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共产党宣言》第一章开头一句话是,“以往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句话的下面,有这样一条注释,“确切地说,这是指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随着这种原始公社的解体,社会开始分裂为各个独特的、终于彼此对立的阶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466页)。这条注释是恩格斯在1888年《共产党宣言》英文版上添加的,向来为研究马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和阶级结构问题,是当代社会主义实践中遇到的新课题。马克思曾经设想,在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不再有阶级和阶级差别存在,“每个人都象其他人一样只是劳动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1——12页)。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和十月革命后的一段时间内,一直保持马克思的这种设想。他在1919年拟的《论粮食自由贸易一文的提纲》中写道:“社会主义。这是什么?阶级的消灭。因而,农民消灭,  相似文献   

3.
<正> 刘德厚在1989年第一期《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发表论文《关于建立经济政治学的几个问题》,论文着重论述了建立经济政治学的问题。论文指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价值观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一般意义上讲,他们提出了关于“上层建筑意义上的政治”,旨在揭示一切社会的政治的普遍本质;另一方面,从阶级的意义上论述了政治现象的存在和发展,提出“一切阶级斗争都是政治斗争。”人类社会既存在阶级的政治,也存在社会的政治。作为阶级政治,反映着阶级的关系,并随着阶级的产生、变化、消灾而产生、  相似文献   

4.
在《人民日报》上,读了王正萍同志《怎样理解剝削阶级消灭了但还存在阶级斗爭》的辅导报告和《阶级仅仅是一个经济范畴吗?——兼谈消灭剝削阶级是一个过程并答王真同志》一文,我认为他的有些看法值得商榷。一、阶级只是一个经济范畴王正萍同志说:“社会的阶级划分是在一定的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但是阶级一经产生以后,它总要表现在政治方面和思想方面。所以,阶级不仅仅是个经济范畴,而且是一个广泛的社会范畴。”(引文见1980年元月4日《人民日报》,下同)并指出阶级仅仅是一个经济范畴,一个经济实体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5.
读了刊登在2004年第4期《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上刘建德同志的《关于政治教师角色定位的思考》一文,我觉得“有的政治教师”之所以有“我是谁”的疑问,原因在于我们所教学科的名称与实际不相符。我们所教的学科名称是政治。1999年版《辞海》对“政治”一词的解释为:“阶级斗争、处理阶级关系成为政治的重要内容。政治所要处理的主要是国家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包括阶级内部的关系、阶级之间的关系、民族关系以及国际关系等,并表现为代表一定阶级的政党、社会集团、社会势力在国家生活和国际关系方面的政策和活动。”据新近公布的高中思想政治课…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国渊源久远。人类社会的原始形态解体后,产生了阶级,出现了作为政治权力机构的国家,于是也就有了法。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的《汉穆拉比法典》是迄今被完整保存下来的最早法典。那镌刻于黑色玄武岩石柱上的282条律文,折射出古人的法律意识。然而,纵观几千年来那些数不清的律制典章,清晰可辨的是,法律对于王者及其权力是没有约束力的,“依法治国”不过是“依法治民”。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尽管少数开明皇帝也曾有过“民本  相似文献   

7.
僰人考     
先秦时期在今川南一带的僰人已进入阶级社会,建有地方政权。《史记·西南夷列传正义》谓:“戎州,北临大江,古僰国”;《汉书·地理志》僰道条引应劭语曰:”故僰侯国也”;《通典·州郡》载:“南溪,故僰侯国也”;《括地志辑校》卷四说:“今益州南戎州,北临大江,古僰国”,《庆符县志·武功记》云:“秦时,僰道王据守横江,李冰破之,追北于汉阳山”,以上诸书皆已明载。“僰,犍为蛮夷,从人棘声”,“僰属犍为,音蒲北反”,《水经注·江水》引《地理风俗记》说,僰乃“夷中最仁,有人道,故从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究竟存在不存在中间阶级?目前理论界众说纷纭,尚待深入进行探讨。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分析,与生产资料的关系和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如何,是阶级划分的基本标准。列宁在《伟大的创举》一文中提出划分阶段有四条标准。列宁提出的第一条标准强调在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内部存在着一个从事生产的阶级和另一个不从事生产的阶  相似文献   

9.
阶级现象是阶级社会中一种大量的、普遍的现象。阶级范畴是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国家和阶级社会中各种社会现象的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理论细胞。因此,它不仅是《奴隶社会》教学内容中的一个基本范畴,也是整个《社会发展史》乃至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一个基本范畴。科学地理解阶级范畴十分必要。在阶级问团上的种种唯心史观在长达几千年的社会历史中,什么是阶级?阶级的起源和本质、划分阶级的标准是什么?这些问题由于被纷繁的社会矛盾和等级制度所掩盖,再加上统治阶级的欺骗宣传,因而不易为人们清楚地认识到。资产阶级学者从…  相似文献   

10.
备课卡片     
科目简史第五课奴隶社会的法法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奴隶制的法是人类最初的法。我国古代在夏、商奴隶制国家时就产生了奴隶制的法。《左传·昭公六年》记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商有乱政而作汤刑”。到西周时,周穆王命吕侯作《吕刑》,据说它有三千条,其中有墨刑(脸上刺字)一千条,劓刑(劓,音易,割掉鼻子)一千条、剕刑(剕,音肺,断脚)五百条、宫刑(破坏生殖器官)三百条、大辟(死刑)二百条。当时是法刑不分。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  相似文献   

11.
党的领导问题,从来就是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革命实践中的一个根本问题。无产阶级革命,必须要有自己的政党——共产党的领导,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也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本身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的。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写了著名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深刻总结了布尔什维克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坚持党的领导的基本经验,提出了一条十分重要的原理:“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  相似文献   

12.
(一) “文化大革命”被毛泽东视为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毛泽东的阶级观与革命观。这一阶级观、革命观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毛泽东1926年3月发表于“中国青年》第116—117期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在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时作了重大修改。不少在建国初期看来不大合适的论点被删削了。然而,从毛泽东本人后来的言论与行动可以看出,这些被删削了的论点事实上仍然继续潜藏在他的思想深处,而且不断地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十届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庄严宣布五年内取消农业税,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收制度上的重大变革,也是中国税收制度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税收是国家依据社会职能参与社会剩余产品分配的规范形式,同时,也是国家调节收入差距,改善阶级、阶层、社会群体之间关系的阀门和杠杆。据《春秋》记载:中国人纳税的历史始于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比欧洲罗马帝国早500年。这是中国文明史的重要标志之一。税收是用来维护和提高社会文明的费用。“税”字的原始意义相当于“脱”,引申为“舍”、“释”、“遗人”之义,就是疏送、…  相似文献   

14.
一、党性是政党的阶级属性和实践宗旨的统一什么是党性?传统的认识是:党性指政党的阶级属性。因为政党是阶级社会中一定阶级、阶层或政治集团的代表。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性质的政党,不同阶级的政党具有不同的党性。正如列宁所说:“党性是高度发展的阶级对立的结果和政治表现。”(《列宁全集》第11卷第63页)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以工人阶级的阶级性为基础,是工人阶级阶级性的集中表现。  相似文献   

15.
有的《科学社会主义》教科书,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精神文明”一章中阐述人类文明起源的问题时,认为“奴隶社会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开始”。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妥的。首先,这一观点混淆了文明与文明时代的区别。该书在论证文明起源于隶奴社会的观点时,其主要根据是恩格斯的“文明时代的基础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剥削”的论断,认为这一论断“就是说,社会文明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我认为,这种理解是不符合恩格斯论断原义的。显而易见,恩格斯说的是“文明时代”,而不是“文明”。文明和文明时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范畴,而不是同一范畴。文明是一个社会物质生产成果和精神生产成果的总和,是表示人类社会对世界改造的进步状态的范畴。从文明的这个定义来看,人类文明不是在奴隶社会才有的,而在原始社会就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的那个年代,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一个没有生产资料的阶级,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最无权利和权力,正如《国际歌》中所说:“一无所有”。马克思和恩格斯面对这个最受剥削、压迫和奴役的阶级,为它的解放呼号,为它的解放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7.
布依族是我国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因此布依族古歌所反映的时代是非常广阔的,包括了原始社会和阶级社会时期。古歌的内容有奇伟魂丽的神话,也有敦厚朴实的民谣;有虚幻的想象,也有本民族真实历史的记述;有原始社会的意识,也有大量的阶级社会的思想。古歌《混沌王》、《盘果王》、《十二个太阳》。《卜丁射日》、《阿祖犁田》、《洪水朝天》、《赛胡细妹造人烟》、《十二层天、十二层海》等篇记述了天地开辟,日月星辰出现,山川草木形成,人类产生,万物化育等等神话传说。可以称为布依族的创世说,产生时代较早,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提到的废除私有制的主要结果,为我们探讨共同富裕道路提供了莫大的启迪。其中,“把生产发展到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要的规模;结束牺牲一些人的利益来满足另一些人的需要的状况;彻底消灭阶级和阶级对立”,“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可以看成是对“什么是共同富裕”的说明;“由社会全体成员组成的共同联合体来共同地和有计划地利用生产力”,“消除旧的分工”,“产业教育、变换工种”,“城乡的融合”,可以看成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手段或途径;“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既可以当作共同富裕的目标或结果,也可以从相互作用的角度作为共同富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社会公德是人类道德文明精神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学生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是思想政治课,特别是《公民》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要正确理解社会公德的“四性”。第一,阶级属性的隐蔽性。作为道德一部分的社会公德是同样有阶级性的。社会公德是社会生活中通用性最强的道德行为准则,这些准则往往不是以某一阶级特有的行为规范出现,而是表现为社会中的一切人都应当遵循的  相似文献   

20.
如何分析现有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社会差别、阶级和社会结构,是当前理论界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法国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社会主义研究室负责人弗朗西斯·科恩,在他撰写的题为《现有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社会差别、阶级和社会结构》一文中,以“经互会的欧洲国家内,特别是苏联——这是笔者唯一具有比较丰富的材料的国家——所存在的社会主义”为例,阐述了现阶段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均质化、矛盾以及新形势下出现的各种新的社会现象的一些看法。作者认为,“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