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安全研究在英国拥有深厚的历史传统。英国的安全研究诞生于19世纪末大英帝国的转型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作为国际关系学科的分支,英国的安全研究设置了以战略研究、裁军研究为主的研究议程,对国家安全这一议题的发展具有开创意义。在一个世纪的知识积累中,英国的安全研究在学科体系和学术研究方面逐步形成了突出历史、文化与规范研究的特色。具体而言,英国的国家安全研究重视非物质因素(尤其是战略文化和伦理)的作用以及历史案例和实践经验的独特性。与美国的安全研究相比,英国的安全研究在方法上强调反思性而非科学性,追求历史经验的特殊性而非经验现象中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2.
2007年10月10日,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以"中国的国际战略研究:范式的反思与构建"为题举办了一次研讨会,来自国内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国际战略研究界的许多知名学者,就国际战略的概念、范畴、研究路径,以及中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等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并就中国未来的国际战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这一主题讨论即集中反映了这次研讨会相互交流和碰撞的思想成果。个别作者虽未参加研讨会,但其文章切近这一主题,因而一并收入其中。今后本刊将继续关注并刊载这方面的优秀成果,以期推进国内方兴未艾的国际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3.
朝鲜半岛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及国土分裂的现实塑造了韩国国家安全研究。在研究议题上,大国竞争与韩国的安全战略选择、朝鲜半岛分裂及朝核问题是韩国国家安全研究的主要议题,韩国国家安全研究的问题意识具有明显的本土性。在研究范式上,韩国学界广泛借助西方国际关系理论范式与研究方法。同时,考虑到本土问题与西方范式之间的错位,韩国学界也进行了反思,其中,加强外交史研究与区域国别的研究是学界提出的两条重要思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韩国国家安全研究的力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大批留美归国博士是韩国国家安全研究的重要力量,这提升了韩国安全研究的学术规范性与国际化水平。另外,通过学科规划、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努力,韩国国家安全研究的学科体系不断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也基本确立。通过国策研究机构、社会智库的发展,学术研究与政策决策之间也形成了有效的交流渠道。  相似文献   

4.
2007年10月10日,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以"中国的国际战略研究:范式的反思与构建"为题举办了一次研讨会,来自国内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国际战略研究界的许多知名学者,就国际战略的概念、范畴、研究路径,以及中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等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并就中国未来的国际战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这一主题讨论即集中反映了这次研讨会相互交流和碰撞的思想成果。个别作者虽未参加研讨会,但其文章切近这一主题,因而一并收入其中。今后本刊将继续关注并刊载这方面的优秀成果,以期推进国内方兴未艾的国际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家安全观的拓展及其世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0年来,中国国家安全面临的世界形势变化很多也很大,一些矛盾解决了,另外一些矛盾又产生了,但万变不离其宗的基本矛盾仍是那个古老的资源与发展的悖论。国家安全问题的产生正是基于这个悖论。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认为特朗普政府《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对国际和地区安全构成威胁,明确将同中国协力应对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美国将中国和俄罗斯视为现存国际秩序的挑战者,势必导致两国在一些问题上共同进退,很大程度上分散了其战略针对性和威胁度。  相似文献   

7.
郑春荣  林卓然 《国际展望》2024,(2):24-46+161-162
德国出台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以大战略、机会主义、风险管理三种制定战略的政治逻辑为视角,系统检视德国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可以发现,德国国家安全战略目前仍属于一种较为模糊的原则性规划,其详细行动计划还有待观察。同时,从长期的历史角度看,德国国家安全战略还存在有限的机会主义特征。此外,德国的国家安全政策以防范风险为主,重点是对军事、经济和制度的风险管理。在这种混合性质的国家安全战略引导下,未来德国外交中克制文化的约束力将进一步弱化,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会进一步巩固,欧洲战略自主也将在北约框架下艰难推进,但德国国家安全战略的实施将受到其失稳的内政和美国大战略变动等因素的多重影响。  相似文献   

8.
国家文化安全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家文化安全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然而作为一个新的现实问题,这一领域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讨论的日趋成熟,基本理论问题的进一步澄清成为继续深入研究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瓶颈"。因此,从辨析什么是国家文化安全出发,对决定国家文化安全状况的基本变量、国家文化安全的空间维度、内在结构与外部关系等最基本的理论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才能进一步在更高层次上从宏观和全局的国家战略高度解答国家文化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9.
作为政策思想和行为的"大战略"或者"国家战略"反映现代世界的总体战和"总体冷战"的特性和要求,具有内在的扩张性、综合性和政治性。大战略的关键意义既在于协调和统御军事和非军事因素,也在于平衡和整合政策和制度的对内和对外的方面。在冷战时期的美国,"国家安全"理念不仅是对外政策和战略的统御性理念,也连带着国内政府组织改造、国家扩张以及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重建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突显以往受到忽略的美国冷战大战略与国家建构的历史进程之间的关系,也提示美国冷战战略和政策的历史根源、国家风格和复杂多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新《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集中体现了特朗普政府新的战略思维,主要有四个特点,即务实主义、功利主义、新型多边主义和孤立主义苗头;同时有三个动向值得关注,即重视印太地区、强调对华竞争以及消极应对朝核问题。这种新思维一旦落实到政策层面,必将产生深刻影响。对此,中国应把握历史机遇,肩负起更大的国际责任,同时保持战略定力,稳住中美关系大局,推动周边地缘战略格局向有利于己的方向调整重塑。  相似文献   

11.
2011年12月29日,由《国际政治研究》编辑部和浙江大学非传统安全与和平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国际安全研究的演化》出版座谈会暨比较安全思想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哥本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0月10日,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以"中国的国际战略研究:范式的反思与构建"为题举办了一次研讨会,来自国内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国际战略研究界的许多知名学者,就国际战略的概念、范畴、研究路径,以及中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等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并就中国未来的国际战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这一主题讨论即集中反映了这次研讨会相互交流和碰撞的思想成果。个别作者虽未参加研讨会,但其文章切近这一主题,因而一并收入其中。今后本刊将继续关注并刊载这方面的优秀成果,以期推进国内方兴未艾的国际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0月10日,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以"中国的国际战略研究:范式的反思与构建"为题举办了一次研讨会,来自国内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国际战略研究界的许多知名学者,就国际战略的概念、范畴、研究路径,以及中国国际战略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等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并就中国未来的国际战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的意见。这一主题讨论即集中反映了这次研讨会相互交流和碰撞的思想成果。个别作者虽未参加研讨会,但其文章切近这一主题,因而一并收入其中。今后本刊将继续关注并刊载这方面的优秀成果,以期推进国内方兴未艾的国际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国家安全的影响因素更加复杂多元、全球安全治理失灵失衡问题突出,这些使得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更有必要。国家安全能力可以理解为国家为了实现总体国家安全,基于对国内外战略资源的动员,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实现国家安全的能力。总体来看,国家安全能力主要包括国家安全观念能力、国家安全制度能力、国家安全基础能力和国家安全动员能力等要素。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的主要路径包括健全国家安全体系,重视国家安全基础能力建设,加强安全风险防范和应对,促进安全事务的全面统筹与协调以及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的科技赋能。当前,中国面临的内外安全环境更加复杂,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更加迫切。虽然中国国家安全能力建设已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未来还需多措并举,从观念革新、制度保障、战略动员等多方面加强国家安全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5.
国家利益与中国的安全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安全战略是指国家调动力量与资源实现安全目标的科学与艺术。国家制定安全战略,出发点是国家利益。国家利益决定安全目标,而安全目标及可用的力量、资源决定国家可选择的手段。基于这样的逻辑,讨论中国的安全战略,首先需要讨论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6.
原菱 《工会博览》2010,(3):10-14
60年的历程,60年的奋斗,60年的风雨铸就辉煌。在这60年的征程中涌现出的劳模们,他们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他们是每个时代的"排头兵"、"领跑者",他们在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真正称为"民族的精英、国家的脊梁、社会的中坚和人民的楷模"。  相似文献   

17.
在国际斗争实践中,世界主要国家在制定与实施国家安全战略时,在这一国家顶层战略之下,均提出各自的国家海洋安全战略或政策。其构成要素一般包括战略目标、战略计划与战略原则等。冷战结束后,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国际海洋安全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国及濒海国家都在加快调整各自的海洋安全战略或政策。  相似文献   

18.
“奥巴马主义”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巴马入主白宫已近中期,面对金融危机和外交困局的双重打击,打着"变革"的旗号,在内外政策方面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力图对内重振美国国威,对外重塑美国形象,更新同盟关系,打造"多伙伴关系",维系美国领导下的世界秩序。以新近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为标志,一个新的"奥巴马主义"已露端倪,这必然会对美国全球战略以及中美关系带来重大影响。为全面分析和评估"奥巴马主义"与美国全球战略,本刊特约请参加2010年6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主办的"美国全球战略与中美关系"研讨会的京沪两地部分知名学者、专家撰写了评论文章,从不同角度加以解读。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9月2日,由国际战略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办的"国际战略研究在中国:理论、方法与中心议题"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来自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外交部政策规划司、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兰州大学、浙江大学、云南大学等协同、合作单位的官员和专家共计  相似文献   

20.
周琪 《当代世界》2018,(5):21-24
特朗普政府贸易政策的总目标和基本原则是"以对美国人更自由更公平的方式扩大贸易"。它申明世贸组织对美国不具有直接约束力;要求其他国家向美国商品和服务开放市场;坚决保护美国的知识产权;重新谈判自由贸易协定。它以"国家安全"为由,连续发起贸易"337""232"和"301"调查,对相关国家实行单方面制裁,威胁同中国打贸易战。特朗普政府在中美贸易问题上采取的强硬措施并不是一项孤立的政策,而是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变化的一个侧面,即把中国确定为美国最大的"战略竞争者",为此要竭尽所能阻止中国高科技快速发展可能带来的美国在与中国竞争时的不利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