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历经半个世纪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力经久不衰,在国际社会深入人心,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源于其多方面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第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反映了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在理论上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和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提出了“ 争取永久和平” 的奋斗目标, 首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某些内容;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推广到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主张采取步骤使和平 共处五项原则具体实现;强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长期方针。  相似文献   

3.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殖民地附属国相继独立的情况下诞生的。由于五项原则体现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它顺乎人心,合乎世界潮流,一经提出便得到许多国家的热烈响应和支持。已成为当代国际法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传统国际法的创新,又是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的概括与发展。 处理当代国际关系必须严格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美国政府推行人权外交,力图把人权作为当代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基础,这种违背五项原则的主张是根本行不通的。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总理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整整40周年了。回顾当年提出这些原则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影响,仍然具有温故知新的重要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既是历史的要求,也是现实的需要。从历史的角度说,自鸦片战争到新中国的成立,一百多年来,旧中国受尽列强的掠夺和欺凌,饱尝屈辱外交的祸害。1949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种状况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而现实的情况是,二次大战大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势力削弱了,然而殖民地、半殖民  相似文献   

5.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一些内容进一步明确和补充了《联合国宪章》的论述。联合国应通过改革确保《宪章》的基本宗旨和原则 ,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以应对“单边主义”、“先发制人”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根本指导原则。在“五项原则”的指引下,新时期中国外交在理论上不断创新和发展,在实践中开拓进取,不断开创新局面。事实证明,中国既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倡者,也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忠实实践者。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坚定力量。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40周年,为了纪念这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本刊特邀请一些专家学者分别撰写文章,谈谈他们的看法,现一并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中巴建交55周年.两国领导人在互致贺电中对两国关系作出了高度评价.胡锦涛主席指出:中巴建交55年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两国建立了全天候友谊,开展了全方位合作,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穆沙拉夫总统认为:巴中地缘毗邻,两国人民之间有着上千年的密切交往。建交55年来.巴中全天候友谊经历了时间的考验,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9.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积极影响50年来遍及全球,功不可没。现在冷战已结束,经济全球化和高科技迅速发展,世界正在"趋同"(所谓"走向一体化"),国际社会是否仍需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是肯定的。当今世界依然需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冷战思维的幽灵仍然在世界上到处徘徊。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便是"文明冲突论"和形形色色的"威胁论",以及所谓"强必争霸"和"新干涉主义"。驱除这些幽灵的使命,呼唤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个"软武器"。  相似文献   

10.
主席先生,女士们,先生们: 首先祝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国际研讨会”的成功举办,向与会各国政治家和学者表示敬意,并愿与大家共同探讨五项原则的生命力。50年前,中国、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向世界宣示了不同社会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国家致力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友好合作的愿望,确立了彼此间发展或处理国家关系的准则。当时,整个世界被“冷战”阴霾所笼罩,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制约了国与国之间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冲破这种制约的果敢尝试。尽管初期遇到各种阻  相似文献   

11.
不久前,邓小平同志根据战后世界格局变化和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分析,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际普遍适用性作了进一步的强调和发挥;提出了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主张。邓小平同志的这一具有战略意义的主张,不仅为我国正确制定和调整对内对外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对国际政治生活必将产生日益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就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的时代背景、客观条件、现实可能和政治基础等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以期引起对这一重要问题的深入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1954年6月,在周恩来总理首次访问缅甸期间,中缅两国总理在联合声明中庄严宣布,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缅关系的原则。50年来,中缅关系除在"文革"期间一度遭受挫折,总的来说实现了长期、全面、稳定的发展,树立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光辉范例。中缅两国在贯彻和落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方面进行了许多重大的探  相似文献   

13.
中美两国以“三个联合公报”的形式确定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双边关系的基础。这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实践证明,只要双方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恪守“三个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就能保持稳定和良性互动。反之,中美关系就会遭受挫折,甚至陷入危机。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1990,(1)
今年是中泰建交15周年。中泰建交的历程证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指导国家关系的根本原则。只要真诚信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能友好相处。  相似文献   

15.
从国际法看“一国两制”构想吉林大学法学院王庆海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新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国际法基本原则的核心和基础,占有重要地位。所谓国际法的基本原则,是指那些被各国公认和接受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  相似文献   

16.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走过了一个甲子的历史岁月,仍焕发着强大吸引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具有特殊的时代背景,特别强调互不干涉内政,体现了国际规范发展的现代性特征,适用于处理各种相同或不同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具有普遍意义。中国外交需要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精神本质的基础上,妥善处理外交任务和战略布局的转型,发展与时俱进的新型国际关系,重视共同协商治理全球性问题,维护和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互利共赢的发展共同体,谨慎处理功能性主权让渡的问题。中国需要不断充实与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与外延,解决其在实际运用中的制约困境,增强其规范国际关系的普适性。为此,中国需要增强大局意识与战略文化,培养正确的义利观,并始终坚持战略创新,积极稳妥地参与解决涉及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等问题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17.
国际政治行为是国际行为主体在特定国际利益基础上,围绕着国际政治权力的获得和运用、国际政治权利的获得和实现而展开的一系列活动。它主要包括:国际政治参与、国际政治斗争,国际治理等。中国对东南亚诸国的国际政治行为呈现如下特征:总体政治行为以体制内参与为主,少有大的冲突;国际政治参与的通道初步建立,但制度与机制体系尚需完善;区域治理已初见成效,但范围与深度仍需拓展;政治行为主体正趋向多元化;行为动机的建构主义特征增强;国际政治行为更加强调独立自主和以国际法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  相似文献   

18.
我国安全观的变化及新的"普遍安全观"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年来国内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我国的安全观也做了相应调整,提出新的"普遍安全观",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安全的基本准则,强调安全的平等性、综合性和全球性.要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相似文献   

19.
营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以来,始终不渝地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建立了外交关系,营造了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建设和谐亚洲创造了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0.
面对冷战结束以来的新情况、新形势以及世界人民对和平与发展的强烈愿望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旺盛的生命力 ,需要我们在国际关系和重大国际安全问题上坚持运用 ,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