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中青年人士对自身政治身份的认同情况、政治参与状况与态度、重大政治观点的认同情况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两者在政治认同和政治参与方面有不少共同点,也存在明显差异。要着力增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对无党派人士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增强党外知识分子加入民主党派的主动性,适当提高无党派人士在政治资源分配中的比例,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改进对党外中青年人士的培养和锻炼。  相似文献   

2.
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参与是我国民主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充分调动其参与政治,对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意义重大。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在政治参与的态度、动机、方式及障碍等方面呈现出一些新的情况和特点,需要研究具有针对性的方案保障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稳步推进,以期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重要时期产生的新兴知识分子群体,他们在政治参与方面与体制内的知识分子具有明显差异。通过调查研究,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政治参与现状、特征及成因作深入探讨,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思想引领工作寻找切实有效的切入口。  相似文献   

4.
党外知识分子作为一支特殊的政治参与力量,对提升中共执政水平、优化国内政治生态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参与有着自身特点和多种方式,然其政治参与能力的提升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因此,要从政治方向和价值观念引导、自身队伍建设、参政方式方法完善和参政制度建设等方面协同提升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5.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习近平关于知识分子的重要论述、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为开展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与理论支撑。高校党外知识分子身份认同危机主要集中于学术与政治的交互张弛、专业性与公共性的体用关联、道义与功利的进退维谷三个方面,高校党委要以政治认同为前提、以文化认同为基础、以社会认同为目标推进统战工作,促进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凝聚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社会影响力和政治参与力,增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归属感和向心力。  相似文献   

6.
无党派知识分子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建言献策者和践行者,还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监督者。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无党派知识分子呈现新变化和新特点,同时出现了诸如多元化的观念诉求,政治参与零散化、非组织化,队伍建设固有缺陷需要克服等问题。为充分体现无党派知识分子的价值,发挥其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应着重从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实践锻炼,加强政治引导、拓宽政治参与渠道,加强思想建设、健全制度机制等方面做好无党派知识分子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7.
对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引领是统一战线工作的核心问题,也是执政党巩固政治基础的关键问题。通过分析党外知识分子思想行为特征,可以梳理出其"批判性话语为其文化特征、依附性为其行为特征、萌芽状态的‘群意识’为其阶级意识特征"。党外知识分子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存在着"话语权威度高与功利化行为并存、政治认同度高与政治效能感低并存、政治参与期望高与政治参与程度低并存"的现实问题。本文以政治发展理论为分析框架,从"政治稳定、政治制度化、执政参与、民主转型"等四个分析维度,分析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价值与制约因素,并给出施策路径。  相似文献   

8.
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是党外知识分子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呈数量多、年轻化、素质高等特点,引导他们政治参与,发挥参政议政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参与的双重性及其成因,提出从政治上引导、生活上关心、渠道上拓宽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和战略性工作。进入新时代,随着社会结构进一步分化,新的社会群体不断涌现,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结构不断发生新变化,其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都随之呈现新的发展态势。本文通过对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政治认同、价值取向、意愿诉求、作用发挥等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在分析把握其思想状况特别是政治认同状况及研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加大政治引领,夯实党外知识分子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强化政治吸纳,推动有序政治参与广泛多层次制度化发展;统筹资源利用,完善社会化运作模式;注重培养使用,完善综合评价体系;关注青年一代,实现优良传统的代际传承等方面提出改进工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本文针对上海市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问卷调查结果,从政治认知、政治行为、政治过程等三个维度出发,分析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工作的总体特征,梳理了不同性别群体、不同年龄群体、不同专业群体、不同专业技术职称群体、不同岗位群体、不同学习经历群体、不同工作时长群体等七大群体的思想政治引领的表现与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党外知识分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更好地团结党外知识分子,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良好的政治氛围、稳定的社会环境、更多的智力物力支持和创新力量,有助于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当前,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热情不高、投身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的制度保障不足等成为其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要继续扩大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参与渠道,构建更多有利于党外知识分子献计献策、发挥聪明才智的制度平台和保障机制,进一步引导党外知识分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同奋斗.  相似文献   

12.
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是统战理论研究的重点,其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政治参与的历史脉络、政治参与的方式与途径、政治参与动机与取向、政治参与与政治稳定的关系等方面。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新的社会阶层政治参与研究做了相关的评述。既往的研究缺乏政治参与影响因素的详细分析,也缺乏政治参与意识的分析,更未将政治参与的责任意识划分研究。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党外青年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趋于理性化,在认同并拥护党的领导地位、赞赏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对党治国理政能力充满信心的同时,亦有不同的认知与见解。多元化价值观念、社会矛盾的凸显、复杂的网络舆情及其队伍结构的变化既是影响党外青年知识分子政治认同多样化的原因,亦为引导其政治认同面临的挑战。故,必须从引导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整合、充分保障政治参与权利、打造高素质的统战干部队伍等多角度增强党外青年知识分子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4.
高校是党外知识分子密集的地方,把握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变化规律是新时期加强党的政治引领、凝聚社会思想共识的基础性工作。本研究通过对部分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政治认同感、社会价值观、政治信任感、政治效能感的定量分析,发现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状况的如下特征:较高的政治制度认同和务实的认同基础并存;较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可与明显的价值偏好并存;较高的抽象信任和人际信任与对政府公职人员和具体政府行为的弱信任并存;较高的内在效能感和较弱的外在效能感并存。从这些特征出发,面向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政治引领需要构建全面、科学的思想状况分析体系,形成巩固"一致性"和尊重"多样性"的工作格局,树立理性交流与对话的教育理念,并在鼓励党外知识分子参与社会事务中实现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5.
党外知识分子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献言者、参与者、监督者,其队伍结构、价值认同、政治认同的变化,对党外知识分子参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产生了一定影响。要破解当前党外知识分子参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困境,必须进一步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加强思想整合、探索政治参与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制度化,是指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和制度建设实现对党外知识分子在思想认识、精神状态、政治立场、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有效引领。推进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制度化有其内在逻辑必然性,是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需要、提升高校统战制度创新和治理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高校优秀人才的重要保证。高校在推进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制度化方面取得了顶层制度设计逐步建立、系列制度不断健全完善、新兴制度举措初步展现等成效,但在实践中还存在党外知识分子组织载体制度建设不足、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动态反映机制建设不足、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制度落实不够等问题。这就需要在建立党外知识分子思想动态研判机制、提升党外知识分子组织制度建设水平、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政治吸纳制度化等方面着力推进工作。  相似文献   

17.
知识分子是指在同时代社会劳动者中具有较高程度文化专业知识,并以创造、积累、传播文化专业知识为专门职业的脑力劳动者.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对知识分子工作的一项优良传统,立足于新时期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充分激发知识分子参与改革和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时代,河南省各高校提高政治站位、营造宽松环境、创新工作载体,在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工作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实践经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严格落实党委主体责任是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工作的关键;关心关爱党外知识分子,为他们营造干事创业的宽松氛围是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工作的核心;拓展工作载体,完善引导工作方式方法是做好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工作的着力点;以问题为导向强弱项补短板,是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导工作的努力方面。  相似文献   

19.
城乡政治参与的差异性研究是政治参与研究的新视角.我国城市与乡村的政治参与,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发展状况,它们虽然在一些方面有着共性特征,但在政治参与动机和目的、参与渠道、参与类型、参与程度、参与文化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缩小城乡政治参与差异,主要应当从乡村经济建设、乡村教育、制度体系建设、大众传媒“下乡”等领域探寻路径.  相似文献   

20.
本书从“何谓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与知识分子”和“后现代主义与运动”三个方面展开,针对语言与社会、阶级斗争、文化研究与政治、种族问题、男女平等、环境问题等,后现代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给出了不同的观点,两相比较,更便于我们系统认识形形色色的后现代主义理论流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