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权问题,是当今国际政治斗争的一个焦点问题,也是我国理论界普遍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长期以来,西方国家把所谓人权问题作为其向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向发展中国家施加政治压力的一个主要手段。近年来更是把矛头集中地指向我国,不断在人权问题上大做文章,迷惑了不少人。另一方面,建国以来,我国在人权建设和实践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但由于我国在一段时间里对人权问题的研究不够重视,人权研究成果甚少,有关人权的资料也残缺不全、几近空白。这给西方国家攻击我国不讲人权提供了可乘之机;也使我们面对西方国家咄咄逼人的人权攻势,处于  相似文献   

2.
论法治进程中的人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作武 《湖湘论坛》2003,16(6):54-56
法治与人权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法治进程中必须重视人权的保护。根据我国的国情 ,必须经过人权的宪法保护、人权的部门法保护、人权的司法保障、人权的国际公约保护等几个基本途径来实现法治进程中的人权保护。  相似文献   

3.
人权与宪政     
保护公民基本人权是宪政国家的核心任务,成为现代宪政国家追求和探寻的价值目标。人权入宪是宪政精神的重要体现,人权宪政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人权的权利体系,构成宪政框架的重要内容,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法治价值观和宪政框架的构建。保障人权,发展宪政,建设具有高度民主的法治国家,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4.
监所管理与人权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伟 《公安研究》2004,(5):79-83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被监管人员人权保护状况是一个国家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的综合反映,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本文在考察联合国制定和通过的一系列人权保障文件的基础上,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公安监管工作实际,从保障被监管人员人权的意义、监所人权保障中存在主要问题及公安监所人权保障的举措三个方面阐述了公安监所保障人权的重要性,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新形势下,公安监管部门必须与时俱进,转变执法观念,公正执法、文明管理,依法保障被监管人员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5.
论拘留     
拘留是一种重要的刑事诉讼强制措施 ,其实质是调和国家权与人权的矛盾。我国现行拘留制度过分强调对国家权的保护 ,而忽视或很少有对人权的保护 ,应予改革。建立拘留制度时应考虑其人权属性 ,完善拘留体制 ,增设监督机制和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6.
陈美忠  张严 《传承》2011,(21):82-84
罪犯人权的保障是一个国家人权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我国1994年《监狱法》颁布实施以来,罪犯的各项权利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罪犯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在我国现在的经济政治条件下,对其的保护依旧存在很多不足。我国应加快制度建设,根据新的现实状况修订有关罪犯刑罚执行的法律法规,以求使罪犯的权利得到最大程度的切实保护。  相似文献   

7.
赵泽君 《前沿》2010,(7):79-82
人权保护是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民事执行措施是规范和落实民事执行工作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在执行措施中寻求保证债权人债权的实现与注重债务人人权保护之间取得平衡早已成为世界多数国家的立法趋势。我国也已将“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引入宪法,表明“人权”问题进入了法律保护阶段。在我国起草和制定强制执行法之际,有必要在对现行民事执行措施进行归纳和总结基础上,增设执行措施以体现和贯彻人权保障的宪法精神。  相似文献   

8.
《人权》2005,(1)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和中国法学会举办的"人权入宪与人权法制保障"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了。我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权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今年首次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正式载入国家的根本大法,这是在新时期,发展的新阶段的重要法制建设内容之一,是党的主张,也是人民的意愿,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的充分讨论,使尊重和保障人权上升为宪法原则,确认为国家的理念和价值,确立了人权原则在中国法律体系和国家发展战略中的突出地位,为中国人权事业的全面  相似文献   

9.
《时事资料手册》2009,(4):18-19
6月2日,中国法学会发布了《中国法制建设年度报告(2008年)》。这份近2万字的报告从我国的立法工作、依法行政、司法工作、人权的法治保障、知识产权保护等7部分记录了2008年我国法制建设的基本情况。本刊摘录部分资料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论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护不仅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保护,还包括遭受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被害人的人权保护。我国当前立法对刑事被害人的人权保护有极大不足,造成了与被告人人权保护的失衡,因此,必须加强对刑事被害人的人权保护。其内容应包括赋予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中享有上诉权,建立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完善被害人诉讼代理制度,将精神损害列入犯罪损害赔偿的范围。  相似文献   

11.
陈志兴 《前沿》2007,(9):171-175
人权保障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趋势,现在的世界比较重视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保护,忽视了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本文针对我们国家对被害人权利保护的现状及法律规定,分析被害人保护的原因,针对我国现状及法律规定和原因,提出了完善对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2.
人权问题,人权保护问题,已经成了当代政治的、法律的很有影响的理论问题,也成了法制建设的极为重大的实践问题。其中,诉权与人权保护的关系,诉权在人权保护中的作用等等,自然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初浅的探讨,以期于人权保护有所帮助,有所促进。一人权,按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就是作为人应该享受的权利。它大致包括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张晓雪 《传承》2010,(12):136-137
证人拒绝作证制度在英美国家被称为证人特权规则,是外国证据法中一个法治原则的体现。我国自古代就有"亲亲相隐",主张亲属之间犯罪可以相互隐瞒而不受惩罚。基于我国历史上固有的容隐传统文化,世界各国对保护人权的特别重视,建构我国拒证权制度,赋予证人以拒绝作证的权利,完善我国的诉讼法律制度,促进法治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郑碧爽 《传承》2007,(7):60-62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从法律意义上讲就是以人权为本,这就决定了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和谐环境下发展人权应注意我国社会在很长时期内仍将呈现为义务取向型社会。与此同时,要坚持对每一个个体的平等关怀和尊重原则,对社会弱势群体人权保护的特别关注原则,国家公权力在人权发展中的协调平衡作用原则。  相似文献   

15.
证人拒绝作证制度在英美国家被称为证人特权规则,是外国证据法中一个法治原则的体现.我国自古代就有"亲亲相隐",主张亲属之间犯罪可以相互隐瞒而不受惩罚.基于我国历史上固有的容隐传统文化,世界各国对保护人权的特别重视,建构我国拒证权制度,赋予证人以拒绝作证的权利,完善我国的诉讼法律制度,促进法治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人权是指人们在实际中享有的并为法律规范确认的权利和自由。人权保护不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利,社会主义国家也讲人权保护。文章还阐述了刑事侦查与人权保护的关系、存在的错误倾向及刑事侦查保护人权的意义,进而对刑事侦查的立案、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勘验与检查等各个不同侦查阶段保护人权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樊明达  胡海涛 《理论月刊》2005,(10):108-111
对行政侵权精神损害的异质赔偿是文明社会国家责任制度是否完善的一个标志。建立行政侵权精神损害的异质赔偿制度是现代法治和保护人权的必然要求;是建立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建立行政侵权精神损害的异质赔偿制度,对于丰富行政法律责任制度内容,完善我国国家侵权救济体系,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公民人权的保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宪法明确写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一新的条款,表明人权成为国家的价值观,明确国家权力的宗旨,规定国家应当对公民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在国家与公民的关系上,公民是享有人权的主体,国家是保障人权的主体,是义务的承担者。公共权力必须保护人权,否则,就是违宪。依法治国首先就是要以宪治国。这次宪法修改,为我国的政治文明,包括司法制度注入了新的内容,赋予了新的使命。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权问题越来越被世界各国所重视,我国历来十分重视人权保障工作。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以下简称宪法修正案)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将公民的基本权利的以最高法律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20.
4月18日,联合国人权委员会第56届会议决定,对美国提出的所谓"中国的人权状况"决议草案不予置理。这是1990年以来,联合国人权会第九次拒绝反华提案。中国政府对所有主持正义、支持中国的国家表示钦佩和感谢。中国政府一贯重视人权,为促进和保护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