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昕翊 《慈善》2019,(1):40-42
'峨眉山小家慈善基金'作为一个民间慈善组织,于2011年由社会公益群体创立,秉承'帮困助学,特困救济,传递爱心,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微薄力量'的宗旨,接受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然人和法人的合法捐赠,现有会员47人(户),共筹集资金48.6万元,成功帮扶贫困学生56人,特困家庭14户,已支付帮扶金额31万元。笔者的家庭于2014...  相似文献   

2.
慈善动机是激发慈善事业活力的原动力,尽管社会上存在着"慈善不问动机"的观念,但是从慈善动机和效果的一致性来看,忽视动机而只顾结果并不能实现慈善的健康发展。慈善动机不仅客观存在,而且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慈善行为。判断人们的慈善动机要注重因果关系、注重听其言观其行、注重就事论事、注重包容和宽容。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应该倡导与我国乐善好施的慈善传统相承接、与我国国情相适应、与现代慈善观念相一致的慈善动机。内在驱动的利他导向的慈善动机实现了慈善的内化和利他本质,应得到大力倡导。要通过社区、单位、慈善榜样、荣誉激励等多方面的努力,培育内在驱动的利他导向的慈善动机。  相似文献   

3.
“三重三轻”:科研激励机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社会科学激励是科研管理活动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有效的、科学的科研激励机制可以极大地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多出成果特别是精品成果、多出人才特别是拔尖人才的目的。本文侧重梳理了社科院系统的科研激励机制现状,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即重低层次激励、轻国家级政府激励,重成果、轻学者,重精神激励、轻物质激励,最后提出改进和完善科研激励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的文本群中,"社会"既是贯穿始终的核心范畴,同时也是考察马克思所开启的思想变革的崭新视域,蕴含着重要的方法论启示和意义。"社会"的历史性表明了马克思"从抽象到具体"的致思理路;"社会"的整体性再现了"一个马克思"的研究方法;"社会"的典型性遵循着"人体解剖对于猴体解剖是一把钥匙"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5.
中慈 《慈善》2021,(2):86-86
2月19日,节后第二天,市慈善协会召开牛年第一会,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话,尤其对总书记所讲的“四力”“三牛”,进行了认真研讨,一致认为深受鼓舞,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6.
徐富海 《理论视野》2011,(11):40-42
通过对郭美美事件的分析,指出了慈善组织在管理方式、信息披露、组织运作和监督等方面的不足;提出只有公开慈善信息,透明化运作,接受制度监督,才能获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适应3G移动信息下社会公众和现代捐赠方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后危机时代",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业,如何直面压力、突出重围、再造"新比较优势"?在4月2日由博鳖亚洲论坛和瞭望周刊社共同主办的"博鳖制造业圆桌会议"上,来自美、德、法、日、韩和中国的制造业巨头,共同为中国和亚洲制造业的发展路径问诊把脉。  相似文献   

8.
赵庭  李俊慧 《慈善》2021,(1):36-37
放眼当下,海安大地激荡着"人人慈善""全民慈善"的股股暖流,一批批慈善模范人物不断涌现,折射出回馈社会的公民意识,彰显着扶贫济困的人道主义情怀。年寿9旬、海安市教体局原副局长李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李老为人低调,重感情、轻名利,是个古道热肠的人。20多年来,他用温暖的双手,真挚的爱心,谆谆的教诲,帮扶着数百个家贫弱小的...  相似文献   

9.
“三个务必”是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作出的科学论断,是向全党发出的思想号令与政治动员。就历史逻辑而言,“三个务必”是对“两个务必”的直接赓续承继和丰富拓展,是党在总结自身建设历史经验、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党情基础上提出的更新更高标准。就理论逻辑而言,“三个务必”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基,构成相辅相成、联系贯通的有机整体。就实践逻辑而言,将“三个务必”融入到新时代党的建设全部环节和具体工作中,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就价值逻辑而言,“三个务必”着眼于党性,根源于人民性,而最终落脚于实践性。“三个务必”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深刻把握“三个务必”的历史方位、辩证关系、实践进路和价值旨归,有助于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更好领悟和践行,发挥其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10.
全面理解“中国之治”的理论内涵与重大意义,需要拓展观察视角,通过多重逻辑加以分析和阐释。从历史逻辑上看,“中国之治”经历了初步探索阶段、不断深化阶段和开启“中国之治”新篇章的新时代阶段。从理论逻辑上看,“中国之治”正向着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不断迈进,它的最大逻辑在于党的领导,前提在于制度化建设,价值依归在于“以人民为中心”。从价值逻辑上看,“中国之治”的意义在于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继承,“中国之治”新篇章的开启开辟了国家治理现代化新境界,同时“中国之治”也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余翔 《学理论》2012,(24):245-246
音乐院校学生“重艺轻文”倾向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文化学习无用”论、功利性的就业需要、扩招导致的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以及诸多陈旧的教学环节与学生实际状况的相悖等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因而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方位文化课教学整改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戍“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引发热议。笔者看来,“官场博士群”的存在,至少有三大隐忧。  相似文献   

13.
陈鑫 《学理论》2014,(8):123-125
客观处罚条件以其超越责任主义的特性帮助司法机关在一些罪名的成立上降低了证明的难度,但这一点也为之招致批判之声。目前客观处罚条件的生存主要面临三重困境,一是与责任主义的悖反,二是究竟是限制处罚还是扩张处罚难以确定,三是性质不明身份暧昧。风险社会理论无法为客观处罚条件成为责任主义原则的例外提供支持。人们并不关心客观处罚条件的立法本意究竟是扩张处罚还是限制处罚,它带有功利主义色彩的制度设计使它贯通了犯罪论与刑罚论之间的鸿沟,不法与责任只是决定了行为的可罚性,客观处罚条件成为决定行为需罚性的素材。  相似文献   

14.
“精准思政”是新时代公安机关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有益尝试,包含三重意蕴:“精”在“精”细研判,这是新时代公安机关“精准思政”的重要方法,包括“精”获取和“细”分析,要求收集信息精心精要,分析信息细致细巧;“准”在“准”确发力,这是新时代公安机关“精准思政”的关键枢纽,包括找“准”重点和“确”定要点,要求遵循规律,改革创新;“思政”意指“思政”有效,这是新时代公安机关“精准思政”的主要目标,即提升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要求切实满足民警需求,有力推动公安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5.
实现"民族复兴"是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价值观重要论述的奋斗目标和价值表达,其价值内涵与马克思主义"人类解放"价值理想具有内在统一性。从国家富强、文化自信、道路坚持三重意蕴把握"民族复兴"的内涵,有助于我们真正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价值,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理论启迪。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中表述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原理作为对思想政治工作地位与作用的概括与凝练,在建党百年来的发展中凸显出历史、理论与价值逻辑的三维统一。历史逻辑表现为它贯穿于建党以来四个历史时期的各项重大决策之中,理论逻辑表现为它由具体领域的工作论断经过实践检验上升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普遍规律和一般原理,价值逻辑体现为它积累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领导伟大斗争的成功经验。历史、理论与价值三重逻辑相互统一,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哈贝马斯与罗尔斯这两位当代康德主义者虽都以"准先验主义"的理路来重建公共领域的规范基础,但却陷入了"家族内部之争"的重重迷雾之中。二者争论的焦点主要表现在:"对话共识"与"重叠共识"之争";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之争";真理与正义相联"还是"真理与正义相离"之争。明辨这些论争,将有助于我们认识他们在道德哲学运思上的理论秉性,把捉二者在政治哲学诉求上的基本实质。  相似文献   

18.
沈立人 《民主》2007,(5):7-8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其共同目标,可以认为是最终构建和谐社会,也是“两个率先”的重要标志。这个命题,覆盖面广,内含丰富,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主体性问题是人类认识史上的千年难题。马克思主义扬弃了以自由主义为代表的个人主体论,创立了群众史观,首次确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并在客观与主观、宏观与微观、理论与实践的三重关系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人民"内涵,从而在理论上与自由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及苏联马克思主义划清界限,在实践上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不仅有力地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问题,还为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0.
论新时期大学生“三下乡”活动的教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洋  周立群  胡悦  韩东娟  陈飞旭 《学理论》2013,(21):331-332
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有利于大学生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意识,更加深入地了解国情、民情,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但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在新形势下,应紧跟时代步伐,使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更好地开展下去,使之成为联结"青春梦"与"中国梦"的桥梁和纽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