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瑛 《前沿》1996,(11)
少数民族经济论李瑛在民族工作中,许多同志弄不清“少数民族经济”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区别,认为“少数民族经济”就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替代“少数民族经济”,有些搞理论的同志不承认少数民族经济,只承认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这些认识...  相似文献   

2.
省外信息     
正全国民族经济工作暨民族地区经济形势分析现场会举行3月29日至30日,2016年全国民族经济工作暨民族地区经济形势分析现场会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精神,总结交流2015年民族经济工作和民族地区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当前民族地区经济形势和任务,部署对接"十三五"和2016年民族经济工作。国家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罗黎明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新时期贵州省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面临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快发展的思路,包括向国家提出给予的必要帮助和政策扶持,明确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努力方向,提高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实现贵州省民族地区县域经济的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抓住机遇发展民族地区财政郭富熙财税体制改革,实质上是中央与地方、国家与企业利益关系的调整,对民族地区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既是压力也是动力。民族地区财政既依赖于民族地区经济,又制约着民族地区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民族地区财政作为民族地区国民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5.
对缩小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思考刘雅文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关系全局。近年来,民族地区经济与全国的经济差距拉大,西部各族群众的收入及生活水平也与东部地区相差日益明显。为繁荣民族地区经济,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同时不容忽视的是,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却呈现日益扩大的趋势。民族地区如何加快发展,缩小差距,实现经济腾飞,跟上国家经济发展的步伐,成为理论界需要着力探讨的一个重要现实课题。一、优先发展教育是改变我国民族地区经济落后现状的迫切要求(一)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由于自然的,历史的原因,民族地区大多处于我国西部,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和社会发展一直落后于非民族地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状况主要表…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苏文 《前沿》2007,5(8):36-37
进入21世纪以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存在许多问题,笔者就针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以及新的民族发展观、民族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以能促进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县级经济是指民族地区县级区域内务民族人民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一切经济活动的总和。相对于部门经济,它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大一统的计划经济的束缚,民族地区县级经济结构单一,发展十分迟缓。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出台和实施,极大地推动了整个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向前发展,各行各业欣欣向荣。发展到今天,民族地区的县级经济也与其它地区一样,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一、二,三产业并举的格局,并成为充满生机的相对独立的区域经济。而且由于民族地区的特有优势和其内在的巨大潜力以及农业。工业、人口等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一个全新的民族地区的县级经济概念已经形成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经济视角下民族地区传统手工技艺的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地区传统手工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该地区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族地区传统手工技艺的活化能够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能够促进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从经济视角下就制约民族地区传统手工技艺活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从政府、学校和企业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旨在更好地促进民族地区传统手工技艺的活化。  相似文献   

10.
抓好经济工作,是民族工作的关键。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经济结构是否合理,对该地区农业发展速度具有决定性影响。改变民族地区目前不合理的农业经济结构,是发展、繁荣民族地区经济的极其重要的环节。为此,我们对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经济结构作了调查,并对其中一些问题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对缩小地区经济差距,构建"中国梦"具有重大的意义。国家金融政策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发挥金融的重要支持作用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当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中急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分析民族地区的金融政策的演进历程,归纳民族地区金融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民族地区金融政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根据教育经济学理论,经济和教育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多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社会发展资源短缺,有限的资源使得民族地区的教育和经济经常陷入"经济落后——教育水平低——重经济(教育)轻教育(经济)——教育经济都滞后"的发展怪圈。市场经济体制是民族地区发展的新环境,挑战和机遇并存,新思维、新视野将为民族地区教育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3.
党中央对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十分重视.从“九五”开始,将逐步加大解决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差距问题的力度,确定了“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的目标,加快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开发与发展的步伐.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固然有多方面因素,其中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素质问题,对振兴民族地区经济关系重大.因此、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经济.必须做好干部的培养与教育工作。一、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民族地区干部培养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当前.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亟待一大批高素质的干部真抓实干,积极投入,…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加快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缩小民族地区与国内发达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距,是党的民族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采取了多方面的有力措施,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却越来越大,民族地区经济在、全国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比较1985年与1992年.民族地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人均数额的比重下降了2个百分点,工农业总产值下降2.8个百分点,农民纯收入下降2.4个百分点。与经济比较发达的辽宁、江苏、浙…  相似文献   

15.
培养和造就大批少数民族干部,是民族地区的一项重要系统工程。要完成这一巨大工程,必需从民族地区的客观需要和民族干部的特殊作用来加以研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干部奇缺和经济腾飞人才需要的问题。 一、三所民族行政管理学校的创立适应了贵州省情对培养民族干部提出的客观要求。 要使全省经济建设腾飞,离不开民族地区为依托,而要使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跟上全省的步伐,干部是决定的因素。因此,必须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迅速培养和造就一大批  相似文献   

16.
<正> 中共长阳县委政研室主任胡士国撰文指出,为了促进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在民族政策研究中,应坚持四个结合:一是改革开放与促进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结合。改革开放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历史的原因,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在经济文化方面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较大、造成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生活水平的悬殊,因此应多给民族地区优惠政策,启动民族经济。二是改革开放与促进民族团结结合。民族团结和国家的统一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改革开放,是民族政策研究的出发点.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协调,只能通过改革开放来促进其发  相似文献   

17.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立法是民族法制建设的重要部分。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立法经历了从无到有,进而逐步完善的过程,并对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民族经济立法应加强对不同利益关系的调整;提高立法效益;完善立法监督。  相似文献   

18.
孟凤英 《前沿》2008,(7):79-80
民族经济发展观是邓小平民族理论的重要内容。邓小平把发展民族经济作为民族工作的核心问题和中心任务,认为改革开放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家帮助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两个大局”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步骤。  相似文献   

19.
康新凯 《前沿》2012,(7):161-162
在全球将低碳经济作为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式的大时代背景下,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因其传统的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备受外界的关注,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西部民族地区的必然选择。本文结合西部民族地区的特点,给出了低碳经济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20.
在普遍实行各种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其他政策以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取得了重大突破,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为民族地区商品生产的发展打下了比较扎实的物质基础,多种经营因此有了较快的发展。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各种形式的联合经济,有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联合,城市与农村的联合,农民与国营企业的联合。家庭承包责任制和联合经济,这些都是适合民族地区生产力水平,能够促进民族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经济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