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棣 《岭南学刊》2006,4(6):66-69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活动中形成的,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国共产党在八十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以恢复中华民族精神为己任,自觉传承民族精神,增强了党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在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内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培育民族精神的载体,为中华民族精神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为中华民族精神提供了崭新的时代背景,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最新要求,不断培育、创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实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与时俱进,保证了中华民族在谋求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面前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3.
周玲 《前沿》2015,(3):3-5
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万古常新的观念,它同中华民族开拓创新、奋发自强的发展历程同步前进,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中华民族精神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有其具体的表现形式。在近代中国,社会基本国情的变化、不断发生的"革命"和"改革"以及中国人民的"三个历史选择"促进了中华民族精神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4.
和亲作为两个不同的民族政权或同一民族的两个不同政权的首领之间,出于“为我所用”的目的所进行的联姻,长期存在于中国古代历史时期。和亲对于双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发展而言,和亲促进了中华民族和平统一政治共同体的发展、互利互通经济共同体的发展、“六合同风”文化共同体的发展和血脉相连亲缘共同体的发展。和亲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具有积极的历史作用,同样能够为今天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历史经验与精神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东北抗联精神彰显出了独特的时代价值,呼唤着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觉醒。弘扬抗联精神,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民族信仰、爱国主义、团结协作和艰苦奋斗四个角度,解读了东北抗联精神的历史内涵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杰 《传承》2013,(10):48-50
伴随着学界有关中华民族精神研究的逐步深入,在反思中华民族精神研究的历史与现状基础上,确立一个科学合理的研究架构显得十分必要。"两条线""一个点""三个面"的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研究架构的确立,不仅有效地克服了线性化、表面化和非历史化研究的不足,而且使研究重点更加突出、研究思路更加清晰、研究目标更加明确、研究结构更趋合理,有助于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研究向历史与现实的纵深处拓展。  相似文献   

7.
刘英 《重庆行政》2011,(4):87-88
当我们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九十年历程时,我们深知,中国共产党正是历经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的千锤百炼,逐渐走向成熟,成长为中华民族的脊梁,成为把握中国历史趋势的中流砥柱。在中国共产党历经艰难而又辉煌的历程中,坚定的信念和巨大的精神力量无疑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做好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传承、创新与发展工作,是进一步发挥两者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引领作用的必然选择。新媒体在推动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传承与创新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我国应当借助新媒体技术,建立更多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新媒体传播平台,构建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创新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础和生长、发育、壮大的强大力量 ,是中华民族凝聚力之源 ;爱国主义是中华各族人民的共同心理积淀、思维定势与行为模式 ,是中华民族凝聚力之基 ;爱国主义以深沉的忧患和历史责任感纵贯在历史过程的始终 ,是中华民族凝聚过程中经久不衰的推动力。由此而言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核。  相似文献   

10.
在当下中国推进都市化的新的历史进程中,为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推进现代化发展,鼓励和倡导进一步挖掘和拓展历史记忆,为打造现代城市精神发挥积极作用,同时深入推广"敬老崇文"理念,并使其在培育现代城市精神中发挥应有作用,9月28日,上海市文史研究馆、上海市精神文明办公室、上海市老年基金会继去年成功主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