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昌县六坝乡地处东大河下游,土地贫瘠,自然条件差,是金昌市最贫困的乡镇。近几年该乡的七坝村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认真实施致富工程,带领全村干部群众,走富民强村之路,全村经济迅速发展。村党支部先后被县委命名为“先进党支部”、“五好村党支部”。建好班子加强支部自身建设“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班子强不强,核心在班长”。近几年来,七坝村党支部始终把建好班子作  相似文献   

2.
若要富,村上有个好支部──记临洮县新添镇梁家村党支部陈永祥梁家村交通方便,水源充足,自然条件优越。但人均耕地不足一亩。80年代初,这里是个"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三靠"村。1985年以来,全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均纯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3.
人家都说当村党支部书记累,可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4年来,却深切地体会到,只要正确处理好三个方面的辩证关系,就不但不会感觉到累,而且会越干越顺畅,越干越得心应手。独断专行,累;发扬民主,不累! 眉毛胡子一把抓,生怕大权旁落,是一些村党支部书记的“通病”,也是他们越干越累的主要原因。然而, “手再大也捂不住天”,什么事儿都划拉着,到头来却什么事儿都办不好、干不成。我当村党支部书记就不这么想。我以为,要当好村党支部书记,必须学会有所为,有所不为。要充分相信和依靠村“两委”  相似文献   

4.
俗话说,商人见利可忘食。而银川市郊区良田乡盈南村党支部书记张平却相反,他放弃了年净收入20多万元的产业,去当起了一名村党支部书记。有人不理解,有人说他傻,有人问他图个啥?“我是一个有十几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我一个人富了不算富,让盈南村的父老乡亲都过上好日子,是我心中的梦想。”这就是他的回答:这些年,为了圆这个梦,张平付出了很多常人无法付出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正>他有钱,是十里八村的首富。他富了,可始终不忘家乡百姓。"生我养我的是这片土地,看我长大的是父老乡亲,我愿意当富民强村路上的一颗石子!"这,就是"石子"——"沈阳市沈北新区优秀共产党员"、石佛寺街道孟家台社区党支部书记刘玉石的追求。沈阳市沈北新区石佛寺街道孟家台社区(村)曾经是一个经济落后、人心涣散、上访不断的穷村、乱村,村集体一分钱都没有,村路是清一色的土路,往  相似文献   

6.
在韩城市昝村镇下甘谷村,有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他把科技的种子播洒到希望的田野,使下甘谷村乃至昝村镇到处充满春的活力。他被群众称为“播春的使者”,被中共渭南市委命名为“党员科技帮扶标兵”。他就是昝村镇下甘谷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樊保明。闹春潮下甘谷地处汶水河下游峡谷口广阔而肥沃的台塬,这里拥有丰富而甘甜的水利资源,是一个耕作条件十分优越的农业村。然而,祖祖辈辈靠传统农业维持生计的下甘谷村人,却总是在温饱线上裹足不前。樊保明算得上是村上出名的能人,他思想开放,善于接受新事物。早在1987年前,他就依靠党的富…  相似文献   

7.
<正>让群众满意,是我们应该做的。反之,则是我们绝不应该做的。5年前,在镇党委的举荐和全村党员的支持下,我担任了灰窑村党支部书记,当时选举的场面至今记忆犹新。因为,我在百姓眼中看到的是满满的期待,期待村党支部能带领全村人过上幸福日子,把家乡建设得更美更富。说实话,刚一上任我就深感"压力山大",心气足却不知该从哪些地方着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思考、入户查访,我深深理解了一个道理——农村党支部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必须建强筑牢,让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镇赉县到保村原来一直是个贫困村,可如今却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说起这个村的变化,熟悉的人们自然会想到村党支部书记柳加志。两年来,在柳加志的带领下,到保村由原来的负债84万元,到现在村积累28万元;村人均收入由原来的不足800元,到现在的2500元;全村贫困户由180户锐减到12户。2002年,到保村党支部被省委评为全省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村党支部。  相似文献   

9.
北梁,是胶州市后屯乡的一个小村,别看它村小,可这里盛产的“北梁蜜桃”却享誉山东半岛,有着“千亩桃村”的美称。然而,这样一个自然条件优越、人勤物丰的行政村,经济发展水平却不尽人意。人们发现一条多年失修、仅有3米宽的北梁路竟成了影响该村发展的“绊马索”,“雨天和稀泥、旱天一路坑”成了当地群众对这条路的真实写照。每年到了收桃季节,由于路窄难行,拉桃的车根本进不了村,村民只好先用板车把桃子一篓篓运到瓦屋庄,再用自行车推到集市上去卖,而慕名而来的外地客商,却只有望路兴叹。“要想富,先修路!”这个道理村“两委”不是不懂,但是,  相似文献   

10.
正我的家乡在盘州市保基乡,是全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而我们陆家寨村又是极贫乡里的极贫村。大学毕业后,我一直在外工作。从亲朋那里我了解到"三变"改革和"购买服务"改革政策,许多村都受益富了起来。2016年5月,我主动放弃了城市里的工作,回到老家,当起了村党支部副书记。同年9月,在支  相似文献   

11.
林山府村地处民乐县的西北隅。全村303户,1311人,党员37名。近年来,林山府村党支部把为群众谋利益作为作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带领干部群众苦干实干,把昔日有名的“乞丐村”变成了小康村、文明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也在为群众服务的实践中不断增强。群众的根本利益是脱贫致富由于自然条件恶劣,林山府村一直到1980年,还是一个远近出名的“要饭村”,全村近三分之一的男性是光棍。当地民谣说:“林山府无林,光棍成群;林山府不富,进村无路。”1980年新的党支部班子上任后,给村民们许下了郑重的承…  相似文献   

12.
我叫赵英惠,现任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木奇镇台沟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我所在的台沟村,历史上就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在中学读书时,当地流传一首“穷台沟,富北沟,不穷不富福来沟”的民谣,大人说、小孩唱,同学们平时也念叨。我一听这套嗑,就觉得抬不起头:穷是耻辱,我不想穷;台沟穷,可我要富。为了变穷为富,20世纪70年代末,我就闯出了山门,进抚顺、跑沈阳,三下江南、两去广州,80年代中期,我就成了村  相似文献   

13.
《天津支部生活》2008,(2):41-42
“春种几垄地,秋摘几筐果,人均三分低产田,过年吃肉都困难。”这是几年前毛家峪村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也就是在这种隋况下,率先致富的李锁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上任头一天,他便在村民大会上表了态:“我李锁一人富了不算富,只有大家都富起来,才是我最大的心愿。”那是2000年11月。  相似文献   

14.
“群众富裕是我最大心愿”——记扶余县肖家乡十二号村党支部书记周胜□邓九冬邵中清无论从前还是现在,扶余县肖家乡十二号村在本乡以至本县都是出了名的,只不过出名的原因有所不同——过去出名是因为穷和乱,现在出名是因为富裕和文明。十二号村由穷变富、由乱到治,这...  相似文献   

15.
我是沁县南部山区的一名村党支部书记,所在的杨安乡佛堂岩村山大沟深,信息闭塞,交通落后,多数村民是困难时期从“六省八县”逃荒来的居民及他们的后裔,但就是这样一个自然条件恶劣,村情民风复杂的小山村,近年来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跃成为全国造林千佳村、山西省山区小康建设示范村。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199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50元。那么,我是如何带领群众由穷变富,实现共同富裕的?我想主要还是靠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一是实事来是,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佛堂岩村地处沁县、屯留交界的凤凰山区,全村共5个自然村、68户…  相似文献   

16.
《先锋队》2010,(11):F0003-F0003
李家沟村距离吕梁市城区45公里,桥头街、滨河西路交汇而过,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全村人口1080人,耕地面积960余亩,居民人均纯收入达2300元。李家沟村党支部始终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创新发展思路,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相似文献   

17.
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的最基层组织,与广大农民鱼水相依、手足相连,集中体现着党在群众中的光辉形象,也是党在农村路线、方针、政策的切入点。因此,抓好村党支部建设是关系到党的基石稳固与否的一个关键。农村改革20多年的成功经验用铁的事实说明了村党支部在农村发展与繁荣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农民实现温饱,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紧密关联;“村里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是老百姓发自内心的对村党支部的评价。 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是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村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随着历史的发展也在不…  相似文献   

18.
位于内江市资中县铁佛镇北部的柏龙村距县城38公里,这里依山傍水、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是优质"资中血橙"的主产区.然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过去却因为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造成血橙积压腐烂,果农损失惨重.加之前两年血橙销售遇冷,果农们辛苦劳作一年最后连本钱都收不回来.不少果农找到村党支部抱怨:"过去你们请些专家到村上来,说柏龙村山好、水好适合种植血橙,现在血橙种出来了,却卖不出去,我们辛苦一年还要倒贴钱……"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党支部是最直接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其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系到基层组织强不强,党的形象好不好,农民群众富不富,农村社会稳不稳。怎样发挥好村党支部书记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抓住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高文村有2个自然寨4个村民小组,共有111户546人,是一个壮族聚居村。虽然村子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光照充足、土壤肥沃、植被茂密,但过去一直是从江县穷得出了名的地方,群众生活十分贫苦。如何改变"捧着金碗讨饭吃"的现状?如何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2011年,我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走寨串户,及时了解村民最迫切的需求,帮助干群换脑子、理路子、出点子。本着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尊重群众的意愿,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牵头村两委干部科学合理地编制了《高文村贫困农户产业扶贫发展规划》,确定了果树种植、生猪饲养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