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宇 《新视野》2023,(4):80-88
西方家庭抗逆力研究是社会工作领域的一大理论流派,但其仍然难以充分回应我国本土的家庭问题,亟需研究者立足中国文化、汇聚中国智慧,建构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国家庭在面对逆境的历史记忆与日常实践中,孕育着一种具有本土文化底色的家庭抗逆力理论图式。在此图式中,家庭本位是家庭抗逆力信念系统的核心要义,它强调以家庭为载体超越个体逆境的离散性,形成了认知、剖析和应对逆境的主体意识。刚柔相济的伦理关系是信念系统得以践行的“结构—功能”基础,持续型构着家庭抗逆力的实践场域。家庭抗逆力的实践机制是一个张弛有度的动态过程,包括减少创伤面与凝聚家族核心轴的收缩阶段、回归常态化与逐层联结关系的平缓阶段、家庭再审视与选择性再出发的伸展阶段。中国家庭抗逆力理论图鉴的文化建构与实践演绎,诠释着中国家庭从抗逆到发展、从缺憾到能力、从家庭出发到再回归家庭的生命旅程。  相似文献   

2.
特大城市和重大突发事件的双重高度复杂性,给特大城市治理带来了新挑战。韧性治理成为特大城市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本源性方式与路径。重大突发事件特大城市韧性治理的衍生逻辑表现为组织、能力和行动三个方面。现阶段特大城市韧性治理面临公共组织适应性不强、多元共治格局尚未形成、危机恢复和学习能力不足、集体行动困境和自组织行动乏力等现实困境。据此提出如下突破路径:推进适应性变革,增强公共组织韧性;吸纳和优化多元主体,健全多元共治格局;强化规划更新和应急资源配置,提升危机恢复能力;构建共同体与常态化机制,提高危机学习能力;消除信息偏在和沟通梗阻,增强集体行动有效性;强化行动意识和内在优势,增强自组织行动有效性。通过以上路径有效弥补特大城市复原力与抗逆力不足的缺陷,全面增强城市韧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个人电脑的普及化、手机技术的智能化,以及青少年自我话语意识的逐步觉醒及表达愿望的强烈化,微媒体日益渗入青少年的日常学习生活并对其价值观产生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在微媒体大背景下,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与塑造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祖国未来的发展。本文拟从政府、社会、学校、青少年自身几方面探索微媒体背景下青少年价值观的引导路径,以期更大程度地发挥微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积极作用,消解微媒体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大学毕业阶段是高校学生心理压力的汇集期。就业是最大的压力,围绕就业压力衍生出成家、社会归属、家庭期待、选择性焦虑等多重压力。在应对压力方面,大学生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通过参加各种考试寻找未来出路;通过增权,提升自身实力;通过自我调适应对就业困难和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高校则从支持的角度,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压力管理、建构支持网络等措施积极回应大学毕业生的社会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5.
危机对于一个组织和政府来说,可能是灾难,更是对其应对能力的严峻考验。在危机潜在期,如果政府能够及时发现危机存在的前兆,向社会公开潜在危机的信息,寻求全社会的支持,就会防范危机的爆发;在危机突发期,政府能积极应对,就能塑造政府危机管理的良好形象,保持社会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6.
张兆江 《唯实》2014,(8):48-51
党的自我提高能力是指党从事政治实践活动中所具有的一种自我认知、自我觉醒并能够保持不断地自觉修复、完善和提高的能力和品质。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政治社会现实问题,迫切需要执政党要以更加高远的战略视野和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进一步增强党的自我提高能力,应对考验和挑战,从而巩固其执政地位,完成其战略目标,实现其政治使命。  相似文献   

7.
有效应对高校学生突发危机事件,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高校学生突发危机事件管理应对机制。文章提出了应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建立应急预案、完善信息系统和加强危机教育等预警机制;建立危机事件的快速反应、危机持续演进时期的管理和控制等快速反应和控制机制;制定和实施复原计划、着力实施心理干预、完善保障机制等恢复和重建机制。  相似文献   

8.
正核心阅读:中国共产党爬坡过坎、克难攻坚,但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其奥秘主要在于其韧性:历经内外压力而仍能持续生存、生长并走向成熟,对外能及时适应瞬息万变的客观形势,对内能克服自身懈怠、自满等不良状态,具有强大的弹性、抗逆力、复原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区青少年日益增多,他们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为社区工作提出了新的考验.社会工作者可运用其专业的理论与技巧介入社区青少年工作,为社区青少年提供支持.本文分析了社区青少年面临的问题,如社会支持网络不健全、易产生越轨行为、被社会边缘化,以及社会工作的介入方式,以求为社工介入社区青少年工作提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必须坚持从"危机"的教训中来进一步提高应对危机的研判力,从国情出发来选择科学的应对之策,从完善法律规范的角度来夯实应对金融危机的制度措施,从应对"危机"中健全经济金融科学发展的法律措施,从不断增强宏观调控中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从"扩内需、促消费"中增强应对金融危机的内需力,从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中打牢应对金融危机的基础,不断提高我国保增长、促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非政府组织在危机管理中的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公共危机面前,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还是不够的。非政府组织在危机管理的不同阶段以不同方式参与,最大可能地吸纳各种社会力量,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共同应对危机,可以有效地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强化非政府组织在危机管理中的积极参与,需要提升其应对危机能力,构建有效参与机制,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高职院校学困生的教育受到广泛重视,增强学困生的抗逆力成为教育工作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促使学困生抗逆力的不断提升,才能使学困生快速转化,提高其学习能力和素养。基于此,本文分析学困生与抗逆力的概念,提出提高学困生抗逆力的措施,根据学困生抗逆力的生成机制,促使高职院校学困生的快速转化,为增强所有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3.
蒋苏婕 《求实》2006,(2):35-37
个体自我景况与个体道德行为和社会道德状况密切相关,一定意义上讲,当代道德危机也是自我认同、自我评价和内心规范的危机。自我的困境来自自我的分裂、最高权威和普遍道德原则缺场导致的自我坐标的缺乏,以及不确定社会秩序造成的自我规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14.
城市公共危机在社会需求和政府能力之间存在一种极大的张力,其本质不仅是构建现代危机管理体系的问题,还是政府与社会权力关系重构的问题。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目标的根本在于建立"自治、共治、公治"并行的现代公共危机治理模式,在公共危机事件干预全过程和公共危机治理全要素支持的双层叠加回应机制中设计城市公共危机治理的体系结构,将风险管理(R)、危胁管理(H)、应急管理(E)和灾害管理(D)整合形成连续统的治理框架,打造全主体参与、全要素剖析、全过程应对的协作网络和制度平台,形成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应急预案有效、机构职能明确、技术手段先进的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15.
如何规避、减少风险以及应对危机是个人、组织、国家和社会维持存续与发展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不同的行为主体对风险、危机的判断、认知、预期以及态度不尽相同,决定了他们在危机情形下的不同选择。而诸层面上的多元选择集合了在不同社会背号下的不同组合形式,又构成了现代公共危机治理形态的多样性并产生了不同的治理绩效。政府再造理论为优化我国公共危机中多元合作治理模式、提高公共危机治理绩效提供理论基石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中国社会运行的不同历史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的演进伴随革命胜利、国家重建和社会良性运行的核心目标进程,发挥着社会功能的认同、规范与整合作用,而伴随当代中国社会的全面转型与良性运行需要,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在现实中演绎出时代的浪花,要在包容世界、应对转型、社会重构和国民自我觉醒中展示自信、突出责任、表征文明和重塑道德。  相似文献   

17.
社会风险治理的三个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淑伟 《唯实》2007,(2):86-89
从公共管理的角度来说,社会风险的治理主要有三个基本的视角:灾害视角、危机视角和突发事件视角。灾害视角从事件本身出发,强调技术导向的管理;危机视角从事件对人的影响出发,强调从制度和管理的手段,以及人的自我心理调适应对来自内外部的威胁;突发事件的视角,从事件的非常规性出发,强调公共管理的权变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不同阶层的利益格局重新调整,一些隐藏在社会深层次的矛盾开始凸显,再加上一些突发性灾害等自然原因,必然会造成社会危机事件的不断发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也对我们党执政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本文就社会危机及存在的必然性,伊犁州干部在应对社会危机和突发事件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如何提高伊犁州干部应对社会危机能力问题进行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邵杰  黎慈 《世纪桥》2011,(3):129-131
社会转型期产生的大量不和谐因素致使网络舆论危机事件频发,对我国政府形象以及公共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然而,我国政府部门应对网络舆论危机尚处于一个起步阶段,部分政府部门的危机管理意识不够强烈、网络舆论危机的管理制度尚不成熟。所以,各级地方政府急需寻求有效对策,完善网络舆论危机防控体系,以促进政府的形象塑造,增强政府公共管理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20.
贫困家庭青少年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家庭青少年的基本状况是家庭经济压力较大、家庭居住环境较差、健康状况不佳、教育支出与教育期待水平较低。贫困家庭青少年的状况导致了他们受教育程度较低、对未来教育成就和职业发展的期待不高、与父母沟通和交流的情况普遍较差、社会参与较少、与社会主流存在“隔离”等现象的发生;解决贫困家庭青少年问题,要关注贫困家庭长期经济改善的救助政策,巩固家庭的功能、协助贫困家庭成员通过共同努力来摆脱贫穷,发展多元化教育和职业训练方案以提升贫困家庭家长和青少年的人力资本,摆脱贫困在代际之间转移,要强化各个系统的社会支持功能,协助贫困家庭子女解决困难,成功应对不利的经济社会环境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