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9月是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40周年纪念。党的“八大”是党在建国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社会主义改革的最初探索,决策清醒,路线正确,充分显示了全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智慧与水平,在中共党史和国际共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党的八大与适合中国国情的领导体制的最初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群众阶级斗争基本结束,“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我国进入了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时期。按照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以权力高度集中为特征的政治体制越来越不适应全面经济建设的需要,其弊端日益暴露出来,因此,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体制成为必要。在这一历史背景下,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026人,代表党员1073万。49个共产党、工人党应邀派代表团参加大会,并致词。中国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以及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中央国家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人民团体的工作人员也应邀列席了会议。大会  相似文献   

4.
中共“八大”选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绍格  石红艳 《唯实》2004,(12):36-38
中共八大是建国后党的首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选举具有高度的民主性和公开性.文章简述了八大的选举过程,分析了八大选举的特色,指出了八大选举存在的不足,并对八大选举的一些民主做法没能坚持下来的原因作了简单的分析.研究八大选举,对推动当前党内民主建设有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抗战结束后,由各种座谈会发展而来的政治团体相继宣布建立政党。1946年6月起,国民党政府发动全面内战,并在上海等地迫害共产党人和进步民主人士。伴随着国内白色恐怖的日益严重,各民主党派及无党派的知名人士纷纷转移或避居至较为安全的香港。中共香港分局在周恩来的部署下,积极帮助各界民主人士向香港转移。中共香港分局通过多种形式开展了卓有  相似文献   

6.
浅析中共“八大”的国际反响赵寿莲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一次重要会议。它不仅是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而且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也有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图对"八大"的国际反响作一简要评述,以深化我们对"八大"的认识。一中共...  相似文献   

7.
“八大”是中共在全国执政以后召开的首次全国代表大会,它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许多开创性的有益探索,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特别是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有其深刻的启示。主要表现在: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正确认识,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前提;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制度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精神支撑;加强党的建设和领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相似文献   

8.
正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上面讲到的种种弊端,多少都带有封建主义色彩。封建主义的残余影响当然不止这些……我们进行了二十八年的新民  相似文献   

9.
1944年7月22日,被取名为“Dixie Mission”的美国驻延安军事观察组抵达延安。观察组在延安待了大约一年,为美国在抗日战争中同中国共产党人来往建立了一个独特的正式渠道。观察组的使命之一是要确定,当美国海军陆战队在长江以北沿海某地登陆,向日本发起反攻之际,中共的战斗能力如何,能否配合作战。据查,这当是美军试图与中共战略合作的最初意向。这个合作意图得到中共的积极响应。12月5日,毛泽东主席授意,由朱德总司令代表八路军与新四军签署了一封给美国海军最高官员欧内斯特·金上将的信,信的最后一段写道:“关于我方据以行动的总原则,以及协同作战的潜在可  相似文献   

10.
中共八大召开前夕,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思考。这些思考和探索,丰富了他对中国独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为八大顺利召开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党的“八大”,因其在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所作出的重要贡献而成为四十年来人们一直关注的研究课题。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八大”关于经济体制问题的有益探索,以及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经济体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特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行方式。它包括社会组织和管理经济的制度、形式、方法以及经济运行机制。广义地说,经济体制还包括社会的所有制结构和经营方式。我国的经济体制是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进行逐步形成的。它包括:1、计划体制。主要特点是:对国营经济实行“统一计划,分级管…  相似文献   

12.
八大前后陈云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6年9月20日,陈云在中共八大上,作了《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以后的新问题》的发言,从建国以来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总结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方面的经验,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比较完整、系统的构想.这是50年代中国共产党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和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早在1922年10月,党中央在上海创办了培养干部的学校--上海大学。1923年,中共中央扩大执行委员会在《党内组织及宣传教育问题决议案》中,提出要设立党校、培养人才的问题。同年,安源党组织创办了中共安源党校,这是我党第一所以党校命名的学校。刘少奇任校长,任岳具体负责。1925年9月,中共北京地委在中共北方区委和李大利领导下,以中学校牌作掩护,在北京市内秘密创办了一所培养干部的学校。罗亦农为校长,赵世炎、陈乔年等任教员。学员经过短期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各地开展革命工作。最初的阵地──中共早期党校@章丽…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思想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权力制约、民主监督;坚持民主集中制;改革干部人事制度等方面。邓小平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思想,对于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共八大召开前夕,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思考。这些思考和探索,丰富了他对中国独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为八大顺利召开奠定了基础。集中精力研究赫鲁晓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恩格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论述出发,探讨了八大前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条件下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长期性、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探索。毛泽东的有关探索成果为邓小平创立社会主义改革理论铺垫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1925年8月19日,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因长期积劳成疾在青岛病逝,年仅27岁,是第一位去世的中共一大代表。在他短暂的27年的人生中,充满了颇多历史谜团。关于王尽美的研究,最早始于1926年,也就是王尽美病逝的第二年,这年的10月10日,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为纪念全国铁路工会运动死难诸战士而作的《革命战士集》(第1册),收集了王尽美烈士的相关资料,可见王尽美的研究至今已经历了84年。2010年中国共产党成立89周年,让我们重温历史,揭开王尽美27年人生留给我们的一系列的历史谜团。  相似文献   

18.
1931年12月14日,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1.7万余人在江西宁都县城起义加入红军。这是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这次起义的成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其中最主要的、决定性的,却是中国共产党的兵运、统战工作及其核心领导。一、c十六路军向往红军走向光明是中共争取教育的结果二十六路军的官兵早就受过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那是在大革命时期,这支部队的前县属冯玉祥先生的旧部(先后称西北国民军、国民军联军、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时,中国共产党曾输送了刘伯坚、邓希贤(小平)、陈延年、宣侠父、刘景桂(志丹)、魏…  相似文献   

19.
中共“八大”迄今已过去40年了。这4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走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终于走上了正确的轨道。在40年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历史进程中,中共“八大”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回顾中共“八大”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作的正确决策,对加深我国国情的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毛泽东在“八大”的开幕词中提出:“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切可能团…  相似文献   

20.
一、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问题关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似乎已经不再是一个问题,因为几乎稍具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因为中国所有的历史书上现在都是这么写的。然而事实上这一说法更多的只是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官方的决定,学术界对这一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有争论和分歧的。许多学者认为1920年夏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建立,就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理由是:中共上海发起组成立时就称为共产党而非共产主义小组;很多当事人的回忆和早期共产主义者在党史报告或文章中都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