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76年的经济回顾由于国外和国内政府部门的总需求量不断增长,有些商行清理了过多的存货来满足这种不断增长的需要,太国经济在1976年的头三个季度逐渐有所复苏。第一季度太国的出口收入激增,接着由于第三季度政府财政支出巨额增加,使出口收入有所回降。到第四季度为止,中间产品和制成品的存货量已经下降到一般水平,因此将会重新注意加快扩大生产和安排增加资本支出。9月份以后,进口信用状的签发数量迅速增加,同时太  相似文献   

2.
90年代以来,罗马尼亚经济在向市场转轨过程中,原有的社会保障体系受到很大冲击,政府不得不动用大量人力物力来加以解决,1992年,政府开始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先后通过了《社会救济法》、《儿童补助法》等一系列法律和法规,每年还制定《国家社会保障预算法》,对社会保障的收入和支出逐项作出明确规定,罗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主要原则是:保护人的权利和尊严、维护社会公正、取消任何形式的歧视、逐步打破社会保障由国家统一负担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1994年阿根廷对传统的DB型现收现付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私有化改革,建立起一个多支柱混合型社保制度.2008年11月阿根廷突然宣布对其Dc型完全积累制的私有化社保进行"国有化再改革".本文对1994~2008年阿根廷私有化社保制度的运行状况进行了总体评价,对2005年以来尤其是克里斯蒂娜总统2007年12月上台以来实行的改革取向作了评介,在此基础上对2008年11月国有化改革的过程、改革方案及其相关立法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评析.对阿根廷社保国有化改革的反响不尽一致,国际舆论普遍持批评的态度;而在国内方面,工会和参保人则持坚决的支持态度.本文认为,阿根廷社保私有化改革之后存在的问题在拉美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和代表性,它虽然基本解决了制度可持续性和政府财务负担等问题,但却始终存在着养老基金管理公司手续费较高而利润却"旱涝保收"、社保制度碎片化状况没有得到根治且特权制度依然存在等很多具体问题,特别是覆盖范围狭窄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绝大部分就业人口被排斥在外,广大国民没有得到实惠,于是,社保制度合法性危机便逐渐显现,这既是拉美私有化社保模式的致命缺陷,也是阿根廷社保制度成功实施"国有化再改革"的政治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陷入经济危机,出现“技术性”失业增加与经济增长并行的情况.同时,拉美地区的就业结构呈第三产业化和非正规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开始大规模进入拉美的职业培训市场,从而推动了拉美职业培训体系的私有化进程.在这一进程中,拉美国家采取了不同的职业培训私有化措施:巴西、阿根廷和一些中美洲国家在私有化初期实行职业培训的分权化改革;智利等国推行分权化和私有化并行的改革.拉美国家鼓励企业内部培训,允许企业参与制定职业培训政策、课程设置和教师培训;制定终身学习和培训政策,促进培训的私人化发展.在实施私有化改革后,拉美的职业培训体系呈现出培训资金多元化、职业培训高等教育化、培训与就业挂钩、培训体系形成新的多科或多价培训模式等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5.
拉美公共养老保险私有化改革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1981年的智利开始到20世纪末,拉美的10个国家全部或者部分地进行了公共养老保险金的私有化改革。在人口结构、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下,私有化成了世界范围内的养老金改革趋向。一些经验表明,私有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影响,能促进金融结构的调整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增加国民储蓄率和经济增长速度。同时私有化也造成了一些问题,如对妇女和低收入者的不平等。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低效率、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冲击、国际社会制裁的损害,利比亚经济长期处于衰退之中,经济危机引起了政府的合法性危机。在此背景下,利比亚进行了广泛经济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涉及经济体制的私有化和自由化,并使政府职能由石油收入的分配者向市场经济的调节者转变;同时,大力引进外资以推动石油工业的发展。利比亚经济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  相似文献   

7.
由于非正规就业人口比重大、贫困率较高、收入分配不公和对女性就业特点考虑不足等原因,拉美私有化养老金制度扩面困难.近几年来,一些国家纷纷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其中包括引入“零支柱”养老金制度来弥补私有化养老金制度覆盖死角;降低私有化养老金制度的最低养老金领取资格;向女性参保者提供资助以鼓励她们参保缴费;强制自雇者参保缴费;签署社会保障多边协议为跨国流动工人参保缴费提供便利.综上得出以下启示:养老金制度在待遇规则上应该向低收入者和妇女倾斜,同时加强政府财政转移支持力度并尽快建立和完善“多支柱”养老金体系.  相似文献   

8.
蒙古国市场化改革中的主要问题是所有制改革问题,而所有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财产私有化。蒙古国的财产私有化是通过公布私有化法律,并在政府、群众的监督下,对工业企业和商业实体的财产,以股份制的形式进行私有化的。其首先从农牧业开始实行,然后推广至其他部门。财产私有化的过程,对长期统治国家经济的单一公有制或国家垄断经济来说,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具有积极的一面,但私有化过程中的失误,对蒙古国的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近期加紧了针对国有部门的私有化。根据2011~2013年私有化计划,私有化的预计收入将达到600亿美元,涉及900多家不同的国有企业。俄罗斯石油公司、俄罗斯铁路公司、俄罗斯储蓄银行等十几家大型国有企业被列入私有化计划中。这是继1992年初俄罗斯实施全面大规模私有化之后的又一波私有化浪潮。私有化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增加财政收入、缓解自危机以来的财政短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及经济竞争力;通过出售国有资产吸引外国投资以补充经济现代化战略所需的资金等。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近期加紧了针对国有部门的私有化。根据2011~2013年私有化计划,私有化的预计收入将达到600亿美元,涉及900多家不同的国有企业。俄罗斯石油公司、俄罗斯铁路公司、俄罗斯储蓄银行等十几家大型国有企业被列入私有化计划中。这是继1992年初俄罗斯实施全面大规模私有化之后的又一波私有化浪潮。私有化的目的是多方面的:增加财政收入、缓解自危机以来的财政短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及经济竞争力;通过出售国有资产吸引外国投资以补充经济现代化战略所需的资金等。  相似文献   

11.
苏联的干部委任制始于列宁时期 ,形成于斯大林时期。委任制作为俄国文化的积淀在苏联一定历史时期的存在 ,有其合理性。但是委任制毕竟要被现代社会所抛弃。斯大林非但未能及时进行改革 ,反使之登峰造极 ,最后给后代留下了遗患。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正处于国内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入调整、思想观念深度更新之中,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日益突显出来。在这样的背景下,来重新审视苏共亡党的原因对我国当前的党风廉政实践具有重要的价值。从苏共亡党教训可知,党风廉政建设是立党之本。  相似文献   

13.
1917年11月7日,斯莫尔尼宫沸腾的欢呼声向全世界宣布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1991年12月25日,镰刀锤头国旗的悄然降落宣告了社会主义苏联从地球上的消失.短短74年转瞬即逝,苏联于一夜之间突然崩塌,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和不解,同时也为中外学者研究这一20世纪的"历史之谜"留下了永恒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巴列维国王的白色革命动摇了在伊朗乡村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生产关系 ,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伊朗的发展。伊朗传统的社会结构也因白色革命的成功推进而发生了激烈变革。经济现代化的长足进步客观上要求政治领域进行相应变革。巴列维无视这些变化 ,继续强化君主专制 ,推行独裁统治 ,致使新兴的社会阶层无权分享政治权力 ,传统的社会力量被摧毁。巴列维国王的独裁统治引起伊朗社会各阶层的普遍不满 ,推翻巴列维王朝成为伊朗社会各阶层共同的战斗目标。因此 ,白色革命后伊朗经济现代化进步趋向与政治领域滞后状态之间的矛盾构成巴列维王朝覆灭的根源  相似文献   

15.
论苏联失败的经济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联的崩溃无疑是一种社会性失败,社会性失败必须从经济基础找原因,根本的原因在于苏联的基本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种种弊端实际是这一制度内在的不可克服的矛盾的反映,这一矛盾就是计划的指令性与个人消费的不可计划性之间的矛盾.把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纳入统一计划,是苏联计划经济制度的存在前提.个人消费的选择性特征,决定了个人消费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由此便形成了否定苏联计划经济存在前提的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在苏联计划经济制度下,解决这一矛盾的惟一办法是压制个人消费,用供应短缺方式使原本不可能由社会统一计划的个人消费变成可以统一计划的,这实际上并没有消除这种对立.计划与个人消费的对立对社会再生产产生了致命的影响,使社会经济陷入危机循环,而危机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以猛烈的形式爆发出来,最终导致经济基础乃至整个苏联社会的崩溃.压制个人消费是苏联计划经济赖以存在的内部条件,与外部世界的制度性隔绝是其存在的外部条件,从长期看这些条件都是难以为继的.  相似文献   

16.
2007年1月11日,“2006年拉美国家大选及其政治走向”课题结项暨拉美大选的影响与左派发展问题研讨会在拉美所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民与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深刻分析了当前的世界格局和政治走向,拉美左派的发展对该地区形势的影响。现全文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初俄罗斯经济迅速反弹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以来 ,俄罗斯经济走势一改经济转轨以来连续下滑的颓势 ,出现触底反弹并持续增长的积极迹象 ,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这种增长主要的仍是经济严重危机后的恢复性增长 ,由于制约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因素的存在 ,俄罗斯经济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从俄罗斯转轨以来的经济走势我们可以看出俄罗斯经济持续好转的原因及经济增长前景 ,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有一定启示的。  相似文献   

18.
1911年(农历辛亥年),在经过4月广州起义、10月武昌起义之后,爆发了全国规模的辛亥革命。两个月内即有鄂、湘、陕、赣、晋、滇、黔、苏、浙、桂、皖、粤、闽、川等省宣布独立,清政府迅速垮台。12月,孙中山先生出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清帝被迫宣告退位。  相似文献   

19.
人民币国际化自2009年正式启动以来,在跨境贸易结算等领域取得了很大进展,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来看并没有充分发挥预期中的功能,这也引发了各界对人民币国际化模式的进一步讨论。原则上,由于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离岸市场有助于克服人民币自由流动受限这一障碍。历史经验也表明,在一定条件下离岸市场能够有效地推进货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应当遵循贸易结算、离岸市场、资本输出、跨国企业四者并举的"中国模式",其中未来的离岸市场发展需要相应的条件和配套准备才能真正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引擎。  相似文献   

20.
The North Korean nuclear standoff has escalated since North Korea let slip that it was developing nuclear weapons while James Kelly, U.S. Assistant Secretary of East Asian and Pacific Affairs, was visiting Pyongyang in October 2002.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has acknowledged that the United States will not discount a preemptive military strike on the suspected nuclear development facilities, and North Korea has stood firm against any pressure to halt its nuclear development from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Dialogue and meetings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among the major countries concerned, including Korea, the U.S., Japan and China, have been activated to resolve the nuclear crisis in the Korean Peninsula, especially after the U.S. pronounced an end to its war against Iraq in early May of this year. In the middle of the rapidly changing situation on the Korean peninsula, the inter-Korean reconciliation and cooperation initiated by the Sunshine Policy of the Kim Dae Jung administration and followed by the Roh Moo-hyun administrations Policy of Peace and Prosperity are not separable from the nuclear situation. This paper follows recent developments of inter-Korean relations, illustrates South Koreas stance on the issue and suggests the EUs role on the nuclear issue. This is a revised version of th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sia-EU Journalists Seminar organized by the Asia Europe Foundation and the Korea Press Foundation (KPF), held in Brussels, Belgium, May 22 2003. Financial support from the KPF is gratefully acknowledg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