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影《十月围城》,引发了新一轮“孙中山热”。影片讲述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1905年在香港遭清廷杀手行刺。为了保卫他,来自四面八方的革命义士,纷纷慷慨赴义。对此,历史学家表示,这部电影的情节轰轰烈烈、让人感动,实际上却属虚构。那么,历史上的这一段史实真相究竟是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2.
续范亭生于1893年,山西崞县城东南西社村人。太原陆军学校毕业,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当过孙中山的卫士长。1911年辛亥革命时,续范亭任革命军山西远征队队长,率领一个先锋营在风雪中行军500里,占领雁北军事重镇大同。在清军的疯狂反扑下,他带兵坚守40天,从此扬名山西军界。那年他18岁。  相似文献   

3.
马勇 《法制博览》2011,(17):48-49
1894年6月,医生出身的孙中山关闭了自己的诊所和药房,又通过关系找到上海名流郑观应、王韬、罗丰禄等人写了几张条子。北上天津找到当朝汉族第一高官李鸿章,希望能够在李的幕府中谋得一个职务。为此,孙中山精心撰写了一篇建议书,对清政府怎样才能摆脱困境、重建辉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孙中山和梁启超等人与台湾的关系(续)张寄谦(上接本刊1994年第1期第73页—编者)孙中山仍化名为吴仲,由内田甲特派士族清藤幸七郎陪同于1900年9月28日抵达基隆,台湾总督府民政长官后藤新平不仅立即向上汇报,并且致电内务省请求:“关于孙逸仙...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先生与台湾张茜红一、马关割台与孙中山近代中国,随着满清王朝的衰落及西方列强的入侵,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便前仆后继,迅速展开。但真正意义上的近代中国民族运动,无论维新变法还是辛亥革命“都以甲午这一年为起点,而急剧的发展与壮大”①。因为从整部中国...  相似文献   

6.
《法制博览》2008,(9):37-37
1923年的一天,孙中山命令胡汉民以大元帅的名义发出手令,到广州市政厅提款20万元。作为军饷发给滇、桂军,让他们出发攻打惠州的陈炯明。  相似文献   

7.
一凡 《法制博览》2011,(5):57-57
1929年夏,田汉率南国剧社来南京演出,剧目中有他的新作《孙中山之死》。 刚到南京,国民党中宣部部长戴季陶就邀请他们到羊皮巷戴公馆作客。田汉一行抵达戴宅,戴季陶说了一些欢迎南国社来南京公演的客套话,突然话锋一转:“听说你们这次带来一个剧本《孙中山之死》,这似乎要慎重考虑一下!孙总理是我们的国父,去世不久,我们不忍心把他当成剧中人搬上台去表演!希望寿昌(田汉字)先生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8.
李敖在台湾被国民党送进监狱,特务们对李敖说,你太坏了,什么书都不准你看!李敖就问,《三民主义》可不可以看?对方一想,《三民主义》总可以给他看。于是李敖有了《三民主义》。又问,孙中山的全集可不可以看?对方想,当然可以看。于是李敖又有了孙中山全集。再问,  相似文献   

9.
人称孙逸仙博士的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其实从未取得过博士学位,称他博士完全是以讹传讹. 孙中山原名孙文,1866年生于广东省香山县(注:今中山市)翠亨村,字德明,号日新、逸仙.因流亡日本时,曾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化名"中山樵",故世称"中山先生". 1879年,14岁的孙中山受在檀香山发展的长兄孙眉接济,与母亲一道乘轮船远赴夏威夷檀香山,始见"沧海之阔,轮舟之奇".到达檀香山后,孙中山进入当地英国国教会开办的用英语授课的小学"意奥兰尼书院",1881年于此校毕业后,孙中山又进入当地最高学府、美国教会学校"奥阿胡学院" (注:相当于中学)继续其学业.  相似文献   

10.
吴泰昌 《法制博览》2011,(11):55-55
辛亥革命期间,涌现出众多文武兼身的先烈。当时与孙中山齐名的黄兴(克强,1874—1916),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重要领袖,孙中山最亲密的战友,军事行动的重要指挥。为革命工作需要,他的行踪,很带有点神秘的色彩,他是神枪手,从海外南洋进出大陆几十次,甚至还乔装过“和尚”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