中漾满敌意。“请问……”“成末,我爱他,并且怀了他的孩子,我不会放弃他的。”一脸素净的长发女子在冷冷地扔下这句话后,便头也不回地疾步而去,留给我一个犀利的背影和一地疑惑。如果她没有称呼我的名字…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听说“长城卡”这个名字是在我上高中的时候。由于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因而对外面大千世界里的许多新鲜事物都特别感兴趣。当听到“长城卡”这个名字时,我立即就被她吸引住了。长城,在我心中,一直是个伟大而高尚的名字。随着我的成长和见识的增多,我渐渐地了解到“长城卡”有着诸多的优点:它方便、快捷、时尚。我暗自发誓,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成为有用之人,那时我也可以拿到一张长城卡,哇,那是什么呀,那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呀!我当时确实是那样认为的。于是,从那一天起我就为了实现我的“长城卡之梦”而更加努力了。功…  相似文献   

9.
细雨:你好!我是来自警校的一名普通学员来到学校以后班级订的杂志很多,平时没事儿的时候,我也喜欢翻一翻杂志,当有一次我无意中看了您的“细雨热线”,看到了您对广大青年的帮助,我就感觉到,这回,也许我“有救”了。我现在真的很苦恼,也感到很无助,有件事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大约在两年前,我在网上聊天时结识了一位网友,在网上我们聊得非常投机,许多的心事都拿出来分享,我们真有一种相识恨晚的感觉。后来,我们见面了。可是,见面之后我才知道,她其实是个富家千金,家里有上千万的资产,而且,她长得特别漂亮。而我呢,只…  相似文献   

10.
细雨 《新青年》2002,(2):36
我是一个迷恋上网络的男孩,我今年24岁。我网恋了,我爱上了“她”——“阿妹妹”。也许你会笑我,24岁了,还能迷恋上网络上虚幻的东西,可是,当我在网上第一次和“她”交谈的时候,我的心里就荡漾起了一种朦  相似文献   

11.
西行的列车伴随着站台上欢快的乐曲徐徐地开起,此刻,我的心情就像那滚滚向前的车轮激动不已,因为此一去我们就要见到新中国的摇篮、革命圣地—延安。  相似文献   

12.
在澳洲悉尼,老乡之间的认同皆因语言而起,我与阿云的相识也不例外。那日,我到寓所附近的小镇拿肯巴购物,刚刚走到时常光顾的那家华人超市的门口,忽听得一位华裔小姑娘用清脆响亮的四川话喊“妈妈”。“老乡?”就好像要证实我的猜测似的,只见一位年近不惑、面色苍黑、个子矮矮的中年妇女从自选架中探出头来:“喊啥子嘛喊,这是超市,莫恁个大声武气的!”果真碰到了老乡,我喜得拉住小姑娘的手:“你是成都人吗?”之所以作此判断,是因为移居悉尼的重庆人少得可怜,而且相互之间又有着联系。“不,我是重庆人!”那一刻,我简直就是…  相似文献   

13.
《活跃的肤施》第一次用中文公开介绍延安 赵荣声是“一二·九”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他是燕京大学的学生。西安事变后,赵荣声(当时笔名为任天马)等十个燕京大学的学生按照埃德加·斯诺告诉他们的路线和方法冒险由北平到延安访问。他们到达延安的第一天晚上,黄华就领着他们访见了丁玲,与丁玲谈至深夜。  相似文献   

14.
《新青年》2005,(3)
老婆特爱吃水果,一次和老婆往家走,老婆非要买几斤苹果带回去,我说别买了,家里不是还有桔子么。老婆回了一句:“桔子能吃出苹果味儿来吗?!”和同学走在街上,发现地上不知谁掉了一毛钱硬币,同学把它拾起来,我笑他说:“丢不丢人?一毛钱你也捡。”同学回了一句:“这一毛钱要是买‘毒鼠强’,够毒翻你好几回的!”一次跟单位的一个老大哥聊天,谈到歌星,我问他:“周杰伦你应该知道吧?”老大哥摇了摇头说:“不太熟,没跟他喝过酒。”我无语……某日来了兴致,和老婆大侃足球,从“英超”到“意甲”,从“贝克汉姆”到“齐达内”,从“皇家马德里”到“尤…  相似文献   

15.
我爱sam     
中午饭后,别人都去玩扑克、打乒乓球,我迫不及待地回办公室上网。不见不散”聊天室里总是那么热闹,许多人在“公聊”嬉笑怒骂,更多人则在“私聊”软语呢喃。如烟———就是我,一登录,立即有亲切的问候映入眼帘,“午饭吃得怎么样?”看,这就是我的sam。他永远像一个宁静温和的避风港,随时等候疲惫的游子归来。我们相识在一个月以前。我因刚挨领导一顿批,满腹委屈无处发泄,就哀哀怨怨地跑到聊天室,发出一句“心比黄连苦,谁听我倾诉”。结果很快就有人扔过来一个字“我”。倚仗着网络的隐身衣功能,我二话不说,先重重地给他一记“降龙十八掌”作…  相似文献   

16.
雨城——太平我来到阔别四十多年的马来西亚探亲,吃饭时别有一番感慨地吟咏起贺知章的诗句“少小离家老大回……”没想到侄子们抢过去,念了下句:“乡音无改鬓毛衰”,并望着我笑了起来。也许因为规定探亲的时间太短,只有23天,也因为这“鬓毛衰”,亲人们把活动安排得紧紧的,尽量让我多领略一下这赤道边的南国风光。  相似文献   

17.
现在,被人们常常提起的“大观园”至少已经有了三种。一种是《红楼梦》中描写的那个大观园。书中有三个章回重点提到了大观园的情况,这就是第十六回涉及的建园设想,同时,也大体交待了它的方位、面积,“从东边一带借着东府里的花园起,转至北边,一共丈量了三里半大”;第十七回借贾政领贾宝玉游园并论其文采,对大观园的结构、风韵做了正面介绍;第十八回则借元春省亲的全过程描写。对大观园的主体景点及其文化意蕴做了强调。这三回涉及大观园的笔墨较多,至于其它章回里的零散笔墨,就俯拾即是了。《红楼梦》的作者写出了大观园,当然也是第一个游…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90年代,交笔友是一件很盛行的事,但我以为,能够见面的、见了面依然通信的、8年不间断联系仍没有将纯洁的友情升级为伟大的爱情的笔友———除了我和大巧外,恐怕很难再找得到另外一对儿了。大巧真名叫熊洁,江西龙南县人,我们的相识其实有些偶然。1994年中考后的那个暑假,我特别无聊,偶尔在一本杂志的版底发现了大巧的交友信息(那时候她自称叫“巧巧”,“大巧”是交往几年后我为她起的名字),于是就先后写了两封信去“应聘”。遗憾的是,直到9月5日去柳州的新学校就读时,我寄出的信仍没有回音。然而,我一生都不会忘记,…  相似文献   

19.
亲情难却     
从小开始,我对桥就有了一份特殊的印象。还有那力大无比的“守桥人”,对我更是一个至今仍然无法见证的神秘人物。这应该是四十年前的事。 父母亲带着我们三兄姐回“唐山”,要把我们那条连自己看不到也摸不着的“尾巴”斩掉。 在乡下住了差不多一个月。一天早上,妈妈告诉我们三兄姐,过一会端姑会带我们去溪南凤姑家里玩。  相似文献   

20.
“我虽然是‘老外’的长相,没有中国血统,但我对中国有着特殊的感情,我有一颗百分之百的中国心和一腔百分之百的客家情”。  不错,正是他曾经受到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亲切接见,他被中国大陆10个省(市)聘为政府顾问,1996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给他作了专题报道,介绍他的成功之路,他就是美洲华人、著名美国侨领、美国梅州同乡会会长、美国中华团体工商联合会总主席、美国熊氏集团董事长、美国《国际日报》董事长熊德龙先生。  龙年访龙岩  或许是缘份和巧合,千禧龙年,回“家”过年的熊德龙先生来到福建闽西龙岩,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