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陆文龙 《福建乡土》2015,(3):99+105
一直觉得自己是个热爱体育教育的教师,所以,总想着如何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而真正实施"快乐体育"。我以为,"快乐体育"是以情感教学理论为基础,以"感情投资"、创设情境为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在和谐、快乐、紧张而有序中学习知识,增长才能,锤炼意志、培育精神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我努力探索尝试,试着拨动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之弦,使学生主动快乐地徜徉在体育运动之中。一、探索之根源我们不难发现,传统体育教学存在以下的现象:(一)体育课教学的程序化和随意性。现实教学中,很多体育教师把上课当成一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河南省驻马店市F村辍学中学生、学生家长以及当地村村民的调查,发现农村中学生辍学行为的背后,实质上是农村中学生、学生家长理性选择的结果。从微观的个体层面来看,农村中学生选择辍学以及家长默许子女辍学是基于对经济效益、情感效益和文化效益的追求;从宏观的社会环境来看,由教育投资的高成本低回报而触发的"读书无用论"和打工经济潮的盛行,进一步为学生跟风辍学、家长纵容学生辍学的行为提供了合理性。这两个层次的因素交织影响,共同促成了农村中学生辍学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知识本无快乐与痛苦之分,然而知识传授的过程中有那么多可爱"宝贝"——学生的参与,教学因此就有了不同的体验。快乐的知识,学生总是津津乐道、易于接受;相反,则无精打采、充耳不闻。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快乐驿站;我们的学生,应成为知识教学的快乐宝贝。一、创情景,巧引导,让教学成为快乐的对话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追逐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为初中生思想品德健康发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明天的理想和希望,有了教育就有了明天。因此每个孩子在受教育成长中都渴望探求找到解开世界奥秘的钥匙。但面对具体教育现状,我们总还是看到一些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缺乏获取知识的动机,对学习表现出厌恶情绪和排斥心理。有不少学生的理想方舟在厌学怪礁中迷失了方向,迷茫地随波逐流,甚至逃学、辍学,离家出走,还有走上绝路的。这是长期困扰学生教育的一件很棘手的事,所以我们应从家庭、学校教育两方面对学生厌学原因进行分析,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用素质教育的理念看待学生的成长。一、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1.过多的包办代替和…  相似文献   

5.
根据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江苏、福建、河南、江西、湖南、广西、四川等12省的报告,当前中、小学生大批辍学的现象,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不少的地方,中学生辍学人数一般都在10%上下,有的学校辍学人数最多的占在校学生总数的50%以上。其次,有些地区小学在校学生辍学情况也很严重。如黑龙江省从今年开学到2月25日止,全省小学在校学生辍学的已达十二万人以上,占在校学生总数的10%。当前大量辍学的绝大部分是农村的学生,而且中、贫农成分的学生占多数,中学一、二年级的学  相似文献   

6.
邓亦繁 《小康》2004,(4):28-29
"我喜欢西藏,这里的风景美得无法挑剔,这里的人直率、 真诚、可爱。在西藏,我找到了空前开阔的舞台,体会到人生 的价值,我很快乐,为什么要离开?" 在曹忠权看来,快不快乐只不过是个人心态问题。当官也 好,不当官也好,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事业,而不是把心思 放在"谋权夺位"上,事业满足了,人就会快乐。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辍学流失现象严重应引起重视最近,民革安阳市委“议政委员会”组成专门调查小组,对我市普通初级中学不在校生辍学、流失现象进行了调查,觉得这一问题十分严重,应引起有关方面重a。据调查,一些学校的个别毕业班,最近一次勒令停止学习的学生就达6人之多,加上...  相似文献   

8.
甄君徉 《创造》2004,(4):42-43
在泰国,你很少会看到中国学生那种"头悬梁,锥刺骨"的刻苦学习的场面.对泰国学生而言,学习是"寓教于乐"中的轻松与快乐;是"情景教学"中的生动与风趣;是"生存教育"中的参与与创造.  相似文献   

9.
西藏班学生警体教育宜实施个性化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探讨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西藏班学生实施警体教育全过 程。认为应对其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宜实施个性化培养,以力求达到适 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陈理宣  林海亮 《求索》2012,(7):184-186
知识是主体用经验中逐步形成的知识形式去反映客观对象的产物,它具有客观性、主体性、过程性和意义性等特征,知识教育则必须根据知识的这些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客观的基础知识、建构知识形式;体验知识学习中的快乐、建构知识学习的意义;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情感,培养科学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1.
至今仍然传承在黔桂两省区交界处的壮、瑶等民族的铜鼓艺术、蛙神崇拜以及民间歌咏习俗,具有重要的作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价值,很有必要将其中的一些文化元素融入体现区域族群生存智慧和文化理想的现代生活空间的建构之中,让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在新的衍生载体中焕发生机活力。  相似文献   

12.
警政是对有关警察的国家和政府事务的统称。中国警政史的研究内容是:以治安问题为起点,以警察职能为核心,具体考察中国历史上各种警政思想、警政机构、警政措施的发展演变过程,分析警察职能的行使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相互关系,揭示中国警政制度的产生、发展规律。从时间上看,中国警政史的研究范围包括中国警政萌芽、发展的全过程;从空间上看,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中国警政史,应该以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版图作为标准。在学科性质上,中国警政史属于史学的专史范畴。但在中国警政史学内部,也可区分出中国警政通史、断代警政史和专门警政史。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充分利用民族主义为政府提供合法性基础的重要功能,中国共产党则强调对民众的开放和吸引,并以此作为追求民族主义目标的重要动力。中国共产党依靠发动民众的全面抗战路线,使民族主义由于融入了大众性的内容而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充分发挥了民族主义对民众政治参与意识的促进功能。这虽与当政者要求的"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主张不一致,但却反映了广大民众的普遍价值取向,造成了当政者在民众面前的被动,也由此影响到战后中国政局的走向。  相似文献   

14.
东西差距问题与政府政策供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转型时期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差距问题,并力图揭示区际经济发展与政府政策供给之间的关系。论文主要分析了东西差距的表现、成因和影响,并提出了缩小东西差距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社会信仰与社会规范缺失的问题亦不断突出。对此,有学者提出发挥主流意识形态作为价值理想的信仰和规范功能。从理论上说,主流意识形态作为价值观念和价值规范体系的本质为其发挥信仰和规范功能提供了可能性;从现实上说,主流意识形态要发挥信仰和规范功能需要满足四个方面的条件。具体来说,主流意识形态主要通过如下方式发挥其作为价值理想的信仰和规范功能:它能够为社会成员提供一套可以信仰的价值或意义系统;能够凝聚社会成员的力量,使其共同推进社会的进步;能够调整和规范社会成员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使其趋于稳定化和和谐化;能够优化社会发展目标,降低社会发展"成本"。我国主流意识形态要实现其作为价值理想的信仰和规范功能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入手来加以调适、发展和内化。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议理论是不断创新、与时俱进的科学。执政党建设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总是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一脉相承;总是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为基础;总是与时代的发展相呼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执政党历史任务和自身建设的科学认识,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丰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铁路跨越式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赋予铁路各级党组织的历史使命,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选择。太原局在推进铁路跨越式发展中担负着重大责任,必须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与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实际紧密联系,切实从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上下功夫,在铁路跨越式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保持党的先进性。一、把握铁路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想,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各级党组织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切实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迎战新的挑战、破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难题。这是党组织在铁路跨越式发展中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  相似文献   

18.
捕诉合一与捕诉分离的问题,对我国检察制度和刑事诉讼制度有重大影响。"捕诉合一"由来已久,随着捕诉合一试点的推进,"批捕权"的滥用、犯罪嫌疑人和辩护人的辩护空间被压缩、检察机关监督地位的弱化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针对这些问题首先应从完善内部制约监督机制入手,同时建立对逮捕决定的听证程序,并将审判权引入审前程序以平衡捕诉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东西方哲学的视角分析了公平正义的内涵和特点;文章用大量事实和材料说明了自党的十三大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对公平正义价值观认识的深化与践行;文章还对党和政府践行公平正义价值观之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闻自由权和隐私权之间经常发生冲突,主要是由于权利主体利益的冲突、权利主体的不对等以及法律规定的不完善,解决二者的冲突就要遵循隐私权优先保护原则、涉及公共利益权利让渡原则和新闻自由权的抗辩原则,同时建议从两个权利的法律地位和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两方面解决二者的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