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李抒望 《传承》2003,(2):11-13
“赶考”路漫漫54年前,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周恩来得知毛泽东睡眠不足,劝他注意休息。毛泽东兴奋地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周恩来接茬儿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西柏…  相似文献   

2.
考试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始终是神圣而庄严的 ;在一定的意义上 ,完全可以这样讲 ,考场如战场 ,考试实乃命运之门 ,成败荣辱系于此 ,必须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半个多世纪前 ,一代伟人毛泽东 ,以东方式的政治智慧和独特话语 ,把共产党在全中国的上台执政比喻为“进京赶考” ,真是一语中的 ,入木三分。“赶考”路漫漫5 4年前 ,1 949年 3月 2 3日 ,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动身前往北平。临行前 ,毛泽东对周围的人说 :“同志们 ,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 ,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 ,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周恩来…  相似文献   

3.
“赶考“     
考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是神圣而庄严的;在一定的意义上,完全可以这样讲,考场如战场,考试实乃命运之门,成败荣辱系于此。半个多世纪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他走出中共中央在农村的最后一个战略指挥所———西柏坡村口时,以东方式的政治智慧和独特话语,把共产党在全中国的上台执政定位为“进京赶考”。“赶考”路漫漫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  相似文献   

4.
夏佑新 《传承》2010,(16):48-49
早在建国以前,毛泽东就已大力提倡反对贪污腐败。他在阅读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后,为李自成的失败唏嘘不已:"实则自秦国以来2000余年推动社会  相似文献   

5.
<正>时光荏苒岁月如流,70年前的1949年3月23日,中国共产党党中央机关离开河北西柏坡向北平进发,准备筹备新中国的建立,出发前一晚毛泽东同志辗转难眠,他将此行形象而深刻地喻为是"进京赶考"。他指出:"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进京赶考"命题提出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书写了"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壮丽诗篇,使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  相似文献   

6.
“进京赶考”的说法,对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在中国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夜,中共中央进京前,毛泽东同志多次告诫共产党人,“不能学300年前的李自成,打了18年仗,做了18天皇帝,而是要长久的做下去”。  相似文献   

7.
解家麟 《北京观察》2004,(12):20-21
公元1644年是甲申年.这年3月,明王朝被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所推翻;刚夺了明朝帝祚40天的大顺朝皇帝李自成又被吴三桂和清军追赶,仓皇逃离北京.  相似文献   

8.
<正>1949年3月23日,党中央离开西柏坡驻地迁往北京时,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周恩来说:"我们应该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又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希望考个好成绩。"迄今迎来建国70周年,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了丰功伟业,成功地向全国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合格答卷。纪念建国70周年,我们应该深思为什么能够考出这样好的成绩,这份答卷中有哪些最重要的答案。  相似文献   

9.
正《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是一篇加强党委领导班子建设、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光辉文献,重温这篇著作意义重大。这篇著作是我们党"进京赶考"的考前总复习。在毛泽东看来,能否保持并进一步发挥党的正确领导是考试及格、不当李自成的关键,而关键之要是保持并进一步发挥党委会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更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完成历史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06,(Z1)
进京“赶考”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离开西柏坡,进驻北平。在进行出发前的准备工作时,他兴奋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周恩来笑着说“: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去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十多天前,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说“: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毛泽东敏锐地预见到进城后面临考验的复…  相似文献   

11.
袁浩 《前进》2009,(10):55-55
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乘车从西柏坡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兴奋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相似文献   

12.
劳骥 《前进》2013,(12):56-56
60多年前,党中央从西柏坡迁往北平时,毛泽东大手一挥说,走,我们进京“赶考”去。不要退回来,我们不做李自成。在毛泽东主席的告诫下,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励精图治,百废俱兴,取得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13.
《传承》2013,(9):1-1
中国历史上,新兴势力推翻统治阶级,夺取政权,其标志性事件就是“进城”,毛泽东形象地称之为“进京赶考”。著名的“进京赶考”有三次。一是秦末刘邦进城,二是明末李自成进城,三是中国共产党进城。细察这三次进城,虽然时空不同、结局迥异,但有一个惊人的共同点,就是民心向背决定“进京赶考”成败。刘邦在楚汉战争中率军攻入关中,到达咸阳后,随即下令封闭王宫、还军灞上,并“约法三章”,得到了百姓信任,最终打败了项羽,建立起长达229年的强大西汉政权。李自成南征北战18年后攻入京城,然而起义军进城不久便追求骄奢淫逸,很快失去了民心,大顺政权仅坚持18天就迅速败亡。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史上,新兴势力推翻统治阶级,夺取政权,其标志性事件就是"进城",毛泽东形象地称之为"进京赶考"。著名的"进京赶考"有三次。一是秦末刘邦进城,二是明末李自成进城,三是中国共产党进城。细察这三次进城,虽然时空不同、结局迥异,但有一个惊人的共同点,就是民心向背决定"进京赶考"成败。刘邦在楚汉战争中率军攻入关中,到达咸阳后,随即下令封闭王宫、还军灞上,并"约法三章",得到了百姓信任,最终打败了项羽,  相似文献   

15.
祖言 《今日浙江》2013,(14):38-38
64年前,毛泽东同志把进京执政比作"赶考",告诫党员干部不要做李自成。当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堪称新的时代背景下全党上下的又一次大考。在这场考试中,组织部门要带头贯彻群众路线,对照查摆"四风"问题在组织工作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入剖析根源,认真抓好整改,务必取得实效,以组织工作更大成效,为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坚持培养选拔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  相似文献   

16.
又到一年一次的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时.此时,不少人大代表把参加人代会称为"赶考",值得赞同. "赶考"一词源于毛泽东同志说的一句话.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他对周恩来同志说:"走啊,咱们进京赶考去."周恩来笑着回答:"我们应当都能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说:"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能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60多年来,毛泽东同志关于"赶考"的话一直铭记在人民心中.人大代表把参加人代会视作"赶考",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称赞. 代表参会是"赶考","考"什么?依笔者之见有三. 一"考"代表的大局意识.代表要识大局,顾大体.大局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就是方向,就是政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代表的职权,切实担当起时代的重任、人民的重托;在人代会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头脑清醒,充分行使好代表的权力,充分展示人大代表的政治风采.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革命即将胜利新的历史条件下,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这些共同的革命精神,站在长久执政,实现革命转变的历史高度,告诫全党牢记“两个务必”。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离开西柏坡。他意味深长地对同志们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  相似文献   

18.
史海一勺     
《乡音》2011,(5):48
谁第一个喊出"毛主席万岁"谁是第一个喊"毛主席万岁"的人?有人说是1949年3月,毛泽东设宴款待黄炎培等20多位知名民主人士,第二天毛泽东与黄炎培畅谈,第三天北京市市长叶剑英在国民大戏院开欢迎会时,黄炎培高呼了"人民革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当时不主张安排"三八式"干部进八届中委会,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不存在"减低知识分子参政当权"的问题:毛泽东已认识到当时中委会结构的不足,故提出了建立"科学中央委员会"的设想;毛泽东说八中委名单"大概只管到20世纪",所强调的是这个名单的相对稳定性,同时又认为这只是一种可能.他还设想要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不存在从组织...  相似文献   

20.
《协商论坛》2008,(7):52-53
“不当李自成” 1949年3月23日,河北省西柏坡。下午2时,毛泽东、周恩来和刘少奇、朱德.任弼时等,在吉普车上坐稳了,回首望了一眼这个大决战的总指挥部所在地,笑意写在脸上,感慨藏在心里,驱车出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