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石峰 《长江论坛》2006,(2):15-16,21
武汉制造业发展,必须实现由传统制造业为主导向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转轨,由粗放型的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和可持续发展型的知识经济发展模式转轨,由计划经济运行模式向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模式转轨。由此,应树立六大战略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突出工业立市,推进产业联动,着力增强经济综合实力 临海要提升城市竞争力,关键是坚持"工业立市"不动摇,以工业的率先突破推动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主攻工业,突破工业.目标是到2011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工作重点是全力抓好省级经济开发区、东部区块、西部道口经济区和沿江产业带等"三区一带"建设,努力实现五大新的突破.一是在推进产业升级上实现新突破.深入实施"1217"工程,推动企业在规模上由小型化、分散化向集团化、集约化转变,在品牌上由争创知名产品向知名企业转变,在管理上由家族式管理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变.  相似文献   

3.
李跃  彭民安 《湖湘论坛》2004,17(6):58-61
从对长沙的个例剖析来看,中部地区政府工业管理模式在由计划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的转变中已经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还处在较低的层次和水平上.中部地区政府工业管理模式变迁的路径选择是继续推进工业管理模式由计划经济式向市场经济式的转变,在规范和完善政府对工业发展"一般化管理与服务"的基础上,把工业管理模式的重心提升到"地区整体产业营销型"的层次上.  相似文献   

4.
越过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换的阵痛地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1995,(5)
越过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换的阵痛地带潘义勇撰文指出:中国要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换,要经过一个阵痛地带,能否超越这个阵痛地带,是能否实现由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全方位结构性转换的关键。这个阵痛地带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进入城市,在促进城市二三...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正处在由农业、农村社会向工业、城市社会转型,由传统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这是一个很漫长的历史阶段。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由工业化达到一定水平后向城市化推进的一个阶段,改革事业正处在由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到社会结构调整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正> 一个越来越明显的事实是,在我国人文科学领域,新一代的学者群正在崛起,他们在哲学、经济、政治、历史、文学、艺术等各个方面,正以咄咄逼人的态势斩露头角,由此,理论界开始有一种深刻的预感,即在这一代青年学者的努力下,我国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可能要出现的历史性突破。一.这一代学者正处在大的经济时代的交替之际,处在历史的交叉点上。如果说西方社会正在经历一个大过渡,即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或信息社会)过渡的话,那么,我们中国实际上正在同时经历两个大的历史性过渡,即一方面,我们正在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另一方面我们也同样在逐步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  相似文献   

7.
认识重心的迁移与当代哲学的趋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侯才 《长白学刊》2005,(1):46-50
哲学的发展轨迹是与由实践所决定的认识重心的迁移相适应的.近代以降,由于人凭借工业和科技的力量将自身真正从自然中提升出来,认识重点也随之发生了由客体性向主体性、由社会性向个体性、由必然性向偶然性、由科学性向价值性、由无限性向有限性、由物质性向精神性、由统一性向多样性的转换.在当代,这种认识重点的迁移仍在继续并在多方面获得展开.它规定了哲学的基本主题及其演进方向,也规定了当代中国哲学发展所面临的主要课题和任务.  相似文献   

8.
从2006—2010年天津市工业系统查处的职务犯罪情况来看,总查处工业企业职务犯罪案件呈现出以下特点:领导干部犯罪案件突出、案件发生环节集中、犯罪形式向合伙化发展、案值高损失大等。工业系统预防企业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应切实把好选人用人关、切实把好权力运行关、切实把好国资监管关等。  相似文献   

9.
发展绿色经济 推进三重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世界正处于世纪之交的巨大变革时期。它有三个主要标志,即人类文明形式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世界经济形式由资源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社会经济发展道路由非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称之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三重转变”。这是21世纪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趋势与时代潮流。一、绿色经济与三重转变是21世纪发展的历史潮流1、人类正在进入生态时代,人类文明形式正在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这是人类发展绿色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伟大实践。人类生存与发展经历了几种不同的文明形式。农业革命使人类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工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八五"时期,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财政、金融、税收、外汇、外贸等方面的重大改革措施相继出台,在改革力度较大的情况下,工业经济没有出现较大的波动,仍然保持了平稳高速的发展态势,总体运行基本正常,工业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1...  相似文献   

11.
从行业结构、规模结构、要素结构、融资结构研究1990年以来广州工业结构演变的主要特征,研究发现:广州行业结构向重化工业化发展,工业专业化程度逐渐提高;工业企业大中型化;资本密集型工业逐渐成为主体型工业;融资结构经历了由内资主导向外资主导的转变。资本、人力资源、市场、宏观环境、政策、基础设施、科技创新是其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加快建立阶段性的社会矛盾缓冲处理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变迁和发展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矛盾的重要凸显期。而我省目前人均GDP已进入由7000美元向10000美元  相似文献   

13.
改革以来,我们军工企业如同其它国有工业企业一样,在经济体制上经历了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在企业领导体制上经历了由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向厂长负责制的转变;在经营战略上经历了由单纯军工产品生产向军民结合和军转民的转变。与之相适应,在经营观念上经历了由“以产定销”到市场营销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姚聪莉  任保平 《求索》2008,(10):1-4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在市场化的推动下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特征:工业化的路径由一元向二元的转变,工业化的影响因素由单一因素向多元因素的转变,工业化结构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工业化环境由封闭向开放的转变。目前我国工业化的约束主要表现在:工业竞争力约束、资源环境约束、工业化进程约束、工业化基础条件约束、工业化区域差异约束。针对工业化的约束,我国未来工业化转型的路径是:加快农业的工业化进程,加速完成工业化任务;统筹城乡工业化进程,实现二元工业化的协调发展;加强产业融合与产业配套,促进工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加快经济转型的步伐,为工业化创造新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转型时期的信仰危机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红丹 《理论月刊》2005,3(5):152-153
当今中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双重转型的交汇点上,这是社会上出现信仰迷失与危机的根本原因。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是正视信仰危机的存在,分析其原因,提出对策,重建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正处于世纪之交的巨大变革时期。它有三个主要标志,即人类文明形式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世界经济形式由资源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社会经济发展道路由非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称之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三重转变”。这是21世纪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历史趋势与时代潮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特别是2003年确立“工业立市”战略以来,嘉兴市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国际产业加速向长三角转移的机遇,始终把发展工业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坚持改革、开放两手抓,实施民资、外资、国资多轮驱动,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2004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545.8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666亿元。随着工业经济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素质的不断提升,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显现。当前,工业经济发展正面临严峻的考验,土地、电力瓶颈制约日趋明显。加快工业经济转型,实现由粗放型、外延式的发展模式向集约型、内涵式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新工人阶层的形成是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由农民阶层向工人阶层转变的中间环节。其中有利益驱动、社会认同、制度政策因素等原因。完成这种转变不仅需要对现有的社会利益关系进行再调整,对已有的社会认同取向进行再转换,而且要求制度改革、政策完善和实现阶层融入。  相似文献   

19.
<正>温政办〔2015〕7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打造"浙江制造"品牌,是推进我省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品牌大省向品牌强省迈进的重大决策部署。为加快推进我市"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工作,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从产业链中低端迈向中高端的发展目标,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  相似文献   

20.
许克振 《政策》2013,(2):10-17
<正>工业经济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发展不够、大而不强是湖北工业发展的最大实际。加快推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我省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跨越,是落实经济工作"竞进提质"总要求、建设"五个湖北"总任务、加快构建战略支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和政治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