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琴 《党史博采》2004,(6):25-27
邓小平的爱情婚姻,如同他的政治生涯一样,他曾三次结婚,两度失妻。充满了坎坷曲折,酸甜苦辣。 “张锡瑗是少有的漂亮” 张锡瑗1907年生于河北省房山县(今北京市),出身于铁路工人家庭。她父亲张镜海是铁路职员,曾任房山县良乡火车站站长,参加过“二七”工人大罢工。张锡瑗在原直隶省保定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读书,1924年作为骨干分子与李培之(王若飞的夫人)一起参加该校学生改革学校教育的学潮运动,并在该校参加了共产主义青年团。  相似文献   

2.
1926年1月,邓小平从法国来到苏联,成为莫斯科中山大学第一期的学员。在他的同学中,有一些与他有着特殊的关系。 结为伉俪的张锡瑗 张锡瑗是河北房山县(今北京房山区)人,生于1907年,18岁时在北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比邓小平小两岁,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时,和邓小平虽不在同一个班,相互却很熟悉,彼此印象也  相似文献   

3.
1924年,为取得北伐胜利,孙中山接受廖仲恺等国民党左派的意见,决定改组国民党,推行新三民主义,即“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孙中山一面大胆接纳共产党的优秀干部加入国民党,另一方面则创办学校和讲习班培养人才,同时选拔一批青年学生赴苏留学。1925年,从国民党要员子女中选拔出50人赴苏留学,这些人和从全国选拔出的300人,先后渡海经海参崴乘火车前往莫斯科。这其中便有15岁的蒋经国。和蒋经国同船的学生共90人,其中有一位美丽的姑娘叫张锡瑗,一年后她成了邓希贤(邓小平)的爱人。还有一位安徽青年是原名陈绍禹的王明。蒋经国此去便是13年!19…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良乡二中创建于1975年,学校现有教学班50个,在校学生2300人,教职工206人。近年来,良乡二中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方位打造育人平台,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  相似文献   

5.
龙腾京西南———房山区精心建设良乡卫星城本刊记者刘牧雨房山区良乡北关环岛上矗立着一座抽象几何体巨型雕塑。一根30多米高的鲜红色中心钢柱拔地而起,十六根七彩的群柱自外而内由低向高盘旋升腾。这座在京郊众多卫星城中非常独特的雕塑,一落成就以其深邃的寓意而引...  相似文献   

6.
平西,一块英雄的土地。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昌平、南口、怀来、宣化以及良乡、房山、涿县、涞水、涿鹿等地相继沦陷,平西的大好河山笼罩于血雨腥风之中。1938年3月初,晋察冀军区第一支队政委邓华率三大队挺进平西,在房山、宛平、良乡、涿县、涞水、昌平、怀来、涿鹿、蔚县、宣化、阳原、怀安十二县建立了平西抗日根据地。  相似文献   

7.
解勇 《世纪桥》2006,(6):53-55
由莫斯科中俄文化交流中心和俄罗斯爱乐乐团联合主办的第五届“莫斯科之春”音乐会前不久在莫斯科作曲家协会音乐厅隆重举行。中国驻俄使馆、华人华侨、留学生代表、俄中  相似文献   

8.
正1956年2月9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称:应苏共中央的邀请,中共中央派遣以朱德为团长的代表团,赴苏联参加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团成员有邓小平、谭震林、王稼祥和刘晓等。当时,朱德因出访已在莫斯科,刘晓是驻苏大使也在莫斯科。邓小平和谭震林、王稼祥以及随行人员于新华社发布消息的当天,离开北京赴莫斯科,并于11日抵达莫斯科。  相似文献   

9.
周恩来与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红色丝绸之路”前往莫斯科1928年5月,周恩来装扮成古董商人,在邓颖超的陪伴下,经大连、长春、吉林、哈尔滨前往莫斯科,参加将要在莫斯科举行的中共“六大”。这是周恩来第一次去苏联。1927年11月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于1928  相似文献   

10.
同仁 《党建文汇》2010,(9):16-16
伦敦成“第二个莫斯科” 在购买伦敦高档住宅的外国购买者中,俄罗斯人所占比例连年位居第一。在许多俄罗斯精英阶层眼中,这个离莫斯科只需要3个小时航程的城市已经成为“第二个莫斯科”。  相似文献   

11.
通过“红色丝绸之路”前往莫斯科 1928年5月,周恩来装扮成古董商人,在邓颖超的陪伴下,经大连、长春、吉林、哈尔滨前往莫斯科,参加将要在莫斯科举行的中共“六大”。这是周恩来第一次去苏联。  相似文献   

12.
周霜梅 《党史天地》2007,(12):42-45
1957年莫斯科会议上,中国共产党首倡“以苏联为首”,经毛泽东的努力,获各国党的支持,这一观点写进了《莫斯科宣言》。然而,因中苏矛盾的激化,到1960年的莫斯科会议,“以苏联为首”就再没有出现在《莫斯科声明》之中。这一政治术语成了过眼云烟。  相似文献   

13.
孟昭庚 《党史纵览》2012,(11):41-44
一1957年11月17日的莫斯科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整座城市银装素裹。早上8点刚过,在莫斯科的数千名中国留学生和实习生便从四面八方陆续赶往位于列宁山上的莫斯科大学大礼堂。前一天晚上,莫斯科各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接到通知,第二天上午全体同学在莫斯科大学主楼的大礼  相似文献   

14.
在共和国成立之前,周恩来有过三次莫斯科之行。这三次充满曲折、惊险和艰辛的莫斯科之行,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极为凝重的一笔。 出席六大 一行莫斯科 1927年12月广州起义失败后,为了能在比较安定的环境且比较充裕的时间里,认真总结国内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经共产国际同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漫记     
2010年12月,我们安徽省党史系统独立组团到俄罗斯的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地参观访问。这次出行原本安排在金色的10月,由于签证问题,拖到了12月,这样也好,冬季去北方看雪吧!于是,我们一行6人,踏上了去俄罗斯的冰雪旅程。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冬季的莫斯科天黑得早亮得晚。我们从莫斯科机场出来时,虽说才是下午17点钟,但天已黑了,莫斯科已经万家灯火。  相似文献   

16.
相逢1922年10月初的一天,在李大剖的家中,一位操着南方口音的小个子客人正和主人一边吃茶,一边愉快地交谈,这位客人就是来自上海经北京要到莫斯科参加共产国际“四大”的陈独秀。在谈到莫斯科的党员时,李大制提到了霍秋白:“你到北大那一年,他是北大旁听生,说起来算是你的学生。当年他就入俄文专修馆学习。五四被捕的学生中也有他。”李大利说话时拿出一叠《晨报》,在“莫斯科通信”专栏里,清一色地刊登着溜秋白从莫斯科寄来的文章。“他是什么时候去莫斯科的?是C.P吗?”陈独秀急急地问,“你到上海那年,他就去莫斯科了,当…  相似文献   

17.
两位女杰会晤于莫斯科早在1928年冬,美国革命作家,中国人民的朋友艾格妮丝·史沫特莱怀着渴望了解中国和踽踽独行的矛盾心情,以国际新闻记者的身份,离开了她生活、学习、战斗八年之久的柏林,告别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流亡领袖维云,从柏林乘火车到莫斯科。她在莫斯科逗留了一个多月,参观了莫斯科附近的一些集体农庄,然后从莫斯科乘火车,经西伯利亚到哈尔滨,踏上了奔向中国革命的血染征途。史沫特莱在莫斯科逗留期间,感到非常高兴的是会晤了孙夫人宋庆龄。苏联朋友告诉她说,中国大革命失败后,蒋、汪集团相继背叛革命,举起了…  相似文献   

18.
张玉菡 《党的文献》2016,(3):117-123
陈潭秋自1935年9月到达莫斯科到1939年5月回国,在莫斯科学习、工作达三年半之久。在此期间,陈潭秋的主要活动可以分为以下六个方面:作为中共代表之一赴莫斯科参加会议;进入莫斯科国际列宁学校学习和工作;向共产国际汇报工作,介绍中央苏区状况;参加庆祝中共成立15周年活动,讴歌党的辉煌历程;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工作,宣传抗日救国;积极要求回国工作。在这三年半的时间里,陈潭秋不仅在理论上和政治上取得了进步,而且为在莫斯科培养党的干部和革命下一代,为共产国际了解中国革命和中央苏区的实际情况,为在国际上扩大党和红军的影响和宣传抗日救国,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绿草坪,冰雪盖。甜甜的点心,咸咸的菜。人高马大床很窄,拉达(车)比奔驰跑得快。干活都是老太太,姑娘比小伙长得帅。房子都用木头盖,大沿帽像锅盖。向人要烟不见外。十六七岁生小孩,三十多岁当奶奶……“绿草坪,冰雪盖”。莫斯科地理位置虽然位于寒带,但是这里的平均气温同沈阳相比并不低多少。2002年是全球气温最低的一年,莫斯科晚间气温有一天达到零下30-35度。但是,尽管这样,当你走在莫斯科的马路上,那覆盖在冰雪下的草坪还是郁郁葱葱,好像在温室中。这是因为莫斯科受波罗地海海洋气候的影响,具有海洋气候一些特点。另外,莫斯科周围的森林…  相似文献   

20.
自改革开放以来,房山区有了极大发展,特别是1998年底房山区区府东移良乡后,一下子拉近了房山与京城的距离,也拉近了房山与现代化的距离。一年多来,每天到房山良乡卫星城的投资都在200万元以上,疾速的发展变化已成为一种挑战,迫使我们全区上下必须尽快应对。 以往的经验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告诉我们,一个区域性的经济发展已不可能再单纯依靠优惠政策来吸引外来投资。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能否为区内的市场主体──企业、家庭、市场中介组织提供一个市场秩序规范、良好,政策支持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