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生态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是一致的,二者相互促进又相辅相成。从生态问题出现以来,我国就在探索中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但实践说明,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依赖科学技术保护生态环境以及调整政策措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植根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不断与时俱进,体现了鲜明的群众立场,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为指导,有效地解决突出问题,不断开拓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和条件,生态环境的保护对建设生态文明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倡导生态文明 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所面临的生态形势非常严峻,而生态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指标。文章认为,各级政府应通过四种有效途径建设生态文明:构建绿色文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绿色经济,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营造绿色家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加强绿色管理,切实营造相应的人文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作为新的生态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具有自身的一系列特点。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体制创新为突破口,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生态文明建设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建设生态良好型社会的长远大计.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需要我们在思想观念、生产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进行变革,为实现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飞跃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这既是对人类文明进入转型期的规律性把握,也是对当代中国科学发展理念的实践性提升。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进行的一次新选择,将引领人类迈向文明的新高度,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的必然要求,是当代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必然阶段,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建设美丽新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形势下,生态文明建设不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还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对生态文明内涵进行分析,对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进行检验与梳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探讨未来生态文明的建设问题,有助于我们走出生态困境。  相似文献   

10.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是人类健康持续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七师生态环境存在着一些问题,要创建生态文明,就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提高职工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阶段,经济的快速增长、环保意识的缺失、对GDP的崇拜等因素,正在引发整体性的环境恶化,孕育着生态危机。它在实践中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并进而促成了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失调,在理论上它也是文明的人类对生态的不文明,它的存在是社会不和谐的重要表现。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积极调适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规律探索的重要认识成果,其主要内容包括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生态生产力思想,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生态民生思想,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生态法治思想,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的生态发展思想,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秉持系统性生态文明建设方法论思想等五个方面,它为深入推进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  相似文献   

13.
邱丹丹 《世纪桥》2014,(11):39-40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在其庞大的思想体系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生态文明理论,剖析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意义和思想渊源。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的目标和实践观两个角度,探析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亟待人们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传统道家思想中包含着众多具有启发性的生态智慧.简单说来,其内容包括:“道生万物”的本原论关怀,“万物齐同”的人生境界论,“因物治物”的物种保护观,“少私寡欲、利而不害”的生活态度,以及“天人合一”的终极追求.这些生态伦理都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可资借鉴之处,值得我们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又迎来了生态文明时代的曙光。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扬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必然结果。在生态文明时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唐晓燕 《学习月刊》2010,(10):16-18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过程中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对现有文明的延续和扬弃,生态文明抛弃的是将人与自然对立的传统工业文明价值理念。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是当代中国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把大学生培养成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是大学教育的使然,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发挥高等教育社会功能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7.
《求实》2013,(10)
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在于人类凭借现代科学技术对生态利益的过度索取,以及人的自利性和无度的消费主义导致人际间对生态利益的争夺。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改变消费理念,更需要生态利益的协调与和谐,做到取之有章,用之有度;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在生态正义中实现共时态和历时性的生态利益共享。  相似文献   

18.
19.
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后,人类文明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生态文明时期,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生态文明作为先进文化的题中之义,体现在物质、制度和精神各个层面。生态文明的建设也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这一理念已经贯穿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成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绍梅 《学习论坛》2007,23(4):55-57
构建和谐社会涉及方方面面,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其题中应有之义,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支撑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要在“和谐”中进行,在建设中求“和谐”,在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的动态过程中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