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代广西随着基督教的大举侵入,广西各地在经受强烈文化冲击的过程中,与外国传教士在社会文化习俗等方面产生了诸多矛盾,引发了频繁的民教冲突,原因主要有传统习俗及信仰的矛盾、战争引发、传教士为非作歹、土匪抢劫、民族义愤等因素.  相似文献   

2.
反洋教斗争:文化冲突乎?排斥进步文化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义和团反洋教活动起因是中西文化冲突’,是‘排斥进步的西方文化’”的观点,既无史实依据又无理论根据.基督教等西方宗教并不是当时西方国家的进步文化;少数传教士以“传教”为幌子,推行的是本国政府的对华文化侵略政策;传教士强迫中国民众接受西方宗教文化由此引发的“文化冲突”,实质上是中国民众对西方殖民文化的反抗;传教士在华开办学堂、创办报纸等活动确实传播了某些西方进步文化,但这并非传教士的主体活动,且“教案”冲突也并非因此引起.  相似文献   

3.
谢铭 《传承》2009,(12):88-89
马赖是近代进入广西传教的第一个天主教传教士,在他的艰苦努力下,发展了近代广西的第一批天主教徒,开创了广西的基督教事业。西林教案发生后,他被西林知县张鸣凤下令逮捕并处死,但他的死却成为鼓舞传教士继续传播天主教的精神支柱,使天主教在广西继续得到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赖是近代进入广西传教的第一个天主教传教士,在他的艰苦努力下,发展了近代广西的第一批天主教徒,开创了广西的基督教事业.西林教案发生后,他被西林知县张鸣凤下令逮捕并处死,但他的死却成为鼓舞传教士继续传播天主教的精神支柱,使天主教在广西继续得到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进入广西进行传教,但是他们遭到广西人民的强烈反对.为了在广西站稳脚跟,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人入教,他们举办了各种慈善事业.这些慈善事业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广西社会面临的某些社会问题,促进了广西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6.
董纯金 《传承》2008,(10):104-105
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进入广西进行传教,但是他们遭到广西人民的强烈反对。为了在广西站稳脚跟,扩大影响,吸引更多的人入教,他们举办了各种慈善事业。这些慈善事业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广西社会面临的某些社会问题,促进了广西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朱凤林  梁红玉 《传承》2008,(8):106-107
西医随着传教士而进入广西并被用来吸引民众信教,以医促教。传教士在广西开办医疗卫生事业,根本目的是为传教服务,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其作用和影响实际上超出了宗教的范围,甚至与之相背离,对缺医少药现状的缓解与民众疾病痛苦的减轻,对医学人才的培养、民众个体与公共卫生意识的培养、不良社会习俗的改良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西医随着传教士而进入广西并被用来吸引民众信教,以医促教.传教士在广西开办医疗卫生事业,根本目的是为传教服务,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其作用和影响实际上超出了宗教的范围,甚至与之相背离,对缺医少药现状的缓解与民众疾病痛苦的减轻,对医学人才的培养、民众个体与公共卫生意识的培养、不良社会习俗的改良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董纯金 《传承》2009,(10):100-101
基督教在近代广西得到迅速的发展,西方传教士通过开设医院、兴办慈善机构、参与赈灾救荒等方式来实现传教的目的。他们在广西兴办的慈善事业,影响了广西近代慈善救济理念的近代化。这些影响表现在慈善与救济内容的扩大与对象的延伸,从重养轻教到教养并重的救济理念的变化,赈灾中从平均救济到选择性救济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基督教在近代广西得到迅速的发展,西方传教士通过开设医院、兴办慈善机构、参与赈灾救荒等方式来实现传教的目的.他们在广西兴办的慈善事业,影响了广西近代慈善救济理念的近代化.这些影响表现在慈善与救济内容的扩大与对象的延伸,从重养轻教到教养并重的救济理念的变化,赈灾中从平均救济到选择性救济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清政府对天主教的弛禁,西南边疆教案频发.通过对此区域教案的分析,可以反窥近代以中华民族与西方民族帝国主义列强关系为主线的西南边疆民族关系的一系列特征,具体表现在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宗教文化的冲突关系,反洋教斗争队伍的变化及其性质的演变所反映出的帝国主义列强、官绅群体以及西南边疆各民族民众之间的关系,传教士利用本土教民直接参与军事侵略而引发民教冲突等,揭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和自觉意识在近代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2.
岳秀芝 《传承》2011,(9):72-73
近代以来,西方传教士怀着极大的宗教热情来到广西,但却面临着重重的传教阻力。为了更好地传播宗教思想,吸引更多人的加入,他们创办了教会学校。探析民国时期广西天主教教会学校的办学缘由、创办情况、及对其认识进行初步探讨,对广西教会学校史的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岳秀芝 《传承》2011,(24):72-73
近代以来,西方传教士怀着极大的宗教热情来到广西,但却面临着重重的传教阻力。为了更好地传播宗教思想,吸引更多人的加入,他们创办了教会学校。探析民国时期广西天主教教会学校的办学缘由、创办情况、及对其认识进行初步探讨,对广西教会学校史的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传教士法学翻译的历史文化语境及其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文化语境是传教士译介西方法学活动开启、促进和发展的最基本动因,但特定语境因素和译者因素又制约译介活动的选择与发展。传教士在特殊文化空间中所形成的文化立场和文化心理影响着法学译介中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的选择。而西方法学的译介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造成极大冲击,改变了世人的知识结构乃至思想观念,丰富了作为文化载体的汉语语言。  相似文献   

15.
赵少峰  陈德正 《前沿》2012,(9):188-191
晚清中外文化交汇过程中,西方传教士出版的历史期刊中出现了大量关于古典史学的内容。荷马、希罗多德、修昔底德等一批史学家及其著作被介绍过来,对宋恕、康有为、梁启超等晚清学者产生了重要影响。传教士将古典史学译介过来,是为了证明西方也有可以和中国相媲美的历史和文化,具有一定的政治目的。探讨古典史学译介的原因和内容,是认识中外史学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岳秀芝 《传承》2011,(23):76-77
近代以来,西方传教士怀着极大的宗教热情来到广西,但却面临着重重的传教阻力。为了更好地传播宗教思想,吸引教徒,他们创办了教会学校。试对民国时期广西基督教教会学校的办学缘由、发展情况及其社会影响进行初步探讨,以期对教会学校史的研究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17世纪初,在西方殖民主义势力闯入我国沿海地区的同时,葡萄牙、意大利、比利时、英、法、俄、美及瑞士等国的传教士涉足我国西藏,他们以传教为名,企图用宗教文化打开我国西南边疆的大门。17世纪30年代开始,阿里地区僧俗人民驱逐西方传教士的斗争为先导,  相似文献   

18.
黄大军  伊彩霞 《前沿》2011,(8):162-165
20世纪20~70年代的中国文学是文艺政治化的发展主潮,"激进"的政治功利倾向与无限的民族认同,无情地湮没了中国作家想象西方传教士的审美自由,这导致该时期作家对西方传教士的刻板化与非人化图解,以及文本反殖民主义话语的"过剩"生产。新时期以来的西方传教士书写则在一个自由多元的开放语境中,逐渐清除了独断论、工具论的文化逻辑,使西方传教士书写呈现出一种摧枯拉朽、别立新宗的破茧之美。尽管如此,新时期以来的西方传教士重绘仍留下了诸多有待超越的创作盲点。  相似文献   

19.
过去5年中,在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广西,文化用自己的坚韧和执著创造了历史性的辉煌: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文化产业渐入佳境,文化的力量在各个领域进一步彰显,新的广西形象正展现在世人面前。因地制宜艰苦勤俭办文化文化事业获得了历史性辉煌由于地理、历史、战争等诸多原因,广西与先进省区比较,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在这样一个省区,文化能否通过努力获得与经济不同步即比经济发展更快的速度?广西用文化的赫赫成果作了回答。依据广西的实际情况,广西的文化决策者和实践者扬长避短,首先在投入较少的文学创作、歌曲创作、戏剧创作上切入,实行作家签…  相似文献   

20.
近代西方传教士在华所进行的文字传教工作,客观上直接催生了中国新出版业,并影响了出版业的方方面面。但随着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20世纪初中国民营出版业纷纷崛起,在文化传播上逐渐掌握了自主权,传教士的作用逐渐退居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