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台平 《各界》2013,(12):11-14
蒋介石早年留学日本习军事,参加反清革命.国民党改组后逐渐取得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成为真正的领袖.他对胡适这位学贯中西的知识界领袖,颇能以礼待之.从1932年第一次见面后,两人就交往甚多,胡适也很佩服蒋介石的能力与手腕,但对其独裁则一直持批评态度.蒋对胡的抬举,胡常常不领情,让蒋尴尬不已.  相似文献   

2.
郑洞国出身黄埔一期,曾是蒋介石的得意门生。他在抗战中声名显赫,却在内战中成为败军之将。1948年10月,正值盛年的郑洞国在东北名城长春被迫放下武器,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党国大业”也很快土崩瓦解。郑洞国如何度过自己的下半生?一个春秋鼎盛的将军脱下军装又能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曾经的上海青帮大亨黄金荣当上了“清道夫”,“黄金荣扫大街”顿时成为国内外的新闻。据说,考虑到国内外的反响,对黄金荣的这项“改造”措施只进行了几天就停下了,串竞他已是风烛残年。四年后,这个曾在上海滩显赫一时的人物,因发热病倒,昏迷了几天,就闭上了眼睛,终年86岁。  相似文献   

4.
秦晓凡 《各界》2010,(9):25-29
同访莫斯科心不和面也不和 派中国共产党代表团访问苏联,是毛泽东于1949年5月上旬确定的。 毛泽东确定,代表团长是刘少奇。代表团成员,有高岗、王稼祥、邓力群、戈宝权、师哲、徐介藩。主要成员是刘少奇、高岗、王稼祥。毛泽东在选择代表团主要成员时也花了不少心思。刘少奇是党内二号人物,可以代表中国共产党与苏联方面商定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5.
苏智良 《各界》2010,(12):75-78
抗战胜利后,尽管杜月笮与蒋介石已有过节与矛盾,但双方基本上井水不犯河水,表面上客客气气:在公开场合,杜月笙对蒋的政策均表示拥护,表态积极,捐款踊跃。但到1948年秋天,杜月笙与蒋家父子形成了正面冲突,发动攻击的,正是如日中天的蒋经剧。  相似文献   

6.
冯容 《各界》2011,(4):16-18
2009年是祖父逝世90周年。河北省河间市市委、市政府于2007年已将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破坏、位于祖籍河间市西诗经村的祖父国葬墓部分修复重建,并于2009年举行公祭。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在经济上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文史领域也呈现出崭新局面,对诸多历史人物与历史问题的研究秉持客观态度,  相似文献   

7.
1902年12月24日,祖父顾毓琇(注:本文为顾毓琇之孙顾宜凡忆述)出生于江苏无锡一个世代书香之家。1915年,13岁的祖父被送往清华学校中等科(注:清华学堂于1912年改称清华学校,至1925年设大学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就读。  相似文献   

8.
李雷诗 《各界》2013,(7):31-33
记得小时候,我和姐姐每逢星期六都要去纽约市郊的里弗德尔的祖父家学中文。我家和祖父家仅隔几个街区,我们都是走路去。祖父家的草坪边有一个小警棚,昼夜有警察值班。我们经过那里,心想祖父一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否则为什么要派提着警棍带着枪的警官守卫呢?  相似文献   

9.
媚望 《侨园》2013,(4):68-68
<正>杜月笙是20世纪上半叶上海滩最大的黑帮帮主。他文质彬彬,却心狠手辣,杀人如麻;他为虎作伥,却又有着鲜明的爱国心;他狡猾、奸诈,却又很讲义气,出身贫民窟却又成为涉足各业的财富大亨……新中国成立后,杜月笙没有留在大陆,也没有去台湾,而是选择了香港。杜月笙晚年曾说:"蒋介石拿我当夜壶,用  相似文献   

10.
谢国平 《各界》2010,(2):12-14
1949年4月27日夜晚,人民解放军围攻上海的前夜,“海上闻人”杜月笙悄悄地登上了一艘荷兰轮船,还有他一家老小包括京剧演员孟小冬逃离上海。轮船经过吴淞口,浦东高桥近在眼前。47年前,他一个街头“小瘪三”从那里走进大上海,在刀光剑影中创下了荣华富贵,如今随着滚滚浊涛一去不返。重病在身的杜月笙此时已全无黑道大亨的气派了,他久久伫立船头,黯然神伤。  相似文献   

11.
曹雄 《各界》2010,(3):25-26
从1927年主政,到1949年离开大陆,蜗居海岛。蒋介石22年间,更换了许多侍从秘书和侍从副官。除了少数人获罪外,大多数人以此为晋升之阶。地位显贵者如陈布雷、邵力子、俞济时、钱大钧。但不贪恋富贵荣华,以年少新进,淡于名利,激流勇退者,仅有一人。他就是我的大舅父刘持生先生。  相似文献   

12.
季承 《各界》2010,(8):6-9
季羡林作为一代国学大师虽已辞世,但生前身后的种种是是非非似乎因为当事人的远去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在外界的种种猜测之下,大师之子季承终于无法再缄其口,历时年余而成《我和父亲季羡林》。在儿子笔下,季羡林可以说是一个人生的失败者,一个有国无家的浪人,一个孤独、寂寞、吝啬、无情的文人……作者希望读者能够接受一个有缺陷的季羡林。  相似文献   

13.
封五昌 《各界》2013,(3):29-32
我国著名戏剧活动家、教育家、导演、剧作家封至模先生(1893-1974)是我的叔祖父,因排行第六,故我管他叫“六爷”(以下简称“先生”)。  相似文献   

14.
金嘉声 《各界》2013,(3):6-11
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浩劫”期间,被陈永贵以种种“理由”加以指责、训斥,或给扣上“反大寨”的帽子,或被当做“不受欢迎的人”赶出大寨,不准采访的记者,就有十多人。陈永贵为什么对记者那么反感?  相似文献   

15.
天一马 《各界》2011,(5):85-87
这也就是20世纪30年代上海远东金融中心的奇特现象——青帮老大竟然穿上了一件“金融家”的长衫。而一向高傲的上海工商金融界在被蒋介石政府逐步控制的同时,也被黑社会逐步蚕食。  相似文献   

16.
许进 《各界》2010,(11):18-20
1948年,祖父许德珩在北京大学学生刊物上发表文章纪念五四运动。他在文章中写道:“今日的中国青年,当然要并且已经跨越五四前进一步。我们不要追赶时代,为时代遗弃,而要把握时代,创造时代。是这样,今日纪念五四,才成为有意义的。”回想当年,在国家危急关头,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大胆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  相似文献   

17.
刘玉璋  王散木 《各界》2011,(3):14-15
2004年春寒料峭时节,我随当时供职的某报老总专程赴西安,拜访一位民革的老先生。他叫刘玉璋,毕业于黄埔陆军军官学校18期。  相似文献   

18.
王志屏  梧槐 《各界》2011,(4):10-12
2005年10月,在郑州张庄村一个农家小院里,当年杨虎城卫士队副班长、现已91岁高龄的王志屏老人,首次披露了在“西安事变”中他看守蒋介石的经历。这篇文章为“西安事变”的研究,又提供了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9.
翁元 《各界》2010,(1):17-18
蒋先生是一个非常喜欢玩弄文字游戏的人,只要有什么大的庆典,需要有一篇什么训词的文稿,要以他的名义或者声音发布时,这就是他最重视的时刻,修改文稿一句一字从不马虎,斟酌得特别留神,甚至到了废寝忘餐的地步。通常,比较重要的文告稿子,是由他本人当面口述大意,秘书秦孝仪则在一旁笔记下来,然后连夜赶好草稿,先给秘书长张群看过以后,马上就送到老先生面前,再给他过目。  相似文献   

20.
狄青在官拜枢密使后不久,把家搬到了大相国寺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