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春节不仅是中国一宗巨大的文化遗产,同时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享受、保护、展示春节文化是中国人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也是在为世界传承文化。春节,犹如高悬在民族天幕上的永恒明灯,以其独特的光芒辉映着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这样的光芒,对于我们来说光明而温暖。  相似文献   

2.
声音     
“面对西风盛行,西方文化的日益渗透,我们必须树立传统民族文化意识,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保卫春节,保卫传统文化遗产。”——河南民俗学家高有鹏教授在自己撰写的《保卫春节宣言》里这样说。  相似文献   

3.
春节之于中国人,如同圣诞之于欧美人,都是头等重要的节日.中国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迎接春节,挂灯笼、赏花灯、观舞龙、贴春联…….同时,中国年独特的民俗风情也感染着在中国过年的外国人,中国丰富多彩的春节文化,令他们目不暇接,兴奋不已.这在义乌这个外商云集的小商品王国里特别能感受到.……  相似文献   

4.
春节之于中国人,如同圣诞之于欧美人,都是头等重要的节日.中国人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迎接春节,挂灯笼、赏花灯、观舞龙、贴春联…….同时,中国年独特的民俗风情也感染着在中国过年的外国人,中国丰富多彩的春节文化,令他们目不暇接,兴奋不已.这在义乌这个外商云集的小商品王国里特别能感受到.……  相似文献   

5.
农历年初一到年初三,是人们走亲访友的“黄金时间”。与此同时,网络上网友们晒出的春节“账单”也令众多网友“叫苦不迭”:“过个年我容易吗我?”过年要有一些必要的开支和花费等,这并不奇怪。但不少人花钱数额达到八千成万,甚至有人因此由“月光”到“年光”,感叹春节变“春劫”,却还是让人很吃惊。分析一下网友罗列的春节账单,我们不难发现,许多钱花得实在是有些“冤枉”,有的完全就是面子情结在作祟,是不必要花的钱。  相似文献   

6.
《小康》2017,(7)
正以古典诗词为内容的一档节目唤起了许多中国人的文化记忆,但这并不意味着古典诗词的复兴,正如中国文化厚积而薄发的特性,更需要在积累之后,创作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诗章由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一档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伴随2017年的春节,火爆荧屏。一位年仅16岁的上海女高中生武亦姝的夺冠,更是引爆了人们关于古典诗词的种种话题。很多人甚至夸赞她是“满足了大家对古代才女的所有  相似文献   

7.
王秀真 《半月谈》2004,(2):50-52
作为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具有特别丰富的文化内涵,几千年来它不仅深受本民族的重视,还成了许多亚洲国家的共同节日。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断开放,许多人却逐渐感到春节不再像以前那么吸引人,年的味道越来越淡了。以后的春节还会不会是中国人隆重的节日?年味淡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还是其中另有原因?我们是漠然置之,还是积极主动地去做些什么?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本刊记者走访了著名的民俗学者、中央民族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陶立璠教授。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相传它由虞舜兴起,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2007年春节被列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春节之所以重要,不仅仅在于它是现代中国人深层的心理需要、精神需要,还关涉着文化传统以及文化创新问题。传统春节是中华民族一项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加强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意义及法律保护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术麟 《前沿》2004,(4):155-159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华民族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和精神纽带 ;依法保护、传承和合理开发利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自身特征要求其必须纳入法律来保护。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 ,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国际社会日益重视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对无形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我国目前在这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 ,加快立法保护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宋代王安石《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国传统的春节给了人们一份浓得难以化开的情,一种经过长年酿造的淳厚的味。春节关联着我们的民族情感,一种融入每个中国人血脉的习惯、一种浸入每个中国人骨髓的文化因子,由此,春节已成为我们文化的胎记。  相似文献   

11.
春节的模样     
赵书 《北京观察》2015,(1):62-63
<正>春节是我们民族的文化胎记,有说不完的主题,叙不尽的魅力。春节什么味?就是人情味!春节什么样?与中华文化一样的形象。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它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情感,负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是亿万中国人的情感聚合。一想到春节,就会想到自己的父母,自己的亲人,心中暖融融的。春节是我们民族的文化胎记,有说不完的主题,叙不尽的魅力。春节是热烈的、欢快的,  相似文献   

12.
与一些从国外舶来的“洋节”受到热情追捧相比.我们自身的传统节日却日趋遭人冷落.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这些与农耕文明联系在一起的传统节日.在商业文化泛滥的今天,其中的许多传统习俗已逐渐被人们摈弃。另一方面,在文化政策的制定方面,传统节日往往又被忽略。除春节之外,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都没有被纳入我国的国家法定节假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对这些节日的重视。于是,清明节成了“扫墓节”.端午节成了“粽子节”……一些传统节日之所以遭受冷落.实际上是它的精神载体不复存在了。尽管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但我们更希望看到,通过保护.人们能够在“健在的节日”中体悟“情感高潮”.而不是在博物馆和影像资料里遥想当年。而重视传统节日这个精神载体,重续传统文化的文脉,是改变传统节日被冷落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3.
一座城市如果没有历史,它是苍白和肤浅的。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如何保护和利用城市历史文化资源,是每个城市管理者都在认真思考和必须解决的问题。2月17日,根据人大代表的建议,重庆市渝中区第十七人大一次会议作岀了关于规划建设重庆"母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决议,将旧城改造工程与保护和利用城市历史文化资源结合起来。我们相信,五年内,渝中区下半城的蝶变必将令国内外游客大开眼界,令山城人民无比自豪  相似文献   

14.
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权利有许多方式,其中法律保护是重要的一种形式.伴随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社区改造与城市流动少数民族人口日益扩大,给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法律保护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探讨现行立法与司法对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法律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赵虎敬 《人民论坛》2012,(23):94-95
"少数人"权利保护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符合国际人权保护原则普遍性的要求,同时也符合民主法治、社会稳定和谐的内在要求。"少数人"权利保护包含保护"少数人"的文化、宗教信仰、使用自己语言等几个方面的权利。为了"少数人"的权利保护更有实效,我们应从法律制定、法律适用以及社会保护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6.
张立 《湖湘论坛》2005,18(2):75-76
土家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 ,丰富多彩。在市场经济大潮中 ,对土家族传统文化的开发利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应以发展的和全局的眼光实施土家族传统文化建设 ,把开发与保护结合起来 ,在保护的前提下 ,把经打造的土家族传统文化精品推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与喧嚣的美国和日本相比,北欧人似乎更看重文化。触目皆是的城堡、教堂、钟楼和举头可见的街头雕塑,不断地提示我们:这是一个崇尚文化,并且善于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小康》2018,(6)
正现如今,春节表现出了一大特点,重心从农村文化转向了城市文化,这就衍生了一系列的问题,春节的古老习俗如何适应现当代,年轻人如何继承传统年俗,如何让春节过出浓浓年味……著名民俗专家乌丙安带您一起揭晓答案。春节申遗给人们最多的感触是,需要保护好年味中的优秀习俗,把它传承下去。那些向往美好生活、体现尊老爱幼、表示长幼有序、营造吉祥喜庆的习俗,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也有利  相似文献   

19.
《公安研究》2010,(4):39-39
贾乐芳在《理论导刊》2009年第12期撰文认为,全球化将我们抛人一种全新的生存境遇之中,在拓宽文化视野并形成世界文化共享的同时,也使文化多样性的生成与存在受到威胁。在文化生产力日益显在的当下,保护文化多样性成为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前提和保障。  相似文献   

20.
去年底,有几位博士"郑重呼吁国人慎对‘圣诞节',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他们惊呼"西洋文化在中国已由‘微风细雨'演变成'狂风骤雨'".其实,一般中国人过圣诞节,只是商业文化与娱乐文化,看着西方的圣诞节热闹而又丰富多彩,借来自娱自乐一番,何必大惊小怪?这与其说是西方文化,毋宁说是传统中国文化的现代版.为什么中国人能这样做?蔡元培在上世纪初的一次演说中说:"吾国本无宗教,何必更有所提倡?"所以,中国人的宗教观念是淡泊的,也是很包容的.他们过完圣诞节,接着就要过春节,到清明节还要去扫墓.或许,他们还会去拜佛.这是中国的文化.如果真的需要抵制圣诞节,至少应该告诉我们,怎样过春节才能胜过圣诞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