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洪亚非 《前沿》2012,(20):150-152
1905年布尔什维克通过决议:鉴于俄国的国情,布尔什维克不希望立刻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一战后的1917年4月年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了要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中夺取政权,“一切权力归苏维埃”.1917年9月,列宁又提出用武力夺取政权,走社会主义的道路.布尔什维克策略发生巨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战的爆发.列宁坚信欧洲帝国主义之间的大战是欧洲社会主义革命的“助产婆”,欧洲革命将随着一战的爆发而即将来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列宁认为作为一战的参战国俄国,虽然在经济基础上不具备走社会主义的条件,但因欧洲革命形势的即将到来以及俄国国内政治上的宽松条件.所以,俄国很可能跨入到社会主义,并且可能成为欧洲社会主义革命的先驱.一旦俄国革命成功,将会促进欧洲革命爆发,而欧洲革命的成功又反过来帮助俄国为进入社会主义作经济上的准备.这就促使列宁改变了以前的策略,积极推动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2.
布尔什维克党是俄国工人阶级政党,是领导俄国人民在一个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首次夺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工人阶级国家政权的政党.它的产生、巩固和发展,是与列宁的正确领导分不开的.长期以来,为了维护布尔什维克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列宁同党内外各种错误思想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在建党初期,列宁就同马尔托夫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斗争.  相似文献   

3.
论列宁转变工作重心思想的演进俞良早1918年4月,由于党和无产阶级的斗争,苏维埃政权已经在俄国各大城市和乡村建立起来,并且已经得到了初步的巩固。由于签订布勒斯特和约,苏维埃俄国已经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这时列宁受党中央的委托,撰写了《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  相似文献   

4.
论列宁关于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沈祥旺十月革命胜利、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特别是国内战争结束后,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着俄国人民恢复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的列宁,在领导俄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伟...  相似文献   

5.
代先祥 《新东方》2010,(2):66-71
苏维埃在俄文中原意是代表会议,作为俄国无产阶级的创举,它在1905年的俄国革命中一经出现,就得到了列宁的肯定和支持。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全俄工农兵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成为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6.
1917年6月16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召开。在1000多名代表中,770人声明了自己所属的党派: 社会革命党,285名;孟什维克,248名;布尔什维克,105名。 布尔什维克在代表中连10%都不到,人数最少。孟什维克党人、临时政府邮电部长策烈铁里在会上高声宣称,在俄国,没有哪一个政党敢于单独掌握全部政权,并对国家今后的命运负责。  相似文献   

7.
在俄国国内战争时期,为了反击外国武装干涉者和国内反革命分子的军事进攻,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俄共(布)建立了强大的革命军队——红军。列宁在这一时期的实践中,阐述了党领导红军的思想。列宁关于党领导红军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内容:第一,党必须创建自己的红军部队。党的事业在  相似文献   

8.
俄国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以后,怎样进行经济建设.是摆在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面前的一项重大的理论和实践的课题。列宁领导党和苏维埃国家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可是,长期以来,列宁的经济建设学说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被人们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所以有必要深入地研究它和阐述它。一、列宁经济建设学说的主要内容列宁关于苏维埃国家经济建设的学说,主要有下述内容:(一)主张发展小农经济。十月革命胜利时期,俄国是一个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大多数农民世世代代没有土地,或者很少有土地。十月革命的胜利,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这样,俄国小农…  相似文献   

9.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随着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武装叛乱的被粉碎,俄共(布)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为了把苏维埃国家在原来沙皇俄国经济文化十分贫困落后的废墟上建成具有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技术和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列宁在提出经济改造规划的同时,也提出了文化改造的纲领。十月革命的胜利,虽然改变了国家政权的性质,把一个反动落后的沙皇俄国改变成先进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但是仍然  相似文献   

10.
徐元宫 《同舟共进》2011,(12):47-51
1917年11月7日,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然而,在新政权建立后不到半年时间里,便爆发了针对新生苏维埃政权的大规模农民暴动。本文拟以俄罗斯解密档案为根据,并剖析、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以期对引发农民暴动的原因,暴动的影响,整个苏联时期的农民政策对苏共亡党、苏联解体的影响等作出解读。  相似文献   

11.
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同国内外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势力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战胜了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对布尔什维克党和苏维埃政权的进攻和干扰。列宁同反马克思主义斗争的经验,对于当前我们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党员、干部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做到四个"自觉划清",特别是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十月革命胜利后,布尔什维克党成了苏维埃的执政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这是一个新的课题。列宁在这方面作了认真的探索,曾几次提出了党对国家政权的全部政治经济工作进行“总的领导”的思想。 1920年10月,正当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思想文化战线不断取得成就的时候,出现了以波格丹诺夫为首的“无产阶级文化协会”。  相似文献   

13.
十月革命后,格鲁吉亚成立了由孟什维克领导的格鲁吉亚民主共和国,在国内进行了孟什维克的社会主义试验,实施了不同于俄国布尔什维克的较为温和的民主改革,制定了宪法,得到了全世界许多国家的承认,也同俄罗斯联邦正式签订了互相承认的条约,苏俄承认格鲁吉亚的独立,承诺不干涉格鲁吉亚的内外政策。但是布尔什维克不能容忍身边存在一个孟什维克主义政权,斯大林等人更不能容忍自己的故乡由孟什维克来统治,一直致力于格鲁吉亚的"苏维埃化"。在精心准备之后,以格鲁吉亚发生民众起义并请求俄国援助为借口,出兵并吞了独立的格鲁吉亚民主共和国,中断了另一种社会主义的试验。  相似文献   

14.
洪亚非 《前沿》2012,(18):145-146
列宁始终主张多党联合执政.在十月革命前,列宁曾两次提出“全部权利归苏维埃”,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列宁又极力主张与“左派”社会革命党联合执政,并实现了这一联合.但是由于“左派”社会革命党在一些重要的问题上与布尔什维克有着分歧,“左派”革命党退出了政权,从而形成了布尔什维克的一党统治.所以,一党统治并非是列宁的原意.  相似文献   

15.
1917年10月25日,世界上第一个工农政权——苏维埃政府成立。当时的俄国,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内有形形色色的反革命力量破坏,而武装起义尚未在全国取得胜利,俄国和德国还处于交战状态之中。但是,就在苏维埃政权成立的第二天——10月26日,列宁就在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只有当群众知道一切,能判断一切,并自觉地从事一切的时候,国家才有力量。”(《列宁全集》1985年版第33卷第16页)列宁当然不会主张公开党和政府的秘密,也不会主张让群众来干预国家的每项事务。而且,事实上任何个人或群体都不可能在抽象意义上知道一切、判断一切、从事一切。所以,列宁在这里提出的三个“一切”都有所指,都是具体的。这就是说,民主是具体的。不同的社会范围,不同的政治层次,不  相似文献   

16.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用以指导自己同各国发展关系的基本准则。 从历史上看,把“和平共处”作为对外关系的一种思想和政策,首先是列宁在十月革命以后提出来的。十月革命胜利后,世界上建立起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一伟大事件深深地触动了帝国主义的神经,它们纠集了十四个国家,对苏维埃俄国疯狂地进行武装干涉,并挑动和支持苏俄国内的反革命武装判乱与之相呼应。苏维埃俄国在四年帝国主义大战摧残的基础上,又忍受了三年国内战争的苦难。当国内战争即将结束、而欧洲无产阶级革命  相似文献   

17.
十月革命后,新生苏维埃政权的革命外交思想形成于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现实,是俄国布尔什维克对马克思国际关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它形成于俄罗斯,必然具有鲜明的俄罗斯特色。东正教作为俄罗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内核,对这一外交思想的形成和实践具有文化上的影响力。"第三罗马"———弥赛亚思想推动了苏俄外交对世界革命的呼唤,东正教所培育的坚毅、忍耐的民族性格对新生的苏维埃国家战胜在国际关系中遭受到的困难,并走上与资本主义世界既斗争又共处的道路发挥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试论列宁关于监督防腐的战略构想及其时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月革命胜利后,刚刚建立起来的苏维埃政权内部就出现了腐败现象。为了巩固十月革命的成果,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新政权机关,铲除苏维埃政权内部的腐败现象,防止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列宁从监督防腐的制高点上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构想。今天重温列宁这一战略构想,对于目前我国反腐倡廉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 畅通渠道,建立全方位的监督机制列宁认为,要保持俄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权的先进性,就必须在党和国家中设立专门的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并“应该有更多种多样的自下而上的监督形式和方法”①。1.组织监督。列宁认为…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政党与社会党在历史上曾有着同一渊源。但是,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特别是“第二国际”破产后,前者坚持的科学社会主义同后者力图实现的民主社会主义,无论在形式上或性质上都是不相同的。19世纪60年代至第二国际期间,“社民党”通常指那些承认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欧洲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因此,以列宁为首的俄国布尔什维克,曾以“社民党”的名称参加第二国际的活动。但是,一次大战爆发后,由于各国社民党右派从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的立场转而支持本国资产阶级政府进行大战,导致了第二国  相似文献   

20.
《传承》2015,(7)
列宁《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是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写成的,当时的俄国从夺取政权走向巩固政权,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列宁在文中指出了当时俄国的管理任务和建设计划,认为在建设的同时要实行民主集中制,要尊重广大群众,发挥教育的作用,并强调法律的运用。该文对当前我国的社会建设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