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国洋 《奋斗》2006,(12):63-63
三教九流五行八作,都有许多人被称呼为“家”的。诸如,文学家、艺术家、书法家、科学家,近年来各地似乎又冒出了许多“吃家”。历史上大凡被称之为“家”的人.一定不是平凡之辈:如果再冠以“勇敢”二字,那就更非同凡响。中国一位伟人有句名言:“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是一位勇敢者。”对此论断我常持异议。螃蟹虽说张牙舞爪横行霸道,一副蛮横的样子,但我感到并不那么可憎可怕,比起现在勇敢的“吃家”来,敢吃螃蟹又算得了什么?  相似文献   

2.
魏光启 《世纪桥》2008,(3):60-61
德国统一后,俾斯麦主导下的内阁把法国作为头号劲敌,竭力构筑反法联盟,处处遏制法国,并依靠中欧地缘政治的优势。推行现实主义政策。俾斯麦先后与奥匈帝国、俄国、意大利、罗马尼亚等国缔结双边或多边秘密条约。其主要目的是维持德国在欧洲大陆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和帝国的根本利益。俾斯麦结盟策略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始终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构筑有利于德国的盟国集团,从而压制隐约可见的对手,但这种策略并没有由于对手和“盟国”实力的强弱而显现出重轻主次之分。  相似文献   

3.
《党课》2009,(10):46-47
社会保障兴起是资产阶级对付工运的不得已之举 工业革命积累了资本。也积累了贫困,使阶级斗争变得空前激烈。德国容克地主和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臭名昭著的“铁血宰相”俾斯麦对德国工人阶级采取了“鞭子加糖果”的策略,企图把社会主义运动压下去。德国政府先是对工人运动进行残酷的镇压.可工人运动声势却越来越大,俾斯麦看到“鞭子”没有奏效,便抛出“糖果”.  相似文献   

4.
余显斌 《廉政瞭望》2012,(23):65-65
俾斯麦和李鸿章是同时代人,都闻名世界,都官居宰相,都擅长权术。俾斯麦功业,震惊全球。他在任期间,打败丹麦、奥地利,统一德意志。尤其普法战争,色当一战,打败二十余万法军,俘获拿破仑三世。  相似文献   

5.
请您评刊     
华君武的漫画幽默且颇具讽刺力量。但他不准夸大他自己的作用,也不愿别人过誉。 曾有一篇《画有风骨,人有风趣》的报道,说他“文革”期间蹲三年“牛棚”,没停过画笔。他看后批注:“无此勇敢。”  相似文献   

6.
李嘉诚是蝉联多年的华人首富,也是煲心灵鸡汤的大户与高手。记录他励志名言与成功经历的书有多种版本,且一直都很畅销,譬如,“只要有信心,人永远不会挫败”,这是讲信心;“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这是讲勇敢;  相似文献   

7.
钱学森是享誉全球的中国科学家。他对新中国的高科技,特别是对“两弹一星”和航天事业的开拓创建与飞速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991年,钱学森80大寿,为了表彰他对我国高科技的杰出贡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特授予他“国家杰出科学家”的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8.
解决科研伦理问题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克服科学家的道德困境。战后科学家和司托克斯对布什范式中两种科学之间关系的解读都是基于科学家思维,只站在其中一种科学的立场上去理解两种科学的关系,导致最终难以克服科学家的道德困境。布什首先是工程师,然后才是科学家。因此,基于“技术辩证法”的视角,以“自转-公转”的模式重新理解布什范式中两种科学的关系,有利于克服科学家的道德困境。  相似文献   

9.
《求贤》2011,(1):36-37
面对新形势下的新挑战.他勇敢地站在打拚的潮头.用一名党员干部特有的意志和毅力撑起事业的一片蓝天:面对大发展中的新希望.他勇敢地站在创新的舞台.用一名村党支部书记的睿智.放飞奇迹的梦想:面对大背景下的大期盼,他勇敢地站在攻坚克难的前沿阵地.带领“一班人”抢占上水平的制高点.演绎一出出让百姓满意叫彩的新戏。他就是天津市西青...  相似文献   

10.
陈鲁民 《奋斗》2006,(4):58-58
前不久,被誉为“当代毕昇”的著名科学家王选院士溘然长逝。他所领导的科研集体研制出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被誉为“汉字印刷术的第二次发明”,引发了我国报业和印刷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彻底改造了我国沿用上百年的铅字印刷技术。这一贡献.怎么评价也不过分。他是个伟大的科学家.其业绩将彪炳史册.但王选更以当一个好人而自豪,他曾多次谈到自己的“好人观”,话虽不多,但语重心长,富于哲理,给人启迪。  相似文献   

11.
刘志宏 《党史文苑》2007,(11):54-55
2007年10月24日下午6时05分。随着“嫦娥一号”升空,国人为之振奋。“嫦娥工程”令世人瞩目,与此项工程相联系的一位科学家成为了科技界关注的焦点,他便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国家天文台高级顾问、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欧阳白远出生于江西吉安,从小在永新长大.后来成为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是我国提出探月工程计划的第一人。他对故乡的绵绵深情令笔者动容,笔者特采撷几则鲜为人知的故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柯云  丽阳 《党史纵横》2011,(1):60-61
许世友,1905年出生于河南省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原名许仕友。参加革命后,他认为“仕”字有一心想当宫,出官纳仕之嫌,与他参加红军当战士,要为穷人打天下的想法格格不入,于是改名为“士友”。由于作战勇敢,智勇双全,屡建战功,许世友深得毛泽东的赏识,认为他是难得的将才,在任命他当军长时,经毛泽东提议,又给他改名为“世友”。  相似文献   

13.
斯大林在论述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时,曾用了一个很生动的古希腊神话故事——“安泰与大地”。传说安泰的父亲是海神波赛东,母亲是地神盖娅。安泰每次与敌人作战都能取胜,这是因为他每次在与敌人决斗感到力气不足时,就把身子往地面一靠,大地母亲就会传给他无穷的力量。后来,他的  相似文献   

14.
拍案惊奇     
孟盛  秦川 《廉政瞭望》2009,(2):34-35
“老子是检察长!”;“到马鞍山洗澡去!”;官员粉丝网;与法官决斗  相似文献   

15.
李国文 《廉政瞭望》2003,(12):56-56
在中国,一提到美人计,就想到董卓。其实,美人计早就有之,中计者也不知多少。不过,位居相国的董卓。是最出名的被轺蝉耍了的冤大头。所以,从考古的角度,第一个中了美人计的名人,就是这位董卓了。于是,在后人的印象里,他的好色成性,倒遮住了他独夫民贼的本质。看他在凤仪亭和他的干儿子吕布为貂蝉差一点像西方人那样决斗的样子,还真有点爱情至上的味道咧!其实,他是一个嗜血的食人生番,一个不杀人便活不下去的屠夫。当时人对他的评价是“董卓,豺狼也”,这是一点也不错的。  相似文献   

16.
“地洼”之父陈国达曾长秋在地质科学领域,近百年来占统治地位的地质构造理论,是由美国与奥地利科学家先后提出和创立的“地槽──地台”理论。但是,这一权威理论在20世纪50年代受到一个在中国土生土长的科学家的挑战,他创立了一门比较系统和完善的地壳构造及演化...  相似文献   

17.
钱老的错话     
巴依 《前线》2013,(9):86-86
钱老是谁?享誉世界的科学家钱学森也。在世人心中,他是一个神话,可他善说“错话”,更令人敬佩,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8.
素描李登海     
论身份,他是研究员;论成果,在中国育种界,他取得的研究成果数量首屈一指,还兼任几所农业大学的硕士生导师。但他又不同于一般的专家,因为他没上过一天大学,被人们称为“农民科学家”。他的梦想只有一个:让脚下的土地长出更多的粮食。他就是被人们誉为中国“紧凑型玉米育种之父”的李登海。  相似文献   

19.
《责任胜于能力》这本书,针对企业员工的职业精神与价值观念进行了系统讨论,深刻剖析了在工作中“责任胜于能力”的行为准则,是一本鼓励人勇敢地承担起责任,走向成功的好书。在这本书中,作者对责任做了非常精辟的阐释:责任首先是一种使命,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伴随着每一个生命的使命。事实上,只有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有可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首先会失去社会对他的认可,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甚至失去自身的立命之本。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力促家庭困难毕业生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华 《党建文汇》2009,(7):52-52
“高考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是真的公平吗?中国教育战略问题研究专家田文江表示,这只是表面和形式上的公平,因为这是以一种人才标准来衡量所有类型的人才。人的大脑潜质有差异,思维方式不一样,人的天赋不同,成才的类型就不同。“什么样的人是人才?人才的标准是什么?90%以上的答案:科学家,大教授,北大、清华的毕业生!这对吗?”田文江说,家长和教育界在教育实践中是在用“训练科学家”的方式培养“普通劳动者”。他称,家长要树立多元的人才观。在人才培养上要将孩子的特长挖出,因材施教。田文江指出,小部分家长不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