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他开出租车,拉了一个杀人犯。他问他去哪,他说随便转转。他高度紧张,担心杀人犯还会再杀人,或是劫车。他开着车与他进行了漫长的心路跋涉……载上一个杀人犯2006年3月3日,对于家住辽宁丹东的出租车司机庞和清来说,是个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日子了。可就是在这个普通的日子里,他挽救了一个迷途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2.
5月30日,法国国民议会出台一项命名为“阿布——比尔卡法”的法律,为打击邪教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该法提出一个全新概念这项新法律,其独特之处在于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欺诈性地滥用无知或弱势人们的信任。这个概念可专门用  相似文献   

3.
在湖北潜江,一位著名律师在为“强奸杀人犯”成功无罪辩护后,却因公开为自己打广告而违反行业纪律,招致“辩护人妨害作证罪”而身陷囹圄。  相似文献   

4.
一起案件促生一个司法解释 2010年5月6日,《大河报》一篇名为《河南商丘一“杀人犯”入狱10年后被害人复活》的文章,将“赵作海杀人案”引人人们的视野。人们由此认识了这个“幸与不幸”的人物——赵作海。  相似文献   

5.
种种巧合使他成了“杀人犯”,法院院长过问了这位“杀人犯”的申诉信,使案件终于真相大白,昔日的“杀人犯”回归了社会。面对种种社会压力,他不但没有倒下,反而挺直了腰杆,干成一番事业……  相似文献   

6.
“文化”与“犯罪”是两个耳熟能详的名词。前者是哲学概念,后者是法律概念,把这两个概念“混为一淡”,无非就是谈它们的之间的哲学关系。  相似文献   

7.
读了《一个文静的少女为什么会成为杀人犯》的报导,心灵上受到震动.杀人犯这个名称,常常会使人想到暴戾恣肆、穷凶极恶、横眉竖眼或者生活堕落、破罐破摔之徒.然而,现在却与一个勤奋好学、待人和蔼的青年联系在一起,能不使人三思!  相似文献   

8.
杀人犯践踏人命,比一般践踏人权罪恶更甚,却以“人权”的名义受到供养,受到袒护。这绝不是“人权”之光,而是“人权”之耻;也不是法律公平之光,而是法律漏洞之耻。  相似文献   

9.
朱丽娜  张卫 《检察风云》2002,(16):28-29
他曾是一名身手不凡的优秀侦察兵,如今却在生活的漩涡里迷失了方向。他深深陷入了毒品的泥沼,疯狂以身试法,肆无忌惮地与同伙制贩3.26吨冰毒,成为“大毒枭”和“杀人犯”。  相似文献   

10.
合法与违法是最常见的法律概念,但却难以纳入法学概念体系之中。通过对这两个概念以及不法概念的检讨,建立在规范基础上的合法概念———合规范性就呼之欲出。合规范性的概念不但能够理顺法学概念体系的内在矛盾,进而有助于理解规范与人们行为之间的关系,而且还会展现法律概念的专业属性,最终与人们日常使用的概念划清界限。  相似文献   

11.
“行政效率”与“行政效益”这两个概念常被学界所混淆。本文在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分甄别的基础上,通过人的“天性一致”定理入手,分析“经济人”注重投入产出比,追求个人经济利益最大化;而“政治人”的趋利却不在追求管理效益最大化,反之,他会以低效率和高成本的投入获取低效益并从中求得个人私利最大化。这是一个悖理,悖理的存在有其客观的原因,在理清原因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出提高行政管理效益可采取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12.
小贩崔英杰     
一个怀着改变生活热望的小贩,一刀捅死了一名恪尽职守的“城管队长”。这名小贩就是轰动京城的“杀人犯”崔英杰。他的这一刀,不知扎碎了死者和自己家庭多少人的心。  相似文献   

13.
明明是故意杀人致死,办案警察却妙笔生花,为杀人者开脱罪责.2009年5月13日,时过10年之后,当年"救"了杀人犯一命的两个警察,终于获刑成为阶下囚.  相似文献   

14.
我读了人民司法第12期刊载熊维章、陈尚第同志所写的一篇“放火犯、杀人犯一律都算专政对象吗?”一文后,觉得该文中谈到有的放火杀人犯可以不算专政对象,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认为一切放火犯、杀人犯都是专政对象。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书中指出:“在现阶段,在社会主义建  相似文献   

15.
阿星,乖乖的样子,无论如何也和我们心里凶狠的杀人犯联系不起来。这个15岁开始即在深圳的“砍手党”团伙里做饭炒菜的小伙子,却从没参与过“砍手党”的任何一件作案。18岁开始,他便离开“砍手党”团伙,在工厂兢兢业业打工。  相似文献   

16.
2003年5月9日,一位身材瘦小、脸上布满皱纹的花甲老头走进了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大门。当他从法官手中领取了该院签付的13.7434万元现金支票时,他禁不住流下了欣慰的热泪。而当他迈出法院大门时,却又不由得再一次发出无奈的叹息:我真象做了一场可怕的恶梦。我从工人到经理,从经理列“杀人犯”,从“杀人犯”入狱8载到改判宣告无罪释放,又到  相似文献   

17.
罪状和罪名是法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关于这两个概念,目前在我国的法学著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同的说法,似有进一步研究之必要。 一、什么是罪状?这个概念,目前各书说法不一。有的说:“罪状就是犯罪行为的状态或状况”;有的说:“罪状就是对犯罪的情状的描述”;有的说:“罪状就是犯罪行为的具体状况”;有的说:“罪状就是对罪行的名称和犯罪构成特征的叙述”;有的说:“罪状是对某种犯罪构成特征的描述”等等。这些不同的说法,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状态”、“状况”、“情状”等概念来解释罪状,另一类是用“犯罪构成的特征”来解释罪状。我认为,后一种说法比较正确,前一种说法不那么明确,不易掌握。  相似文献   

18.
在逃的杀人犯,能不能进行“漂白”,成为一个普通公民?在山西省沁水县,一个名叫张晓宇的杀人犯的亲身经历,肯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被一审法院判处无期徒刑的原贵州省委书记刘方仁在法庭上说过这么一段话:“我其实是个法盲。我最大的懊悔,就是恨自己当省委书记时对法律的无知”,“如果知道是犯罪,我不会置省委书记这个重要职务而不顾”。(民主与法制·2004/15)在一些人看来,这番话颇合情理,似乎也情有可原,甚至不免会生出几分同情来。不过,我却不这么看,自然也同情不起来。以我的判断,刘方仁的这番话其实是一道大杂烩——一半是真话,一半是谎言。谓予不信,且听笔者细细道来——长期以来,领导干部学习法律知识,似乎一直是个盲区。建国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我国加快了立法力…  相似文献   

20.
吴贻伙  刘娟 《江淮法治》2013,(14):28-29
近两年国内航班“诈弹”事件频发,虽然动机千奇百怪。但根本原因还在于对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及其后果到底有多严重的无知。无知则不知敬畏,无敬畏则会恣意妄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