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DNA降解与腐败尸体死亡时间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Luo GH  Chen YC  Cheng JD  Wang JF  Gao CL 《法医学杂志》2006,22(1):7-9,F0003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核DNA含量变化与腐败尸体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应用DNA高度特异性染色方法Feulgen改良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死后不同时间(0~14d)胸骨骨髓细胞核DNA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胸骨骨髓细胞核DNA含量随死亡时间延长呈缓慢而规律下降,直至死后两周仍未完全降解。结论死后DNA降解速率与死亡时间呈线性关系,测定死后骨髓细胞核DNA含量可望成为腐败尸体死亡时间推断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鼠死后不同时间坐骨神经雪旺氏细胞核DNA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死后不同时间坐骨神经雪旺氏细胞核DNA的变化及其与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应用Feulgen染色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测大鼠死后即刻至9d坐骨神经雪旺氏细胞核DNA染色变化及其图像分析参数,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雪旺氏细胞核在死后6-18h细胞核呈紫红色、长椭圆形,轮廓清晰,其长轴方向与坐骨神经走向一致,死后24h着色变淡、着色面积变小,最终完全消失;在6h-9d内目标面积和积分光密度随死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且其均值均与死亡时间明显相关,并得出对应的回归方程。结论大鼠死后9d内,其坐骨神经雪旺氏细胞核DNA变化与死亡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推断腐败尸体死亡时间的新方法。方法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以改良的Feu lgen法染色,死后经过不同时间(<1~14d)的胸骨骨髓细胞核DNA含量进行观测,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胸骨骨髓细胞核DNA含量随死亡时间延长逐渐下降,死后2周DNA量达最低值;死后DNA降解速率与死亡时间呈直线相关。结论测定胸骨骨髓细胞核DNA含量有助于腐败尸体的死亡时间推断。  相似文献   

4.
大鼠死后组织细胞DNA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Liu ZP  Chen X  She YW 《法医学杂志》2004,20(2):68-69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研究大鼠死后组织细胞DNA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的相关性。方法SD大鼠断颈处死后于不同时间段取心、肝、脾、肾器官组织,经胰蛋白酶消化等处理后制成单细胞悬液,应用流式细胞术,在620nm波长处检测各组不同器官组织细胞DNA含量,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大鼠各器官组织细胞DNA含量随死亡时间延长均呈下降趋势。其中以脾组织细胞DNA含量变化趋势与死亡时间最具相关性,肝、肾次之,而心最差;死后48h,各器官组织细胞仅存微量完整的细胞核DNA。结论机体死亡后,各器官组织细胞核DNA含量随死亡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可应用组织细胞DNA含量变化来推断死亡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机体的细胞核内DNA含量与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本实验通过计算机图像系统,选择核面积、积分光密度等7种参数,研究了15只大鼠心肌细胞在死后25~49h细胞核DNA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心肌细胞DNA含量测定适合相对较长死亡时间的推断。结论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机体死后心肌细胞DNA含量将有可能成为推断死亡时间精确、客观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肋软骨及牙髓细胞DNA含量与PMI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ong R  Wang WP  Xiong P 《法医学杂志》2005,21(3):174-176
目的探讨人死后肋软骨及牙髓细胞平均DNA含量与死亡时间(PMI)的相关性,寻求推断PMI的新方法。方法应用细胞图像分析技术分析高温(30~35℃)及低温(15~20℃)环境下人死后0~15d两种组织细胞平均DNA含量的降解情况。结果两种组织细胞平均DNA含量随死后时间的延长而逐步降解,其中低温组牙髓细胞平均DNA含量的降解在死后0~4d内有一个降解平台期。统计分析两组温度下两种组织细胞平均DNA含量与PMI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1)。结论依据两种组织细胞平均DNA含量的降解可进行PMI推断。  相似文献   

7.
大鼠骨骼肌细胞DNA含量变化与死亡时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目的大鼠骨骼肌细胞DNA的定量研究及其方法探讨。方法使用DNA特殊组化染色和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 ,对死后不同时间 (0~ 96h)、不同环境温度下的大鼠骨骼肌细胞核DNA含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骨骼肌细胞在死后 12h出现核着色变淡、着色面积变小 ,并随死后时间延长呈持续性下降 ,最终完全消失。结论死后DNA降解率与死后时间呈线性规律关系。图像分析技术对骨骼肌DNA含量测定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死后不同时间大鼠视网膜细胞核DNA含量变化图像,探讨视网膜细胞核DNA降解与死亡时间(PMI)的关系。方法90只成年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15组,死后0—28h内(20℃),每2h提取视网膜细胞进行Feulgen-Vans染色;采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视网膜细胞核的异形指数(ID)、积分光密度(IOD)和平均光密度(AOD),并运用SPSS12.0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视网膜细胞核AOD和IOD随死亡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ID则呈上升趋势。28h内各参数变化的回归方程如下:YAOD=-0.009XAOD+0.590,R^2=0.949,Y100=-0.097X。+18.903,R^2=0.968,Y10=0.122X10+2.246,R^2=0.951。结论大鼠死后视网膜细胞核DNA含量随着死亡时间的延长而呈规律性降解,并与PMI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小鼠心肌细胞核DNA变化与死亡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Zhen JL  Zhang XD  Niu QS 《法医学杂志》2006,22(3):173-176
目的监测小鼠死后细胞核DNA降解的情况,探讨死后细胞核DNA降解的一般规律。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结合荧光显微镜和专业的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111只小鼠在死后72h内不同时间点小鼠心肌组织细胞头半径、尾长度、头DNA含量比例、尾DNA含量比例、尾矩、Olive矩、头面积、尾面积八项参数的变化值。结果在个体死亡72h内,测定的八项参数指标均显示细胞核DNA降解速率和程度与死亡时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并获得了更能体现DNA降解趋势的二项式回归方程和多元回归方程,均具有高度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72h内心肌组织DNA变化与死亡时间之间呈线性关系的各组回归方程,可为法医学推断死后经过时间提供一种新的、客观的、精确的方法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单细胞凝胶电泳分析死后小鼠骨骼肌细胞核DNA降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小鼠死后骨骼肌细胞核DNA降解与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结合荧光显微镜和专业的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111只小鼠在死后72h内不同时间点骨骼肌细胞核DNA电泳形状的8项参数值,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个体死亡72h内,“彗星”的尾DNA含量比例、尾长、尾矩、O live矩、尾面积数值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而“彗星”的头半径,头DNA含量比例和头面积数值则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小。经对每个参数的测量值进行多项式运算,获得DNA降解趋势的二项式回归方程(P<0.001)和多元回归方程(P<0.0001),且均具有极显著性意义。结论在死后一定时间内,小鼠骨骼肌组织核DNA降解随死后经过时间的变化而呈一定规律性变化,DNA降解与死亡时间之间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验PowerPlex16HS直接扩增系统对软骨的有效性。方法采用PowerPlex16HS复合扩增系统对10例腐败尸体的肋软骨进行直接扩增检验。结果所检验肋软骨都获得了完整遗传图谱,检测成功率为100%。结论 PowerPlex16HS系统直接扩增法能够应用于肋软骨的DNA分型检验。  相似文献   

12.
Xu QW  Wu D  Hu W 《法医学杂志》2006,22(6):436-437
目的比较两种DNA提取法对不同色泽肋软骨的DNASTR分型结果的影响。方法利用Chelex-100法和酚-氯仿法,分别对30例不同色泽的腐败尸体肋软骨进行DNA提取,STR复合扩增,ABI3100型基因分析仪对扩增产物进行检测。结果用酚-氯仿法提取的30例腐败尸体肋软骨,均检测到全部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型。用Chelex-100法提取的肋软骨中,22例(11例白色、8例淡黄色、3例黄色)检测出全部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型;7例(3例黄色、4例黄褐色)检测出部分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型;1例黑灰色的腐败尸体肋软骨,未检测出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型。结论根据肋软骨的色泽,选择适宜的DNA提取方法。对于颜色较深的肋软骨,用酚-氯仿法进行DNA提取有助于提高其STR基因座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化蛋白酶K的用量和消化时间,用于提取肋软骨DNA。方法 30份肋软骨样本各取大小为0.2cm×0.3cm×0.4cm的软骨块5份,分别编为A~E组。采用不同蛋白酶K用量和消化时间的Chelex100方法,提取5组各30份软骨块DNA,进行DNA定量、采用Sinofiler试剂盒扩增后进行电泳检测,采用非参数检验法比较检验成功率。结果 A~E组样本中采用加入2μL蛋白酶K并消化30min的D组方法成功率最高(96.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蛋白酶K-Chelex100方法,选择加入2μL蛋白酶K,消化30min可有效提高肋软骨DNA分型检验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The present study was design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combination of vital dyes [calcein acetomethyl ester and ethidium homodimer (LIVE/DEAD Viability/Cytoxicity Kit)] together with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3D microscopy was a suitable process to detect postmortem chondrocyte damage, and whether this process could be used to establish postmortem interval. Human knee cartilage from 13 autopsies (postmortem interval from 1 day to 2.5 months) was incubated with the two dyes. The chondrocytes revealed intense staining according to their vitality. For those cases that were stored mainly at 4 degrees C there was a vitality of approximately 88 to 96% within the first 4.5 days, which decreased to 58% after 6 days and to 9% after 1.5 months. After 2 days and 14 days at summer temperatures there were 70% and 8% vital chondrocytes respectively. Three of the 13 cases showed that altered body and storage conditions limited the efficacy of the method. Initial data suggested a time and temperature dependent increase in cell breakdown. Under stable cooling conditions the use of vital dyes and confocal laser scanning 3D microscopy to measure chondrocyte loss may be a valuable tool for estimating the postmortem interval.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人脾脏细胞DNA含量改变与死亡时间的关系。方法选取36例已知死亡时间的人体脾脏,在死后5~36h内逐时进行细胞学涂片、Feulgen Vans染色观察,并用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脾脏细胞核积分光密度、平均灰度等灰度参数,所得数据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在5~36h内平均光密度、积分光密度、平均灰度均值均与死亡时间显著性相关,并得出对应的回归方程,其中平均光密度、积分光密度随死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平均灰度逐渐增大。结论人脾脏细胞核DNA含量改变呈现一定规律,与死亡时间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原位脱氧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观察大鼠死后心肌细胞DNA断裂与死亡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的关系。方法建立SD大鼠死亡模型,在25.1℃,分别于死后6、12、24、36、48、60h提取大鼠心肌组织进行TUNEL检测,显微成像系统采集图像,经计算机图像系统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死后6~60h,心肌细胞核荧光染色依次由绿色、黄绿色亮度增强、亮黄色到荧光亮度减弱;形态由扁圆形或柱状,大小较均匀,到体积增大、呈毛虫状、多数核碎裂到形态不规整,大部分核形成碎片;心肌组织细胞核的IG,死后6h至36h依次增高,36h达到高峰,随后下降;心肌细胞核DNA的AG死后24h最高。结论死后各时间点,心肌细胞核的荧光颜色和亮度以及细胞核的大小和形态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死后不同环境温度下离体牙的牙髓细胞平均DNA含量变化与死后时间(PM I)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细胞图像分析系统(PIPS-2020),测定离体即刻至15d牙齿在低温环境(10~15℃)和高温(30~35℃)环境下牙髓细胞DNA含量变化值,并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牙髓细胞DNA降解的速度有所不同,温度的升高有加速牙髓细胞DNA降解的趋势,且DNA降解存在一个平台期。低温组牙髓细胞平均DNA含量与PM I之间的相关系数r=0.953,相关指数R2=0.917;高温组的相关系数r=0.991,相关指数R2=0.971。结论牙髓细胞平均DNA含量与PM I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测定牙髓细胞的DNA变化情况对推断3d(高温环境)或6d(低温环境)后的PM I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