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继承与发展、中国共产党处理宗教问题的实践经验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观提供了客观历史条件,本文分析了形成这一理论的历史依据、现实依据与世情依据,重点论述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观理论创新的核心,及其现实意义、科学内涵、实现途径、衡量标准;本文认为,结合中国宗教实际的"怎么看"和"怎么办"的问题,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观的基本框架;最后,文章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阐述了这一理论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并具有世界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建国后,毛泽东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开启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论十大关系>的形成,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转型.  相似文献   

3.
刘国普  张晓宁 《传承》2010,(15):12-14
建国后,毛泽东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开启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论十大关系》的形成,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转型。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以来,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要时代课题,我们党带领人民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重大思想成果,全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一个新的、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正>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内涵、意义、特征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创新,也是在新的实践条件下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承继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思想到实践、从共性到个性的三层转变;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三次结合;改革开放时期产生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三个理论成果;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建设、共产党执政和人类社会发展三大规律的认识;贯彻了真正弄懂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真正了解实际情况与把真正弄懂的理论和真正了解的实际相结合的三项要求;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三点特色。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的深刻阐释,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提供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他所提出的一系列独创性的理论观点,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中国见解,创立了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中国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8.
<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带领全党全国人民不断推进实践和理论创新,形成了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极大地推进和发展了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指导思想方面提出,不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时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坚持和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包含两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内容中国化,一是形式中国化,即话语中国化。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首先通过译介产生,译介话语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初始形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过与国民革命话语、苏联话语的争竞,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以"革命"为核心的话语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话语中国化的第一次理性飞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国经验",用"建设"、"发展"代替了"革命",逐渐形成了一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中,要重视方法论视角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及其核心反复强调过的,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要求。方法论视角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我们在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不仅要认识到其理论进程和理论成果层面的意义,更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问题本身就是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待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二者关系的一种方法。无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还是理论成果,都要从方法论的视角去看待、去理解。从方法论的视角来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以提高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意义和地位的认识,更加深刻认识学风的重要性,增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觉性;可以更好地回击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深化理论界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必须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必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考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始终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不断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始终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奠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探索、社会主义价值实践与理论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奠基和当代确立等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劳动及"两个尺度",关于人的需要和利益,关于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问题,以及关于政治、道德、艺术、宗教、审美、社会文化理想的论述,都包含着丰富的价值论思想。列宁关于实践标准、社会主义道德、党性和阶级性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价值论中同样具有经典意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众多,其价值思想主要表现在对"物化"和"异化"现象的批判反思与倡导"人道主义"两大方面。毛泽东的价值观主要体现为人民主体思想,邓小平则重新阐释了利益、富强与社会主义价值诉求的关系。当今中国思想理论界则以实践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内容,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首创者和其内涵的诠释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哲学根基的奠基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理论成果的创立者;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提出者和伟大践行者;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和思想基础。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其创新性特征不仅体现在理论内容上,而且体现在其特有的创新性理论地位和理论功能上。科学发展观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中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地位和理论功能。它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了时代课题和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中心问题,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框架体系;科学发展观作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提出的新理论和新思想的体现,在许多理论上都实现了创新,突出体现在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党的建设理论、对发展理论的发展创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5.
任何科学思想都是对重大时代问题的深度回答。习近平放眼全球视野,深度回答了"人类向何处去"的重大时代之问,深化对人类发展规律的认识;贯通历史与现实,深度回答了"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的重大时代之问,深化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深度回答了"当代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时代之问,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面对风险挑战,深度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向何处去"的重大时代之问,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通过对重大时代之问的剖析和回答,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推向新高度。  相似文献   

16.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治国理政的理论创新,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从理论渊源层面讲,这一战略布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不仅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色,而且回答了时代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出的问题,具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问题,关系到道路的选择和人心向背。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不断作出时代的回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两个重要论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需要廓清四个基本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问题;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最新理论成果问题;关于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关系问题;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整合和系统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社会矛盾论到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论和改革动力论、再到"三个代表"是力量之源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进程.在这个过程中,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不断推动着我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新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一个最重要最根本的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它的形成历时三十年的长过程。邓小平实事求是地分析当代中国国情是它形成的思想前提和理论基础,八大后一系列"左"倾错误倒逼他从深层次上思考中国社会发展阶段问题,改革开放中"姓社姓资"的无谓争论促成了这一理论的正式成立。邓小平是这一理论的奠基者、首创者和最终确立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