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龙彬 《前线》2011,(12):60-60
初读《资本论》,是好多年前的事了。虽然时间不断流逝,但《资本论》留在了心中。它的许多精髓之处,永远记得。一直有个愿望,抽时间重读这部巨著。因忙于工作,未能如愿。前不久,我有幸参加了领导干部研修班,终于实现了重温此经典之作的愿望。  相似文献   

2.
纪国伟  王淑芳 《湘潮》2006,(11):4-6
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涉猎的范围十分广泛,《资本论》便是其中之一。毛泽东一生读过多种版本的《资本论》,并且对书中许多章节、段落作了批注和圈画。圈画过的《资本论》及相关书籍毛泽东收藏的《资本论》中文全译本,最早的版本是读书生活出版社印行,郭大力、王亚南翻译的。在这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先生以诗人与历史学家著称于世。但是,他对社会改造的理论问题,对马列主义,一直怀有极大的兴趣。我们从他研读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的过程,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一、差点翻译了《资本论》1924年11月,在国外留学的郭沫若由日本的福冈携妻儿回国。抵达上海后不久,一个名为“学艺社”的组织,打算办一所私立大学——学艺大学。郭沫若被指派为筹备委员,并被预定为学校未来的教授。当时离学校的开办还有相当一段时  相似文献   

4.
正中信出版社2014年版该书一经出版便引发东西方各国的热议和争论。作者提出,近几十年来,世界的贫富差距正在严重恶化,而且据预测将会继续恶化下去。当前在美国,前10%的人掌握了50%的财富,而前1%的人更掌握了20%财富。现有制度只会让富人更富,穷人更穷。他认为,我们正在倒退回"承袭制资本主义"的年代,也就是说未来将进入前所未有的"拼爹时代"。该书用大量  相似文献   

5.
《资本论》是马克思花费了40年心血写成的科学巨著。第一卷系统阐述了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共有7篇,25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简单商品生产为对象,分析商品的价值和价值形式;第二部分叙述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三部分分析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资本论》第二卷研究的对象是资本的流通过程,其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共分3篇、21章。第一篇分析资本流通的形态及循环,第二篇分析资本周转,第三篇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实现。三篇分别着重分析了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运动形式。第三卷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共分七篇。第一篇叙述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如何转化为利润率;第二篇接着叙述利润又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从而不同产业部门的资本家共同分享剩余价值;第三篇揭示了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第四篇叙述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如何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从而剩余价值在工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之间得以分割;第五篇叙述利润又如何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从而剩余价值又在银行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之间得以分割;第六篇叙述超额利润又如何转化为地租,从而导致土地所有者也来瓜分剩余价值;最后第七篇通过总结各种收入及其源泉,分析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阶级构成。  相似文献   

6.
作者:马庆泉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开本:965×1270毫米1/32字数:149千字内容概要该书是经济学教授马庆泉将近十年来对知识经济价值理论、资本理论、社会微观经济制度结构理论的研究和思考,以作者与马克思对话这种别具一格的体裁和风格,进行了阐述。该书的基本观点是:创造知识产品的劳动,其价值贡献不以其中直接耗费的一般人类劳动量来衡量,而等于该知识产品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的应用所能够解放的社会劳动量,即等于在该知识产品产生之前,社会在生产某种物质产品时所花费的一般人类劳动量,减去该知识产品产生后生产同种同质同量产品…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以诗人又历史学家著称于世,但是,他对社会改造的理论问题,对马列主义,一直怀有浓厚的兴趣。我们从他研读马克思巨著《资本论》的过程,可以清楚看出这一点。差点翻译了《资本论》1924年11月,在国外留学的郭沫若由日本的福冈携妻儿回国。抵达上海后不久,一个名为“学艺社”的组织,打算办一所私立大学———学艺大学,郭沫若被指派为筹备委员,并被预定为学校的教授。由于离学校的开办还有相当一段时间,所以郭沫若必须找一点工作以维持全家人的生活。因此,他便打算翻译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当时郭沫若欲选择翻译《资本论》是很有…  相似文献   

8.
郭沫若先生以诗人、历史学家著称于世,而且,他对社会改造的理论问题,对马列主义,一直怀有极大的兴趣。我们从他研读马克思的巨著《资本论》过程中,可以清楚看出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资成为 英国的目标 马克思在《资本论》一个注释中写道:“议员斯普耳顿向他的选举人说:‘如果中国成了一个大工业国,那么欧洲的劳动人口除非把生活水平降低到他们的竞争者的水平,否则,我就不知道他们怎样才能坚持竞争。’(1873年9月3日<泰晤士报>)——现在英国资本渴望达到的目标已经不再是大陆(指欧洲大陆——笔者)的工资,而是中国的工资了。”(《资本论》第一卷第659页)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采取五种有效方法,强力推进“两新”组织党组织组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领导带动法 区委常委每人对口联系1~2家“两新”组织,每月至少到联系点指导一次党建工作。各基层党(工)委也明确了委员联系“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原则,  相似文献   

11.
英国同中国贸易中的垄断权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1830年,市场商品充斥,境况艰难。1831年到1833年,连续不振;东印度公司对东亚印度和中国贸易的垄断权被取消。”(第一卷第498页)马克思又写道:“大家知道,英国东印度公司除了在东印度拥有政治统治权外,还拥有茶叶贸易,同中国的贸易和对欧洲往来的货运垄断权。”(第一卷第82O—821页) 16OO年英国在印度设立了商业垄断组织——东印度公司。1637年这个公司的商船首次来到中国,就发生了英船炮击虎门炮台、击沉中国水师船只的事件,造成了中英之间严重的冲突。169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广州设立了商馆,成为对中国贸易的垄断机构。从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起,到1839年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中外贸易主要就是中英贸易。  相似文献   

12.
《资本论》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经济规律,指引着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国终于找到了从本国实际出发的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是马克思的经济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又是对马克思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了思想基础,它体现了《资本论》所阐述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一般的原则、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理。同时它又把这些基本规律具体化了,从而也就进一步丰富了这些方面的内容。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建国以来,…  相似文献   

13.
蒙古人欲将中国土地变牧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用英人乔治·恩索尔《各国人口研究》中的话,并在这个引文注释中写道:“当蒙古人入侵中国北部各省的时候,曾经商议要消灭那里的居民,并把他们的土地变成牧场。”(《资本论》第一卷第798页)  相似文献   

14.
理论界曾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的股份制,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股份制,马克思没有社会主义股份制企业的思想,我国要不要实行股份制,只能根据我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来探索和论证,不可能从《资本论》中“引经据典”。 然而,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认识问题和研究工作都不能从已有的原则出发,而必须从事实出发。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确没有提出社会主义股份制的思想,他甚至设想社会主义条件下没有商品、货币,《资本论》中也没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概念。但马克思主义理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又回来了",德国柏林卡尔-迪茨出版社经理说这句话时喜上眉梢。最近,他们出版的《资本论》再度成为畅销书,销量是1990年的100倍。而就在不久前,一座宽14米、高7米,重达33吨的马克思塑像重新回到了德国莱比锡大学的校园。  相似文献   

16.
在金融危机浪潮中,《资本论》骤然热销。今年年初以来,德国一家书店的《资本论》已卖出1500套,是2007年销量的3倍,是1990年销量的100倍。  相似文献   

17.
世界贸易起初并未侵袭到 中国生产方式本身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越发展,它对主要是直接满足自己需要而只把多余产品转化为商品的任何一种旧生产方式,就越发生破坏和解体的作用。它使产品的出售成为人们关心的主要事情,它起初并没有显著地侵袭到生产方式本身,例如,资本主义的世界贸易对中国、印度、阿拉伯等国人民最初发生的影响就是如此。”(第二卷第43页。)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在《资本论》一个注释中写道:“棉业危机时期机器的改良,使英国工厂主能在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以后立即又使商品充斥世界市场。到1866年下半年,布匹几乎就卖不出去了。于是,商品开始运往中国和印度委托销售,这自然使商品充斥更加严重。”(《资本论》第1卷第475页。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资本论》研究会成立大会,于最近在我校举行。会议讨论通过“江苏省《资本论》研究会章程”,选举产生了江苏省《资本论》研究会理事会,建立了组织机构,并交流了有关论文20多篇。会议着重介绍了全国《资本论》研究会提出的研究课题,要求大家围绕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的纪念活动,积极进行有关教学和科研工作,努力做出新的成绩。会议通过的研究会章程规  相似文献   

20.
中国手工业者生产过程的停顿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中国手工业者就是这样,他只是为私人顾客劳动,如果没有新的订货,他的生产过程就会停顿。”(《资本论》第二卷第118页) 马克思在考察单个产业资本形态变化和循环时,曾假定资本价值是按照它的总量全部作为货币资本、或作为生产资本、或作为商品资本出现的。在一个连续循环的过程中,首先是全部作为货币资本,然后是全部转化为生产资本,最后是全部形成为商品资本。这样,各个不同阶段就会分别出现中断现象。当货币资本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