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进党陈水扁上台执政两年,是台湾经济陷入困境的两年。纵观台湾经济,目前不仅仅是短期问题十分尖锐,更重要的是长期发展充满了隐忧。 陈水扁上台执政之后,不仅仅由于台湾人民对民进党历来的“反商情结”存有疑虑,对民进党不懂经济、新手上路颇为担心,更重要的是,由于民进党坚持意  相似文献   

2.
2007年,是民进党在台湾执政的第7年。前6年中,由于陈水扁热衷于拼政治、拼选举和搞贪腐,台湾经济不仅远不如20世纪80至90年代的国民党当政时期,而且落在了亚洲经济“四小龙”的最后边,年均经济成长率只有3.6%,是  相似文献   

3.
陈水扁上台已经整7年,由于陈水扁的无德和无能,台湾经济一直低靡不振,不久前,《中国时报》发出警讯,认为“台湾经济已经走到了最最关键的十字路口。”何以见得?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经济恶兆不断首先,岛内大企业外逃风盛行。比如发迹于宜兰县的传统产业旺旺食品公司,老  相似文献   

4.
2005年台湾经济态势,是陈水扁上台以来仅次于2001年的衰退局面。这主要是由于台湾内部政治社会动乱,投资环境恶化,使内外投资者投资信心不足,产业外移,以及台湾当局以“台独”意识形态处理两岸关系的结果,而不是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景气趋势使然。展望2006年的台湾经济,从国际经济形势、两岸关系走向和台湾内部的政经状况来看,与2005年不会有太大差别。  相似文献   

5.
在台湾政局经过陈水扁8年操弄之后,台湾人民越来越理性和成熟,更多地将视野放到如何发展上来。  相似文献   

6.
第二届陈水扁班底中的新任“经建会主委”和副主委,在就职第二天(2004年5月21日)的施政报告中.先后分析了台湾未来经济形势,提出了所谓“放眼国际.布局全球”的三大施政方针。对于台湾经济部门新官上任所烧的两把火.笔者难以全面评价.必须等待今后的实践来检验.现仅就以下三方面  相似文献   

7.
陈水扁擅长权术,从三级佃农之子,摇身掌控8年台湾命脉;他权力来得太快,又个性逞强,有着政治青春期的好胜和斗狠、逆反心理;他的身上,打满了台湾8年的风雨记忆。  相似文献   

8.
曾经被台湾当局炫耀的"台湾经济奇迹",在经过李登辉、陈水扁的多年折腾之后早已风光不再。最近,瑞士洛桑管理学院公布了2007年世界经济竞争力评比报告,台湾地区经济竞争力的排位从  相似文献   

9.
民进党陈水扁上台执政两年,是台湾经济陷入困境的两年.纵观台湾经济,目前不仅仅是短期问题十分尖锐,更重要的是长期发展充满了隐忧.  相似文献   

10.
沸沸扬扬的台湾“大选”尘埃落定,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于3月18日当选台湾地区新领导人。这给人们带来深切的担忧──但愿不要成为灾难。人们的担忧来自陈水扁一贯的“台独”主张。陈水扁在竞选中仍然宣称。“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台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互不隶属、互不统治、互不管辖的国家”,仍然高喊“台独万岁万万岁”。陈水扁的这种“台独”主张,将给未来的两岸关系和今后台湾的发展投下阴影,给人们带来危害。只要陈水扁一天不改变“台独”主张,台湾就一天得不到安宁。陈水扁为了安抚台湾民众,争取支持,在选战后期作了…  相似文献   

11.
晓沙  安东 《台声》2008,(12):21-25
2008年11月12日,陈水扁被羁押禁见,送进台北看守所。作为绿营来说,这是预料中的事,迟早会有这么一天的。而应讯前夕,陈水扁也不讳言被押的这一天“已经等了好久”,显然也对身系囹圄早有心理准备。因此,从步出特侦组时刻意高举双手、亮出手铐,陈水扁一路作“悲剧英雄状”以博取支持者的同情。台湾《中国时报》讽刺地说,“这是台湾历史上从未见过的现象。如果没有了陈水扁,台湾将会是多么无聊的地方啊。陈水扁自己当然是不会从镁光灯中缺席,自从与他有关的人员一个一个被收押后,由陈水扁一手主导的‘台湾之子入监记’传奇大戏就不断推出全新剧码,内容一再出人意表,情节不断:散步赴讯、扬起手铐,政治迫害、控警殴打、到院验伤……只要有人看,相信陈水扁的舞台就不会打烊。”那么,陈水扁在看守所里还会有什么花招?  相似文献   

12.
近一段时间以来,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上演了一连串“台独”分裂的闹剧。这场闹剧在8月3日达到了高潮。陈水扁通过电视向在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台湾同乡联合会第29届年会”发表讲话,公然抛出了“台湾跟对岸中国一边一国”的谬论,鼓吹要用“公民投票”方式决定“台湾的前途、命运和现状”。这是陈水扁上台两年来首次正式、公开、明确地将两岸关系歪曲为“一边一国”。陈水扁终于撕下了“四不一没有”的面纱,露出了“台独”分裂的政治面目。  相似文献   

13.
陈水扁执政3年来,台湾朝野政争不断,经济每况愈下,失业率节节攀高,导致民众对民进党当局的满意度一路下滑。明年3月的选举,陈水扁深感连任的压力重重,于是,在打出“拼经济”和“大改革”口号的同时,最近又将自己推上第一线,透过有关媒体,以影视方式自编自演了一幕“阿扁传真”  相似文献   

14.
战后台湾的对外经贸关系经历了三个演变阶段,其间台湾的区域经济功能和地位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新世纪前后,在全球化、区域化浪潮冲击下,在台湾当局限制性两岸经贸政策的制约下,台湾区域经济地位面临边缘化的挑战。为此,陈水扁当局制定了一系列旨在建设台湾成为亚太区域乃至全球经济中心的目标策略。然而,离开两岸经贸关系健康发展的支撑,所谓的“中心”不过是“空中楼阁”,将难以消除台湾沦为亚太区域经济“飞地”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2008年,是台湾蓝绿阵营围绕立法机构选举和大选、马英九的大陆政策、陈水扁弊案展开激烈较量的一年,是岛内政局出现重大转折,民进党、“台独”势力遭受重挫的一年。国民党“完全执政”,政权基础渐趋稳固,但因拼经济成效不彰而深陷执政困境。民进党“台独政权”终结,实力迅速下降,改革进程受挫,发展危机加深。岛内外“促和遏独”积极因素持续增强,但未能扭转“台湾主体意识”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每当选举或危机来临,陈水扁当局的“台独”梦呓就会发作。2007年和2008年是台湾选举的重要年份,各界对陈水扁当局的“台独”蠢动早有心理准备。果然,3月4日,陈水扁在出席海外“台独”组织“台湾人公共事务会”成立25周年晚宴的过程中,抛出了“四要一没有”的主张,即所谓“台湾要独立、台湾要正名、台湾要新宪、台湾要发展、台湾没有所谓左右的问题,只有统独的问题”。陈水扁的言论再次表明,他是一个毫无诚信的“台独”政客,  相似文献   

17.
台岛聚焦     
《台声》2009,(10):31-31
扁案二审台“高院”判继续羁押陈水扁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扁案一审宣判后,陈水扁等被告上诉,台北地方法院将所有卷证于9月24日上午移审台湾“高等法院“,陈水扁案由此进入二审。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对鼓吹“两国论”的台湾前“总统”李登辉下台、坚持“台独”立场的民进党骨干分子陈水扁上台后台湾形势及走向分析的基础上,揭露了“台独”分子陈水扁阻挠台湾与大陆统一的种种伎俩,探索了台湾回归祖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晓沙  安东 《台声》2007,(7):33-35
综合台湾媒体报道,随着岛内两场重大选举的逼近,陈水扁当局近期不断列举数字,强调“拼经济”的成果亮丽。6月中旬“行政院院会”通过了“农村改建条例草案”,声称要成立1000亿元(新台币)农村改建基金,释出1万公顷农地开发田园住宅社区,为民众打造快乐生活,这张大饼实在诱人。比这更诱人的是台湾行政部门负责人放出话来,“未来将每周宣布一项重大政策”。这样算起来,到明年“大选”投票前,当局释出的“利好”最少也有30个。不过民众的感受却完全相反,7年来,从各项经济统计来检视,台湾当局总成绩让台湾民众很失望。岛内媒体近日也纷纷为台湾经济问题“把脉”,并呼吁当局将“拼经济,救台湾”落到实处,“不要再让人民空等”。  相似文献   

20.
李立 《台声》2006,(7):12-12
陈水扁执政六年,始终以“台独意识”挂帅,全面推行“渐进式台独”,并通过“宪改”加紧推进“法理台独”,在“台独”路上飙车,其结果是,六年来台湾政局动荡,经济停滞,民生困苦,两岸关系波折起伏。2000年,陈水扁刚上台时,他还不敢露骨地兜售“台独”理念,尚须“犹抱琵琶半遮面”。于是,上台伊始,陈水扁提出了所谓的“四不一没有”政策。2001年8月,经发会达成共识,建议政府对台商赴大陆投资改采“积极开放,有效管理”。换句话说,李登辉时期的“戒急用忍”政策将被放弃。2002年5月,陈水扁在金门发表谈话,说两岸“三通”是必走的一条路,而“小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