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波黑内战和九十年代新民族主义和平一九十年代初,由于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以美苏争霸为特点的两极格局解体。两极格局解体的根本原因是苏联这个超级大国自我崩溃。苏联崩溃的原因之一是民族分离主义浪潮的冲击。八十年代末期,随着苏联公...  相似文献   

2.
一、科索沃战争———冷战后大国力量对比失衡的产物冷战结束,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北约组织以新的名义存活下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利用两极体制解体后出现的力量失衡状态,大肆向北约域外进行扩张,以巩固和发展其冷战胜利成果,试图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种由西方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西方的这种攻势,起初曾利用东欧国家要求“回归欧洲”的愿望,利用联合国和欧安组织等国际机构的授权以合法的形式进行(如建立“和平伙伴关系”、接纳某些东欧国家为北约组织的新成员、对前南危机和波黑冲突进行干预)。随着…  相似文献   

3.
一、世界格局 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瓦解之后,世界格局可用四句话来概括:多极格局,一超多强(美国为超级大国,多强为西欧、日本等);整体缓和,局部紧张(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但中东、波黑、印巴等局部冲突尖锐)。经济因素,明显突出(发展是核心问题,发达国家如美国也不得不把经济放在首位);中国崛起,面临挑战(中国自改革以后迅速  相似文献   

4.
萨拉热窝枪声不断,波黑战火纷飞,兵荒马乱之中数十万的平民无辜丧生,数百万难民流离失所,巴尔干成为剧烈动荡的“地震”区,前南斯拉夫局势令全世界关注。众所周知,在反法西斯斗争中争取到民族解放的前南斯拉夫,在铁托元帅的领导下,战后45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曾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过重要作  相似文献   

5.
赵洋  袁正清 《外交评论》2015,(2):104-122
当前以联合国为代表的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对外干涉中的作用变得越来越突出,这些组织通过实施经济制裁、派遣民事警察乃至直接派遣军事力量对目标国实施干涉,帮助目标国恢复和平,进行国家建设。对国际组织的干涉行为进行理论探讨涉及国际法、国际关系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其所涵盖的内容则包括国际组织进行干涉的合法性和权威的来源、国际组织内部的运作机制以及国际组织和国家的互动方式等等。除联合国外,以欧盟和非盟为代表的地区性组织在对外干涉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突出,正在成为对外干涉和维和行动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欧盟先后在马其顿、刚果和波黑等地开展军事行动,在波黑等地区开展非军事行动。非盟也在布隆迪、索马里和苏丹等地开展维和行动。这些行动表明,当前政府间国际组织(包括全球和地区性组织)已经成为实施干涉行为的重要行为体,且具有国家行为体所不具备的优势,因此,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来分析国际组织的干涉行为。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1978年底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已成为一个时代概念,它规范着1978年以后中国社会发展的走向与轨迹,它是划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一个界标,它展现着中国社会所经历的重大转折,它寓意着中国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它又标志着马克思列...  相似文献   

7.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热战又起。在西起巴尔干中经高加索东到中亚连绵数千公里的狭长地带出现了持续动荡、战乱的局面,人们把这一地区形象地称为“欧亚政治地震带”。波黑内战,俄乌(乌克兰)争执,摩(摩尔多瓦)俄冲突,格鲁吉亚内战,阿(阿塞拜疆)亚(亚美尼亚)战争,塔吉克内战……。总之,这一地震带震区之广,震级之大,震频之高,震期之久,破坏之重,实属罕见。那么,“欧亚政治地震带”的震因是什么,其发展趋势如何?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李家勇 《工会论坛》2010,16(1):152-153
《每周评论》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著名报刊,它的经营十分具有特色:它在北京大学的支持下创办、发展,通过多种途径筹集办刊资金,注意与商会结合以取得商会的支持,并且充分发挥广告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与广大读者进行密切交流,建构了富有成效的销售网络。《每周评论》的成功发行是它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发挥重大的作用、成为我国五四时期著名刊物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季卫东教授的法治程序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法学理论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法学理论,作为一种法制现代化理论,它比一般的法制现代化论者思考得更深更广,如果说一般的法制现代化论者是立足于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模式上进行思考,那么,它则是从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的三维角度进行的思考,更为重要的是,它将视角引入对中国法制建设起支配作用的中国秩序原理,深入地考察了中国秩序原理不同于西方之处,并在此基础之上展示了内涵深厚的新程序主义的法学理论逻辑。本文对季卫东教授的法治程序主义理论的基本理路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在展示其深广内涵的同时,也对它进行了若干批判,指出它还没有完全直面中国秩序原理,所以在理论上它依然是“西方中心论”的,而且。它还需要进一步理论化与系统化。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的务实性,它本身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产物;具有“与时代发展同进步”的时代性,它深刻地揭示了当今时代的主题,紧紧地扣住了当今时代的主题,明确地确立了“赶上时代”的目标;具有“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的人民性,它以人民为实践和价值主体,以实现人民利益为目标,以人民赞成为检验尺度。  相似文献   

11.
面对近几年流行起来的大学生“宅一族”,笔者从它的产生与现状谈起,浅析了它的特点、产生后果与形成原因,最后从周恩来精神为切入点提出了应对策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学院作为统一战线工作的组成部分,自从诞生之日起,它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就决定了它是一所具有特色办学的政治院校。回顾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它始终围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实践与规定开展教学与工作,这种教学为加强与完善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和民主党派建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进入新世纪后,党的科学发展观理念对社院工作又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这是加快社院发展与研究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13.
融资租赁合同是一种新型的独立的合同形式,它融投资、信贷、交易于一体,其合同关系既非传统民法中的租赁关系,也非单纯的融资关系,它的法律特征使它与传统的财产租赁合同,分期付款买卖的合同,借款合同具有显著区别。笔者就融资租资合同的概念,特征及与上述几种合同的异同逐一进行比较,以其避免在实践中混淆。  相似文献   

14.
政治学视角下的政府信任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政治学的角度而言,政府信任涉及的是民众与政府间的互动关系,它高低与否的根本原因在于公众对政府的认知与公共期望之间的落差大小,同时,它对于政治系统的秩序和持续具有不可或缺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5.
儒家文化与现代化吴可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它是一个十分完整、独具特色,且又有很大包容性的文明体系。它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范,覆盖着包括东亚各国在内的中国文化圈。像一切文明体系和文化现象一样,儒家文化一方面根植于它所依赖的社会经济状况与地...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指导,是由它的重要地位和它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统一性决定的。作为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是对传统发展观的超越,它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理论指导、方向指导和发展路径指导。  相似文献   

17.
一、从八卦的辉煌与遗憾说起 1.八卦的辉煌历史与现实 八卦,这蕴含着哲理的图形符号,作为中国文化源头的佐证、中国远古先民的智慧结晶,由于它内涵着自然界发展变化的最基本的规律,所以从它产生起就因其实用性与神奇性受到了人们的珍重与崇拜。  相似文献   

18.
“时代主题论”是邓小平的重要外交思想。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在当前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恶性膨胀的情况下,要正确认识与把握国际变局对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影响,既要看到它对和平与发展构成严峻挑战,更要看到它还改变不了和平与发展历史大趋势。这对于帮助我们正确分析复杂的国际环境,迎接各种挑战,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更加和平与稳定的国际与周边环境,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北京奥运,全球欢呼,全国欢呼,它激荡起的不仅是国人的自尊与激情.更是世界各国友人的期盼与激情。奥运过后,它留给国人和世人的精神财富是多维度的,是弥足珍贵的。从统一战线的角度,笔者以为至少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法理学强调道德与法的辩证统一。立法可以说是法律对利益的第一次分配,它应当符合并体现正义,法律实施可以说是法律对利益的第二次分配,它也应当符合并体现正义。正义,是道德的范畴,道德与法具有一致性。本文探讨的是道德与法的相互冲突,这是现实生活中不可回避而非解决不可的问题,也恰恰是理论界、法学界尚未引起重视的问题。一道德与法在法律意义上的冲突法律,它排除了人的感情的加入,正如亚里士多德指出的:“法律恰是没有感情的。”作为一个国家的法,与掌握政权的阶级道德,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二者互相渗透,互相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