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雳  张松 《德国研究》2009,24(3):52-58
单威廉一生充满传奇,他在华工作20余年,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1898年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德胶澳租借条约》,强租胶州湾,开发青岛。作为殖民政府土地官员的单威廉,主持制订了青岛的土地政策,这是单威廉多年来对中国近代城市土地问题研究的宝贵成果,它不仅对青岛城市建设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而且对孙中山土地思想的形成、欧洲土地政策的发展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翟慧霞 《当代亚太》2012,(5):121-137,160
国际涉华民调是了解一国民众对中国看法的重要手段,一国民众的对华认知对于该国政府制定对华政策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海外民众对中国认知的特点,针对性地改善对象国民众对中国的认知,有助于提升双边关系。本文以澳大利亚洛伊国际政策研究所2007~2012年的"澳大利亚与全球"民意分析报告中的涉华部分为分析样本,对澳大利亚民众的中国观进行多角度的描述和分析,并探讨澳民众对华认知的影响因素和提升其对华好感度的建议。总体来看,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中国因素在澳民众全球观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澳民众对中国的认知更趋多元和立体化。澳民众对中国发展心态复杂,借重与防范并重。影响澳民众对中国认知的因素主要有双边关系、意识形态差异以及澳媒体涉华报道等。提升澳民众对华好感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开展针对性的公共外交。  相似文献   

3.
崔文龙 《德国研究》2008,23(1):63-67
德国在占领胶澳租界之初,面临着如何进行城市设施建设的难题,在取得土地控制权之后,殖民当局开始了城市建筑规划,制定了城市规划蓝图。而在城市蓝图制定的过程中,卫生学的原则一再被强调。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青岛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而同时这一过程又是在卫生措施的旗帜下,通过胶澳殖民当局的专制统治实现的,体现了强迫性和种族性。  相似文献   

4.
张宇权 《德国研究》2004,19(4):30-35
刘锡鸿出使欧洲,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一件大事.他先担任了中国首任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副使,随后被清政府任命为首任驻德公使.本文则对驻德使馆的建立和人员的组成、刘锡鸿任内所做之事,及其在德国的思想三个方面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5.
兰江  姜文玉 《南亚东南亚研究》2021,(2):16-36,152,153
2017年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重启以来,马拉巴尔2020军演是美日印澳四国首次举行的联合军演。马拉巴尔2020军演折射出美日印澳四国针对中国的意愿及合作新进展。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合作是美国印太战略的基础和牵制中国崛起的重要机制,在近几年持续获得进展。美日印澳四国在安全领域加强合作,对四国与中国双边关系产生深远影响。马拉巴尔2020军演后,原本紧张的中印及中澳关系继续恶化。美国进一步推动与中国的竞争。美日印澳四国不但在安全领域针对中国,还营造不利于中国的国际舆论。拜登上台后,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合作继续强化。拜登比特朗普更重视与盟友合作,借由与日印澳三国磋商推动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合作机制化和常态化并走向准军事联盟。美日印澳四国明确表示不会在政治与安全领域停止针对中国,但是在经贸领域基于自身利益考量将改善对华关系。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合作升级对中国安全环境及国家利益构成严重威胁。拜登政府正在强化针对中国的印太地区多边安全架构。美国试图在外交层面让中国陷入孤立态势,在安全层面对中国形成战略包围。拜登政府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合作构想将让中国面临更加复杂的外交局面,更加险恶的安全态势。  相似文献   

6.
胡凯 《德国研究》2006,21(3):60-66
19、20世纪之交,中德两国之间的关系经历了重大转折。从强占胶澳开始,德国以强硬的姿态对中国展开了血腥的武力侵略。而以后的几年也是中德交往史上最黑暗的时光。因此,本文以1896年和1901年清政府代表对德国的两次访问为界点,分析在这段特殊的时间里德国对华政策的急剧变化和中德关系的走势。  相似文献   

7.
一、中西部与东部的差距在扩大中国近代工商的发展是从东部地区开始的,以后逐渐向中西部延伸。但由于各种历史条件的制约,东西部的经济差距相当大。解放前,70%以上的工业集中在占全国面积仅14.2%的东部沿海地区,而占国土面积85.8%的中西部地区,仅占全国...  相似文献   

8.
冷战后日澳安全合作逐渐增强,实现了由“间接盟国”到“准联盟”的转变。关于日澳安全合作的原因,学术界主要有美国推动说、日澳同质说、经济外溢说和防范中国说四种观点,还有必要从地区安全秩序的视角对日澳安全合作进行分析。日澳安全合作的自主性,源自双方对于地区安全秩序诉求和安全手段选择的诸多共识或契合。受此影响,日澳安全合作不断增强,体现在安全协议日益增加、军事交流与合作不断发展、地区安全事务协调增强等方面。这对日澳双边关系、亚太联盟体系和地区安全环境等存在多重影响,也面临美国因素、内部分歧等限制。对中国而言,要注意到其自主性,加强与日澳利益交融,降低其对华安全威胁认知,促进多元包容的地区安全秩序构建。  相似文献   

9.
珠海+澳门→优势!尹文伟珠澳两地相互毗邻,如何更好地加强与澳门的合作,更好地发挥毗邻澳门的优势,是珠海特区再创新优势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对珠澳合作的再认识珠澳合作由来已久,1980年投资成立的珠海市石景山旅游中心是第一家珠澳合作经营的企业,开创了我...  相似文献   

10.
赵晓芬 《德国研究》2020,(4):168-183
19世纪后期,德国对华政策受其世界政策以及列强在华争夺势力范围的影响而变化,清政府为因应这一变化开始正式派遣驻德公使。荫昌早年入学京师同文馆德文班,充任随使翻译在德国历练为他日后两次担任驻德公使提供了极佳的机会,也为其转任江北提督晋升陆军部尚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作为20世纪前十年直接参与清政府对德外交的重要人物,荫昌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外交、军事走向专门化和职业化的一个缩影,其经历、身份转换及相关活动给晚清的军政变革留下了德国印记。  相似文献   

11.
马来西亚澳尔根组织及其活动施雪琴去年(1994年),澳尔根这个字眼充斥马来西亚国内的各种语文的报刊上。是年8月5日,马来西亚全国伊斯兰教裁决理事会宣布澳尔根以及它的一切教义与信仰皆属非法,全面禁止澳尔根活动。一、澳尔根是什么?澳尔根是马来西亚伊斯兰教...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比较丰富的史料,分析了1900年之前及以后山东地方官对德占胶州湾事件态度变化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述评了清末山东地方官对德国人的政策。文章认为:山东地方官由激烈地反对侵略到“相维相制”与“观摩受益”的对德国人的政策的提出和实践,是落后的中国发展生产力、改变贫穷落后面貌所必然要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1895年甲午战争后结束到辛亥革命前的十余年时间,出于各自的现实需要,中日双方采取了合作的姿态,在这个背景下出现了中国近代留学日本的热潮.结合中国近代历史背景和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中日关系的特点、中日双方对留学的态度和政策,对中国近代留学日本的热潮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中国近代留日潮形成的原因,对理解近代中国留日现象以及近代日本对中国的影响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德国概况》课程的教学研究李乐曾同济大学自70年代末恢复对德传统联系以来,正成为中国对德科技、文化和教育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随着中—德两国人员交往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进一步了解德国。在进行德语教学的同时开设《德国概况》课,已成为介绍德国、认...  相似文献   

15.
时雨编 《德国研究》2014,(1):117-124
1月7日德国首份华人德文报纸《德中汇报》刊登对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就中德关系等进行的采访,史大使就文化交流和如何进一步促进中德友谊等方面谈了自己看法。  相似文献   

16.
变化中的南中国:新地方主义与澳大利亚迈特·帕斯夸尔编者按本文所介绍的该书中的某些观点,本刊并不赞同,且认为其中有关“南中国新地方主义”的见解有点标新立异和危言耸听。但鉴于有关论点在外界比较流行,一些论据和数据也有参考价值,故予译载,以供研究参考。澳大...  相似文献   

17.
开化派是100余年前的韩国改革势力。他们于19世纪幼年代初登上历史舞台,发展成一种政治势力,并经过成长、挫折和变化,成为韩国近代改革运动中的主导力量。与中国在洋务运动以后,到18op年才发展成变法运动相反,韩国的改革势力,早在1884年的甲申政变的时期,就已经开始了不仅要收容西欧的近代生产力,而且还希望改变社会政治制度的近代变法运动。对这一方面,我国史学界早已进行了研究,而且取得了许多成果。可是,对甲申政变以后的开化派研究却不够令人满意。当然,对1894年的甲午改革,以及大韩帝国时期的独立协会有较深入的研究,但…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 1972年以来德中经济关系的发展及现状 ,特别分析了欧盟与中国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的谈判所取得的结果 ,对德中贸易与投资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韩、澳均为亚太地区重要经济国家,三国中,中国的人口和经济规模占优,人均量落后;密切的经贸往来为中韩FTA和中澳FTA的签署奠定了基础,中国成为韩国最大的出口市场,韩国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大于中国对韩国的依存度。中国是澳大利亚重要的出口市场和贸易伙伴,澳大利亚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亦大于中国对澳大利亚的依存度,但是,由于产品的替代性,中国对澳大利亚贸易依赖的脆弱性更高;中韩FTA及中澳FTA的协议内容体现不同特点,中韩FTA协议文本较之中澳FTA,内容更为详尽全面,谈判的完成度更高。自贸区框架下,中韩、中澳经济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韩、澳两国都积极应对FTA,中国政府和企业亦应积极采取措施推进FTA,拓展合作领域,提高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20.
简论扩大江苏省对德出口贸易的优势周德明,仇必宏德国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其进出口贸易居世界领先地位。1992年世界贸易进出口总值为75350亿美元,德国的进出口值为8360亿美元,占11.09%,仅次于美国列世界各国(地区)排名的第2位。德国是江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