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小军 《传承》2011,(31):24-25
在当今诚信缺失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中也涌现了多方面的诚信问题。究其原因,是其尊严和人格的丧失,是在利益驱使下的人性异化、对自我价值的否定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的结果。因此,结合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主要从人的本质、人的价值和人的发展来解释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本质。这样不仅可以从人学角度了解人的内心和思想,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指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和处理诚信问题,对社会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何大吉 《求索》2011,(9):136-138
老子运用自然观照人生和社会,虚拟“自然无为”之道并将之视为宇宙万物之源和运行活动之则,以此规约人的安身立命,构建他的社会蓝图。因此,《老子》这部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作,虽没有出现“人性”一词,但老子的道家立论宗旨是出于人学的终极关怀,寻求人类生存根据,由此,“自然无为”便成为老子对人性的最高追求,自然人性思想也必然成为该部著作的支撑点和主导思想。本文就人性浊化的原因、后果及自然人性的回归三个方面浅析老子的人性思想,体味老子“道”“德”之人性价值。  相似文献   

3.
齐艳 《前沿》2012,(24)
劳伦斯的创作以男女关系为切入点,揭示了人自身之中肉体与精神、激情与意志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一矛盾冲突折射出劳伦斯本人对灵肉关系的反思及人性异化的批判.追求人的灵魂与肉体的完美结合进而实现人性之完满构成了劳伦斯的终极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4.
王春风 《前沿》2002,(6):21-22
人学问题贯穿于古希腊哲学发展的全过程 ,只是在不同的时期 ,人学研究的侧重点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理性人学是古希腊人学的主旋律 ,但也涉及到人的自然性、社会性等人性思想 ,发掘这些人性思想的萌芽 ,便能理清西方人性思想发展的脉络 ,把握哲学与人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周朴园是一个被封建伦理异化的人.他的悲剧在于他被异化后主动放弃父性、夫性乃至人性.实际上,他自身的悖论人生故事却是<雷雨>之源.在周朴园痛苦的人生选择之后,隐藏的是一颗挣扎的心灵,纠缠的是他反人性后寻求回归人性的启示录.  相似文献   

6.
曾慧  黄红生 《求索》2010,(10):75-78
虚拟技术是人的发明和创造,从设计开始就体现着人的信、知、情、意,因此,人是虚拟技术的主体,虚拟技术负荷人文价值,支撑人文维度。从人学的角度审视虚拟技术,可以独特地得出,人是虚拟技术的主体,虚拟技术的发展依靠人,人类必须高于动物并且合乎人性地、自主地生活;人是虚拟技术的尺度,虚拟技术的发展应该尊重人,尊重天然生命、天然自然存在的合理性和持续性以及人文文化的延续性;人是虚拟技术的目的,虚拟技术的发展为了人,让人的生命意义更加崇高自由;人是虚拟技术应用的终极关怀者,虚拟技术的终极考量,必须追问人的主观合目的性与客观合规律性统一,达成真、善、美的统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性异化理论是弗洛姆的核心思想,其著作均以人性异化的剖析为着眼点,致力于深刻揭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病态根源,并为实现健全的人格和健全的社会寻找适合的方案。弗洛姆认为人性亦即人生存所固有的矛盾性,人性的异化是人的存在与本质的背离。弗洛姆的人性异化理论在国内理论界发展曲折,其理论囿域根源于抽象的人道主义观及充满改良主义色彩的救赎方案。审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现状,弗洛姆的人性异化理论对当代中国一定程度呈现的劳动领域、消费领域、人际关系领域的异化现象所发出的警示与启迪是其彰显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传统德育“人学空场”问题及其展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德育"人学空场"是指在传统德育实践中,不是以人,特别不是以受教育者为主体的,它所传授的是剥离了人性内涵的空洞的道德规范,在实施中背离了把握人性所特有的过程与规律."人学空场"的背后,实际上包含着人与社会关系的错误理解;人与道德关系认识的倒置;把握人与把握物方式同一化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是解决传统德育"人学空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人学观是对传统人学观的颠覆,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在哲学思维上的突破。马克思人学观中蕴含着一种"合"的哲学思维,"合"体现在人与世界相联系、相统一,人在实践活动中完善并发展自我,既实现自我价值又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肯定了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马克思人学观是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相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的科学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人学与现代西文人学的分水岭郭文祥西方人学,从文艺复兴开始讲了二百年的人性,转入近代后又讲了二百年的人权。这两个时代,人学思潮基本上是沿着同一条河床流动的,那就是理性主义人学。到了19世纪下半叶,黑格尔之后,人学开始分流。在德国,理性人学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