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新华日报》在文艺统战中的多重身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华日报》作为抗战时期,共产党在大后方唯一公开发行的机关报纸,它在抗战进程中不仅仅扮演着党报和党的舆论阵地的作用。纵观整个抗战时期,《新华日报》对文艺运动和文艺创作的深度参与,可以看出共产党在充分认识和利用报刊舆论在统战工作、文艺工作引导和团结广大新闻舆论界的影响和力量上的独到见解,而南方局更是将这种见解上升为一种工作思路,运用到《新华日报》的各种实际工作当中。  相似文献   

2.
社会生活中,新闻界和舆论界在人们的认识中,其概念的区别越来越小,公众常常把新闻媒介称为舆论工具,可见新闻媒介与舆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新闻媒介从舆论中汲取所需要的发展因素,形成舆论的体系不断的成熟,对新闻媒介的挑战越发尖锐。作为第四权力存在的新闻媒介在现实生活中成了不断公开展现力量的舞台。  相似文献   

3.
中国外交要善用网络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开盛 《学习月刊》2010,(15):43-44
一、网络舆论成影响外交的重要力量 随着互联网日益成为普通人的发声工具.网络舆论已成为影响中国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的重要因素.外交方面亦不能免受“波及”。笔者曾做过一个分析.在某网站统计出的某个月跟贴最多的新闻中.国际政治与外交类新闻就占了一半。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内迁,全国各大报社、通讯社相继迁入重庆。许多新闻记者和文化界人士纷纷来到山城,在这个战时的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舆论中心苦心经营,重庆的报业随之在全国舆论界居于主导地位,成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加紧侵略及北洋政府对内压榨对外妥协所造成的民族危机;是由于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新兴社会力量的成长、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及十月革命的影响;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这些为学术界所公认并多有论述。另外还有一点,尚未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那就是留日学生爱国斗争对国内的影响,也是五四运动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拟就所见到的史料来说明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长期的外部封锁包围,中国军队与外军的交流沟通缺少机会和管道.这以及其他多种原因导致外界对中国军队的形象不甚清晰甚至误解.随着国际局势和中美关系的变化,美国舆论界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认识先后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中国军队国际形象也随之流变,呈现出不同的时代具象.新中国军队真正走向世界,为美国人所认识和了解,是从20世纪50年代的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中国军队在朝鲜战场上与“联合国军”交战,形成了美国人对新中国军队的“元像”,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持续影响着美国舆论对中国军队的态度和看法.  相似文献   

7.
舆论有一个很重要的职能,就是监督。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的基本手段之一。在党风和社会风气还不尽人意的情况下,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对舆论监督的期望值越来越大。也正因为如此,社会各界对舆论监督越来越关注。由此,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提到我们舆论界面前:舆论也要经得起监督。舆论对社会进行监督,实际上是在行使一种权力———监督权。没有不受监督的权力,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这一客观规律从根本上决定了舆论也要经得起监督。舆论要经得起监督,还因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舆论界正面临越来越多的考验。一些被监督的单位或…  相似文献   

8.
西柏坡时期是我党新闻报刊发展的一个新高峰。新闻报刊的舆论宣传进一步强调站在人民立场上,使报刊成为党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新闻报刊的舆论宣传、政策引导功能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充分发挥。其特有的“语言风格”在中央政策传达、启发人民群众觉悟、教育知识普及、打击敌方士气上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东北沦陷的十四年间,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各级党组织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高举全民族抗战伟大旗帜,总计创办报刊80种以上,构筑了抗战宣传的重要舆论阵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抗战报刊还极大丰富了东北抗日文化和中国新文化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0.
正循着作者的思路,读者会发现袁世凯称帝前后一系列的外交误判,尤其是对日本敌意和野心的错估,很可能是导致他失败的诸多原因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当时,北洋政府唯一的外交隐患,就是日本。1915年9月,时任首相大隈重信发表  相似文献   

11.
1919年7月25日苏维埃俄国副外交人民委员加拉罕签署了一份《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南北政府的宣言》,又称《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它是苏俄政府公开发表的一份对华外交文件,也是早期苏俄政府对华政策的基本方针。中国北洋政府  相似文献   

12.
在中日钓鱼岛问题上,中国政府历来以外交手段作为解决争端的首选方案,并配合大众传播的力量,通过营造舆论声势来化解可能出现的危机。中日钓鱼岛问题的外交辞令,一般生成于外交部召开的例行记者会现场,产生于国家领导人、外交部相关负责人与国外政要就钓鱼岛问题交换意见的会谈中,或集中于联合国关于钓鱼岛问题的相关会议中。从外交辞令看中方在钓鱼岛问题的传播策略:"主权、非法、谈判"三个关键外交词汇彰显了中方的舆论诉求,外交部发言人充分发挥了"意见领袖"作用,外交辞令对国民思绪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当下的中国,最需要的是稳定和团结的整体氛围。基于日方在钓鱼岛问题上,介于美国等外交斡旋的跟进,通过外交途径搁置钓鱼岛争议、促使日方回到谈判桌前,是当下中国解决钓鱼岛问题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13.
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刘少奇历来重视报刊的舆论宣传作用,对报刊总有一种难以释怀的情结。从1939年到1942年,刘少奇在华中工作的短短4年间.尽管由于日伪军实行全方位封锁,  相似文献   

14.
王刚 《党员文摘》2009,(5):10-11
1919年5月3日.凌晨.一辆疾驰的马车停在了北平东堂子胡同——北大校长蔡元培的家。从车上下来一个人。他是蔡元培的挚友,北洋政府原外交总长汪大燮.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巴黎和会外交后援会的委员长。他给蔡元培带来一个坏消息:巴黎和约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被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国人心中的愤怒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  相似文献   

15.
1927年10月4日,年近6旬的前中国北洋政府总理陆征祥在比利时布鲁日的圣安德诺修道院正式出家,成为一名修道士。陆征祥,堪称清末民初的一位外交奇才,但却因在袁世凯逼迫下,与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而背上了骂名。  相似文献   

16.
1927年10月4日,年近6旬的前中国北洋政府总理陆征祥在比利时布鲁日的圣安德诺修道院正式出家,成为一名修道士。陆征祥,堪称清末民初的一位外交奇才,但却因在袁世凯逼迫下,与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而背上了骂名。  相似文献   

17.
作为五四运动导火线的青岛问题与山东民众有密切的利害关系.为了维护主权,旅京山东人充分利用在京鲁籍人员与军政界高层有密切关系的条件,开展向北洋政府的请愿.在五四运动中,旅京山东人逐步壮大自身力量,保护爱国学生,配合了全国的爱国运动,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五四运动避免了大规模的流血事件.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网络监督不断传出令人振奋或令人震惊的消息--或由于监督信息的发布,或由于网络力量的集聚,或由于网络民意的压力,一些违纪违法官员被做出相应处理,一些失误的决策被及时予以纠正,一些事态的演变因民心所向而得以改变,一些制度性建设因舆论的力量而得以推动……网络监督也因此赢得了许多掌声.  相似文献   

19.
顾维钧是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时期的著名外交元老。联合国成立前夕,中国政府要派出代表团去美国参加联合国成立大会。派谁去呢?根据雅尔塔会议确定的组成原则,中国代表团应当包括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但在国民党政府中,除了顾维钧等人主张中共代表参加外,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其他人都不愿意让共产党参加。后来由于中共方面的积极争取、美国总统罗斯福出面干涉,国民政府才决定让一名中共代表去。  相似文献   

20.
皖南事变爆发,引起了舆论界的极大关注。这一时期,中外进步舆论,一致谴责国民党顽固派镇压异己、使亲者痛仇者快、破坏抗战大业的行径,呼吁国共双方团结对外,一致抗日,对于时局的转变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