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起诉听证是不起诉案件公开审查的一种具体形式,不起诉听证程序的积极意义在于有利于完善不起诉制度,有利于贯彻落实检务公开,促进检察业务建设,有助于增强检察机关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提高不起诉的效率和质量,有助于完善对检察机关的监督机制,保证司法的公正,但设置不起诉听证程序还有诸多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2.
一、建立不起诉案件听证制度的必要性 我国检察体制改革目前正逐步进入关键阶段,建立不起诉案件听证制度是高检院明确的办案制度改革目标之一。笔者认为,不起诉听证制度符合刑事诉讼规律和检察工作的现实要求,它将使不起诉权的行使及监督制度更加规范,是建立高效、完备的起诉工作机制的正确选择。 不起诉案件听证,是审查起诉部门对有影响、有争议的疑难复杂案件拟作不起诉决定前,根据案情聘  相似文献   

3.
在2001年初,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七项公诉改革中,对不起诉案件的公开审查居首位,不起诉案件的听证会已经成为对不起诉案件进行公开审查的基本方式。近两年来,许多检察机关对不起诉案件听证进行了尝试性探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结合司法实践,对不起诉案件的听证制度的意义和作用、听证程序和规则、听证基本原则等,作一浅显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赋予了检查机关在法定范围内更大的不起诉裁量权。如何促使、保证附条件不起诉裁量权的合理、有效行使,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听证审查制度的必要性、程序和效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前,不起诉听证的适用范围众说纷纭,本文结合司法实践认为应区分检察机关自侦案件和公安机关侦查案件分别处理。同时,本文就不起诉听证制度的启动、示证、质证、听证会的程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由于起诉程序中控、辩、裁三方构造的缺失,不起诉审查决定过程是非对抗、非诉讼化的。为制约检察机关控诉权力、保障当事人的辩护权利,有必要引入听证制度。同时,在死刑核准、执行、再审申诉等严重缺乏对抗、权力制约不力的程序中宜植入听证环节。目前,应在司法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概括现有各听证程序的共性,借鉴回避、陪审的制度设计,作一体化的制度安排,构建具有普适性的、统一的刑事司法听证程序。匡正诉讼构造是刑事诉讼法修改的逻辑起点。刑事诉讼法修改既是司法改革成果的体现,也是进一步改革的指南。建构听证程序是为了取消它,这是一种渐进式改革的策略,是现有司法改革框架下的权宜之计。  相似文献   

7.
陈锋  张磊  何珊 《中国检察官》2021,(21):12-15
不起诉听证的实质为检察机关对不起诉权行使的内部制约。现行不起诉听证制度在案件适用范围、启动方式、程序设计、听证会决议效力等方面尚需进一步完善,通过对检察机关办案人员、当事人、听证员、侦查人员和律师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访问,进一步明确了在司法实务中,检察机关应当适度增加法定不起诉和存疑不起诉案件召开听证会的比例;同时有必要增设专项规定,进一步落实当事人对听证的主动发起权,并区分适用普通、简易两种程序,增设听证回访机制等,切实推进不起诉听证制度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杨雪哲 《法制与社会》2010,(35):361-361
对重大疑难案件的不起诉处理通过听证形式向社会公开办理情况,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已成为检察机关深化公诉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结合司法实践,对不起诉案件听证制度的听证程序和规则、听证基本原则等问题作探析。  相似文献   

9.
一、不起诉听证的组织结构 不起诉听证的组织结构,应界定为不起诉听证的参加者及其各自在不起诉听证中的地位、作用、权利、义务。不起诉听证的参加者,应包括以下几类: 1、听证人。他在听证中的地位是组织者。其作用有三个方面:一是在听证的过程中按照听证程序的要求组织、指挥听证会;二是充分听取各方意见、调查争议事实、辨别存疑证据;三是总结、分析听证情况,提出听证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不起诉听证与人民监督员制度中对拟不起诉的案件的监督都是不起诉决定的事中监督制约机制。基于诉讼效率的追求及平等保障当事人的权利和巩固司法改革成果、降低改革成本的需要,有必要将两种机制加以整合,而整合的可能性则在于两种制度价值追求的一致性、功能定位的相容性和制度安排的可塑性。整合的目标是将两种制度在各自基础之上进行充分的改造,优化为一体化的不起诉事中监督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指出合理运用不起诉权,设置不起诉决定前的听证制度,可以更好的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2.
不起诉制度是我国刑事起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实现预防犯罪、保障人权、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等多种社会目的。但是我国现阶段的不起诉制度,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公众对不起诉案件普遍存在着质疑,严重影响了不起诉制度功能的发挥。因此,为了改变我国不起诉制度的现状,更好地发挥该制度的效用,有必要对其进行完善和改革。  相似文献   

13.
屈玲玲 《检察风云》2013,(14):60-61
新刑诉法实施以来,上海市徐汇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徐汇检察院")针对相对不起诉、绝对不起诉和附条件不起诉三类案件,专门设立"检察庭"开展不起诉决定的听证和宣告程序,充分保证案件各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司法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4.
现行刑事诉讼法的酌定不起诉制度,赋予了检察院事实上的审判权,违背了控审分离原则及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与此同时,其对犯罪嫌疑人权利救济不足、实践中适用比例过小等问题也十分突出,引人深思.本文深入探讨了我国现行酌定不起诉制度的理论缺陷与现实困境,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构想了如何改革与健全酌定不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15.
王胜林 《法制与社会》2012,(28):110+112
就不起诉制度来讲,在学理上往往称为相对不起诉、酌定不起诉或微罪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于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经审查认为不必对犯罪嫌疑人定罪,从而决定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一种诉讼活动.在现实的司法实践中,相对不起诉制度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很少能得到贯彻实施.本文试从相对不起诉制度的司法内涵及司法现状着手,对其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做以浅显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暂缓起诉制度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维智 《政治与法律》2005,68(2):116-119
暂缓起诉具有节约有限的司法资源,贯彻刑法个别化原则,有利于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等作用.但是缺乏救济和制约的暂缓起诉可能导致不起诉权的滥用和司法腐败,因而应控制其适用案件范围、严格审批程序、建立配套的制约救济程序.我国应借鉴暂缓起诉制度,赋予检察机关对案件是否起诉更大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7.
不起诉案件的听证是指检察委员会对于审查起诉部门拟作不起诉决定的案件,以听证会的形式,公开听取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律师的陈述和辩解,听取公安机关及发案单位的意见的一种内部工作制度。刑诉法明文规定,检察机关独立行使不起诉决定权。为体现执法的公开、公正,确保权力行使的准确性,对不起诉案件实行听证是一项有益的改革措施。由于尚乏先例可循,该制度在推行过程中必然存在许多值得思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就此作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酌定不起诉制度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6  
在提起公诉问题上,我国采取起诉法定原则兼起诉便宜原则,这两项原则都有其深厚的法理基础.起诉法定原则是由公平和平等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和控审分离原则所决定的;而起诉便宜原则则体现着非犯罪化与轻刑化的刑事政策、刑罪个别化的刑事政策、公益利益的考虑和诉讼效率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酌定不起诉制度的作用,针对目前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四项改革建议,即适当放宽酌定不起诉的适用范围、简化酌定不起诉的运作程序、试行听证程序,加强酌定不起诉程序的透明度和完善酌定不起诉的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19.
检察机关不起诉的自侦案件适用人民监督员制度已达成共识并卓有成效地开展。但是,公安机关移送的案件检察机关作不起诉处理的应不应该引入监督程序,适用何种监督程序,这是目前争议较大的问题。笔者认为,此类案件接受监督势在必行,适用听证程序是较好的选择。一、听证的一般概念  相似文献   

20.
构建单位刑事案件合规不起诉制度的重点之一,就是设定合乎法理的实体条件。在合规不起诉的决定过程中,检察机关会适用刑法中的量刑规范且实施“模拟”量刑活动,因而对某一犯罪嫌疑单位是否适用合规不起诉,应遵循量刑理论进行分析,即从刑罚目的来确定作出合规不起诉决定的步骤。在设计合规不起诉的实体条件方面,应采取持平考量报应和预防的思路;采取偏重报应或者偏重预防的思路,都可能造成合规不起诉制度出现偏差,而且很可能背离这项制度提出的初衷。在设计单位刑事案件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时,应认识到其与酌定不起诉制度设计目标的不同,并按照持平考量报应和预防的思路进行合理界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