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宋代著名词人苏轼的一曲《江城子》是悼亡词真正意义上的开山之作,而清代纳兰性德则是文学史上写作悼亡词最多的作家。二者写的都是悼亡词,但风格却各有不同。本文旨在从二者的人生际遇上分析他们创作特色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散文、诗、词三个方面评述了唐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文学成就,并对照与苏轼同期其他文学名家的作品,突出了苏轼个人在文学上独到的造诣,通过文中对苏轼经典句段的简炼评述,对苏轼个人文学成就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北宋后期的词话中对苏轼词颇多批评之意,而南渡前后期词话则对苏轼词发出了褒扬之声,百年之间,态度骤变。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主要有词体雅化作用,社会风尚作用,逆反心理作用等几方面。这种转变也暗示了词体发展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4.
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宋代豪放词的重要作家,但他们的词风又有着不容忽视的差别。东坡词倾向于从痛苦中求超拔、求解脱,跨越现实的黑暗去追寻理想的光明;而稼轩词则更多地表现了对于现实的苦恨执著和挣扎奋斗,表现了悲愤的呼喊和火一样燃烧的激情。概言之,即东坡旷达,而稼轩悲愤。  相似文献   

5.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不仅以诗文著名,而且词也写得洒脱,别具一格,并以豪放派词风的鼻祖被尊,浏览苏轼现存的347首词,竟然发现东坡居士词作与梦颇多有缘,或记梦、或忆梦、或借梦,或诉梦,词作中梦,梦境比比皆是。纵观《东坡乐府》中与梦结缘的词,一类是以...  相似文献   

6.
“诗人的天职就是还乡”。历代艺术家和诗人无不怀着浓浓的乡愁在四处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本文通过对苏轼的四阕中秋词的解读,发现苏轼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始终处于一种艰难的选择,透过词中执着的挥散不去的浓浓乡愁,我们认识了苏试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读《新唐书·马周传》时,在马周于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写给唐太宗的一份奏折上写下了这样的评点:“贾生《治安策》以后第一奇文,宋人万言书,如苏轼之流所为者,纸上空谈耳。”在这里,毛泽东指斥宋朝苏轼等人的文章为“纸上空谈”,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柳永、苏轼词的地位和影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试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酹江月”的含义张福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历来是人们争论最多的作品之一。近年来,学术界对于这首词中一些语词的含义和用法,如“羽扇纶中”者是周瑜还是请葛亮;“墙橹”,还是“强虏”;“故国”应作何解释;“神游”...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与党外名流一唱一和毛泽东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与党外人士广交朋友,情谊深厚。毛泽东学识渊博,对历史古籍尤为喜好。许多党外人士都是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和社会名流,对古典文化亦是功力深厚。共同的兴趣,成为毛泽东与党外大知识分子相互交往的纽带。谈古论今,赋诗诵词,构成了毛泽东与党外人士交往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1.
"毛唱柳和"--惊世骇俗的千古佳话 在毛词<沁园春·雪>"唱和"一节中,笔者收录到包括毛泽东咏雪"原词"与柳亚子的"和词"在内的"唱和"词章,总共36首.在重庆报刊上发表的31首,其中"国民党骂人之作"21首.一伙由国民党豢养的御用文人,他们把攻击矛头主要指向毛泽东和共产党;同时,也连带攻击柳亚子.  相似文献   

12.
词作为一种异于诗、文的文体观念,形成于晚唐,《花间集》代表了词体的成熟,确立了词以婉约含蓄为特征的文体风格,后柳永的慢词、苏轼等人的豪放词是词体风格在不同方面的衍生和变异,是文体自身发展变化的结果,丰富了词的文体风格。然从词的产生原因和发展过程来看,婉约含蓄仍是词的总体风格。  相似文献   

13.
苏轼创立“豪放”词派,在词的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本文从前代词人的艺术成就,北宋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作家个人的艺术素养和创作个性等方面分析了它们对新词派的影响,论述了创立新词派的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4.
(一) 今年是伟大的革命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为了纪念毛泽东同志生平的丰功伟绩,重新学习了毛泽东同志有关时代、世界基本格局、世界基本矛盾的有关论述,写出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敬请国际问题研究专家学者不吝指正。毛泽东同志在他的著作中多处讲到时代问题。我的体会是在阐述不同问题时,毛泽东同志所使用的“时代”概念的含义是不同的。汉语中的时代一词是外来词,它在西方语言中原有不同的词和含义。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是中国统一战线的创立者和卓越领导者.毛泽东十分讲究统战艺术,他以文会友,团结了许多民主人士,使他们与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当下,毛泽东统战艺术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曾长期居于世界前列的中国文学,为人类的进步奉献了自己的珍藏,对亚洲特别是对东北亚产生过尤为深钜的影响。这种影响,接受国日本的学者比之为“阳光”。日本填词之学,就是直接吸取这“阳光”而诞生的新兴文学样式。明治时期是日本词学的黄金时期。森槐南是这一时期“首屈一指”的词人。他突破传统观点的束缚,卓然特立地追摹苏轼、辛弃疾而进行新人耳目的创作:拓展题材,以词悯农;冲决体式,以词代柬;新变手法,以词畅怀。同时,他还在理论上崇尚苏轼、辛弃疾:独表心志以接武东坡;比拟苏辛如天孙织锦;标举作品为推称范例。这些别开生面之举,不仅在日本填词史上具有重大功绩,而且在中日文学关系史上也是值得重视的一页。可惜至今对其研究者为数寥寥。  相似文献   

17.
欧阳修个性张扬,在歌词创作中表现出鲜明的创新精神.在描写男女情爱时,自然舒畅、大胆开放,率意表现自己的性情怀抱,为苏轼词"诗化"革新导夫先路.在艺术上也我行我素,既喜欢含蓄蕴藉、雍容典雅的文人化歌词,同时也对清新朴实、活泼生动的民间词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邓小平的社会正义思想由于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他们提出的思想观点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通过对毛泽东、邓小平在分配正义、公平与效率、实现社会正义三个问题上的不同理解,来对他们的社会正义思想作一比较分析,从而揭示他们的社会正义思想的传承联系。  相似文献   

19.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在重庆发表之后曾在国统区引起轰动,起到了政治宣传难以取得的效果。我们目前的宣传教育工作,应当从中吸取经验,争取民心、丰富形式,以提高宣传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李敏写的《我的父亲毛泽东》一书给我们展示了毛泽东平凡而伟大的人生。读后,使我更觉得毛泽东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伟大的人物之一。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贡献是巨大的。毛泽东同志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先后有六位亲人献出他们宝贵的生命,为了革命他与另外三个幼子骨肉分离至今尚未找到(毛泽东与贺子珍在井冈山和长征途中生的两女一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