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立论前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在其形成过程有客观层面和主观层面两个立论前提。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和人们根据各自对经典理论的理解而进行的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 ,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层面的立论前提 ;邓小平同志自身所具有的各种独特条件使他具备了无以伦比的理论勇气 ,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在主观层面的立论前提  相似文献   

2.
是否构成伪证罪,其关键就在于明确构成该罪实行行为的"虚假陈述"的含义.对此,有以行为人主观记忆为标准的主观说,也有以陈述是否最终符合客观事实为标准的客观说.比较妥当的观点应当是只要经过宣誓的行为人故意做出有违自己记忆的陈述,无论该陈述是否最终符合客观真实,均可构成本罪.  相似文献   

3.
教科书认为"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而笔者认为"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超越,人们孜孜以求的真理,决不是主体被动地趋向客体,追求与客体的符合,而应是以主体为主导,"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4.
未遂犯处罚依据应坚持以主观未遂理论为主的印象理论,客观未遂论不能很好的解释刑法为何要处罚未遂犯。以不能犯理论为例,将客观危险说贯彻到底会导致所有未遂犯均是不能犯;具体危险说实际上属于主观未遂论的阵营;抽象危险说实际上是"计划理论",其理论构造符合印象理论的内核,对此应当重新审视并予以提倡。未遂犯的可罚性蕴含在"行为不法""主观不法"中,而不在"结果不法""客观不法"中。对未遂犯的考察应优先判断主观不法。同时,重视对主观要素的考察并不会导致存在主观归罪和刑讯逼供的倾向。计划理论与印象理论的逻辑构造具备相当的合理性并且能较好地与我国法律相契合。  相似文献   

5.
再论刑法中的严格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格责任是一种同主观罪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刑事责任承担模式,其以行为的外在形式对行为来进行定性,排斥了主观罪过对定罪的意义。这种模式背离了我国传统刑法上坚持的主观与客观想统一的原则,无法实现公正,违背了罪刑法定原则,其本质是一种客观归罪,严格责任的适用代价过于高昂,也不符合世界刑法非犯罪化的潮流与趋势。因此,我国刑法不宜采用严格责任。  相似文献   

6.
刑法解释从其解释立场或者解释目标来看国外刑法理论存在着主观解释论、客观解释论、折衷论等学说。我国刑法解释解释的目标路径选择,受国外刑法理论的影响,也存在主观解释说、客观解释说和折衷解释说的争论,从我国的法治传统、刑法的实施历史背景、罪刑法定原则的视角来看,采取主观解释论的立场则更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客观现实。  相似文献   

7.
犯罪的认定应坚持主客观相统一原则,既不能客观归罪又不能主观归罪。醉驾行为的出罪也应当从主客观两个层面展开,醉驾行为的出罪理据主要包含五个方面。一是欠缺犯罪客观构成要件,行为不符合醉驾型危险驾驶罪驾驶行为、驾驶工具和驾驶道路的规定的,不构成犯罪。二是行为不符合犯罪主观方面的规定,驾驶员的主观心态是过失而非故意的,也不构成犯罪。三是构成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和其他正当行为,应当出罪。四是情节显著轻微而适用“但书”条款出罪。五是行为超过追诉时效而出罪。  相似文献   

8.
一个党的思想路线问题,实质指的是一个党用什么样的世界观、方法论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因此,主观认识是否与客观实际相符合,是否掌握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论的问题,就成为能否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的实质.邓小平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统一起来,创造性地提出了党的思想路线并用以指导改革开放的实践,正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客观规律比较清楚和全面认识的理论表现.他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纠正了"左"的错误和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不科学的甚至是扭曲了的认识,不断地使思想和实际相结合、主观和客观相一致,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9.
第一种观点认为,主体性就是主观性。持这种观点的同志认为,主体性就是人作为活动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性,也就是人在自觉活动中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实际上就是主观性。并认为不能把主观性理解为不符合客观世界,主观自生,自以为是,即不能把主观性等同于脱离客观的主观主义。主张主体性原则只适用于人和人类社会、人的一切认识及人化自然,但不适用于非人化自然,它不是一个本体论原则。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选择了社会主义的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进行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这一选择不是人为的、主观的、偶然的,而是历史的、必然的、客观的。其中经济的原因是主要的和根本的。  相似文献   

11.
战略心理战在战略指导上必须坚持服务政治目的,整体谋划、服务全局,不战而胜、全利为上,知彼知己使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以势制胜等原则。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关于主观要件的证明已实现三大转变:一是证明依据由“主观性证据至上”到“客观性证据优先”;二是证明对象由“主观要件优先”到“客观要件优先”;三是证明方法由“思路单一”到“对策多元”。主观要件证明难题的解决需要实体法与程序法协力并进。实体法层面宜改采要素分析模式,允许在一罪名内部存在不同性质的主观要素,不以行为人对后果的主观态度作为罪过唯一的判断标准,承认主观要素在刑法规范层面存在位阶关系。要素分析模式符合罪责原则,与我国推行的陪审员制度改革精神契合,且符合疑罪从无的要求,可以显著降低证明难度。  相似文献   

13.
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应从国内客体与国外客体两个方面进行理解。其国内客体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国际客体是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和正常的国际市场竞争秩序。在本罪的犯罪客观方面,将其贿赂的行为方式仅限定为“给予”一种是符合我国立法特点的,但其有关贿赂的范围、贿赂的对合性主体的规定,有待立法完善。在犯罪主体方面。行贿方与受贿方并不必然是具有不同国籍的公民。在犯罪主观方面,应注意其主观目的要素对本罪处罚范围的限定。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要求人们的价值观念、效益观念越来越强,竞争意识、自我意识越来越浓。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时也强烈的要求人们的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的统一;精神需求与物质满足的统一;奉献与索取的统一;荣誉与实惠的统一。如果我们冷静地正视现实、分析现实,就会发现,物质利益和精神作用,两者之间的“量”,已经发生了向另一方面的倾斜。这就是一些人,只强调主观的愿望,而忽视了客观的实际;只强调物质的满足,而忽视了精神的需求;只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是邓小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而结出的理论硕果。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从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相符的实际出发,就是从独立于人的主观之外的客观实际出发,就是从特殊的而非普遍的实际出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从不断发展变化而非静止的实际出发,坚持从客观事物的整体全局而非局部出发,坚持从必然而非偶然的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当前,农村干部队伍的现状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标准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客观和主观等各个方面.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突出一个"严"字,创新"四个机制",尽快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干部队伍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 ,在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中 ,只有把握好“三个代表”的辩证关系 ,实现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辩证统一、保持党自身的先进性与联系群众的广泛性的辩证统一、加强党的建设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辩证统一 ,才能使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成为中坚力量 ,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8.
主客观阶层不对应问题由来已久,本研究提出从身份到阶层的路径,并从标准和认同两个角度进行探讨,通过CGSS2013的数据发现,主客观阶层不对应,不仅与低位的身份认同和中低位的阶层认同有关,也与客观分层标准与主观分层标准不对应有关。绝对客观指标更能解释主观身份,而相对客观指标更能解释主观阶层。此外,客观身份通过主观身份间接影响主观阶层,制度结构的调整可以改变身份认同乃至阶层认同。作为客观阶层地位的主观反映,对主客观阶层不对应问题的进一步阐释和分析,有助于加深对国民社会心态的认识,增强社会凝聚力。  相似文献   

19.
刑法解释论上的主观说、客观说和折衷说所确立的刑法解释目标都有不利于刑法人权保障功能实现的缺陷,因而刑法解释的目标应确立为寻求刑法立法时刑法规定的客观意思,即立法本意;只有立法本意不符合保障人权要求时,才允许扩大或缩小立法本意的范围,作出有利于行为人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要论选读     
《社会主义论坛》2007,(9):51-51
坚定不移地坚持解放思想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向翔在8月14日《云南日报·理论纵横》发表文章认为,不断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使我们的思想符合变化了的实际,使主观符合于客观,是马克思主义者认识世界的根本方法。实践证明,我们党在实践和理论上每前进一步,都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