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日本对马来西亚的经济关系 战前在亚非拉及大洋洲拥有广大殖民地的大英帝国,在战后已趋向没落,为日本资本对马来西亚的输出提供了方便。战前英国资本在马来亚有着极为深厚的基础,英国是马来亚的宗主国,使英国资本在马来亚的投资从开始就处于优越和特别雄厚的地位。战后,已经持续了两个世纪的大英帝国分崩离析,殖民地纷纷独立,今非昔比。政治势  相似文献   

2.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柬埔寨和越南的南、北、中部先后沦为法国的殖民地或保护领。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殖民地时期,与殖民宗主国法国的矛盾成为影响越柬两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作为殖民压迫和掠夺的共同受害者,越柬两国的关系便不再是独立的封建国家之间的交往,而是受制于同一殖民宗主国的两个附属国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相互影响。因此,把握法国这个时期在印支地区以至整个远东的扩张意图,以及在这一战略意图指导下对越柬两国所推行的不同的殖民统治政策是考察与研究此段越柬关系历史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北加里曼丹包括文萊、沙捞越和北婆罗洲三个地区。其中文萊是受英国“保护”的苏丹国,沙捞越翻北婆罗洲则是英国的直辖殖民地,到目前为止,这三个地区还是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故也统称为英属北婆罗洲。 北加里曼丹三邦位于加里曼丹岛的北部。西北临南中国海,遥望马来半岛、印度支那半岛和中国大陆;东北隔苏祿海与菲律宾相邻;东南则是苏拉威西海并与印度尼西亚为毗邻,恰居于东南亚的中心地带。三邦不僅同外界交通便利,资源丰富;而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面积六百一十六点三平方公里,人口二百三十四万九千人。主要民族有华族(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六)马来族(占百分之十五)和印度族(占百分之七)。其他民族约占百分之二。它在一八二四年以后是英国的一个殖民地,到一九五九年才成立自治邦,一九六三年并入马来西亚,一九六五年又从马来西亚分离出来,自成一国。 独立后的新加坡,满目疮痍,经济结构畸形单一,失业问题严重,住房紧张,文化、教育、医疗卫生落后,自然资源极端缺乏,甚至速吃水都要依赖邻国提供(注一),诸多消极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国与东南亚关系的史书记载,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与交趾(越南)有了往来。我国与新加坡的友好往来,有古籍记载和出土文物作依据的应自宋朝开始。元朝时中、新通商更加频繁,甚至已有我国人定居新加坡。明代郑和下西洋也曾经过新加坡。 在新加坡属于英国殖民地和自治邦时期,两国仍有航运关系,绝大多数是由私人商业机构自行采购和配运。新中国成立以后,两国虽未建交,但人民之间友好往来不断增加。一九六五  相似文献   

6.
岳伟 《德国研究》2009,24(1):64-69
二战结束后,苏联和法国分别提出了对鲁尔实行四大国共管和建立独立鲁尔国的方案,以防德国利用鲁尔资源卷土重来。然而,单独控制鲁尔的英国却没有接受两国的计划。随着东西方分歧的扩大,英国越来越倾向于只在州一级水平上对鲁尔工业进行公有化改造。这是英国在英占区建立北莱茵威斯特伐伦州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1824—1948年间,即从第一次英缅战争到缅甸独立的120多年里,缅甸从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国家(1826—1885),最后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885—1948),政治和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宗教和教育也相应地发生变化,其最重要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1948年1月4日,缅甸脱离英联邦独立,开英殖民地摆脱英联邦独立之先河,但是,缅甸民族主义独立并不象历史学家所分析的那样,是缅甸民族主义者在战前就已明确提出的奋斗目标.事实上,战后初期缅甸民族主义者的独立观念是模糊不清的,对独立方式也是不明确的,只是希望英国给予缅甸类似印度的"独立"模式.英国政府一意孤行,坚持战时制定的对缅白皮书,此事激怒了缅甸的民族主义者,成为缅甸走上脱离英联邦独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论述马来西亚现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确立的历程。马来西亚现代政治制度由英国殖民统治者引入 ,在英国殖民统治过程中 ,由于殖民统治者与殖民地人民的互动关系而不断作出修正与调适 ,使之适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更好地维护了英国的殖民统治。马来亚独立前夕 ,双方斗争非常激烈 ,英国殖民者力图在撤退前尽可能保全英国利益 ,而马来亚人民则为捍卫自己的利益进行坚决的斗争。经过多番协调 ,马来西亚独立后的政治制度得以确立 ,马来西亚现代政治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英国殖民统治的遗产 ,但马来西亚人民并非被动地接受它 ,而是按自己的意愿作出修改 ,使之服务于本国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1948年1月4日,殖民地的缅甸从世界政治地图上消失了。出現了作为主权国家的缅甸联邦。在緬甸人民的历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頁。 独立緬甸的誕生是历史上一桩重要的事件。这个事件再一次全面地打击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并且加速其崩溃的过程。 細甸的独立是经过長期而頑强的斗爭,付出了巨大代价和牺牲才获得的。由于全国人民起来反对殖民主义者,缅甸人民終于战勝了最强大的敌人,而勞动人民是这个斗爭的主力。 东亚和东南亚人民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批牺牲品。他們是殖民地人民最先看到異国壓迫者  相似文献   

11.
一 华文教育的发展 马来西亚是东南亚华文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十九世纪大量华人移民的到来,也传进了中国的文化,较早在居留地建立了用方言讲授的华校,这就是今仍存在的私塾,只是形式有所改变罢了。远在一八五四年,海峡殖民地政府就鼓励私人办学校。可是,马来亚从英国殖民统治、成立自治邦到独立和马来西亚成立一直到今日,华文教育  相似文献   

12.
一、三国民商法轮廓描述 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尽管都属于东南亚国家,但民商法制度却存在较大的差异,形成这些差异的因素主要是各自的历史、传统、文化、经济、民族、宗教等。 19世纪20年代起,马来西亚逐渐沦为英国殖民地。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马来西亚。日本投降后,英国又恢复了殖民统治。尽管马来西亚早已在1957年8月宣布独立,但它的宪政制度已经英国化,不仅如此,与之相适应的法律制度也基本英化,形成了英国法(普通法和衡平法)、土著法、中国习惯法、伊斯兰法、印度法、马来习惯法并存  相似文献   

13.
一、土地改革法令的实質 自从緬甸作为政治上独立的国家出现以后,消灭殖民地封建土地制度的必要性的問題便立即跃居首要地位。 緬甸广大农民群众在工人阶級的支持下,为在国內实現真正的土地革命而斗爭。他們要求完全消灭地主和高利貸者的土地占有,沒收  相似文献   

14.
历史经验表明,殖民地国家的人民在政治上取得自由是他们争取完全独立,即取得经济独立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先决条件。在现代条件下,当世界上存在着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而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在全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打击下正趋于崩溃的时候,在某种情况下,甚至形式上的独立也可能使殖民地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西方殖民主义扩张历史贯穿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可以这样说,来自西方的殖民冲击直接决定了殖民地诸国最近几百年的发展道路;即使在非殖民化的今天,这种冲击的影响仍然在世界政治经济生活中继续存在.英国和俄国都曾经是这段历史上最庞大的两个殖民主义宗主国,它们当年的殖民主义扩张深刻影响着当今世界的地缘政治格局.本文通过对英国和俄国殖民主义管理体制的比较,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两者的差异性及其形成原因;同时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还对英俄两种不同殖民主义管理体制对于殖民地国家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6.
缅甸殖民地时期的经济史上,有一个很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农业高利贷资本特别活跃。高利贷者如同大大小小的蜘蛛、在广大城乡之间编织着层层的高利贷网,而最大的蜘蛛,就是齐智人。 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起,到本世纪四十年代日本人取代英国人的  相似文献   

17.
美国殖民地时期政教关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红菊 《美国研究》2002,16(1):96-108
美国殖民地时期的宗教情形十分复杂,目前对其政教关系状况还认识不一.本文根据各个殖民地的宗教立法和实践情形把其归纳为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实行政教分离和宗教自由的殖民地,第二种类型是确立英国国教为官方宗教的殖民地,第三种类型是独尊"清教"的北部新英格兰地区.  相似文献   

18.
19世紀时,數百年來在东南亚历史中超过重要作用的緬甸封建國家就已淪为英国的殖民地了。征服緬甸的过程—連持續了數十年。1824—1826年大英帝国侵佔了緬甸东南和西南的边疆。1852年英軍佔颔下(南)緬甸。1885年又佔領緬甸的首都曼德勒。1886年1月1日,連旧緬甸最后的独立部分——上(北)緬甸,也被正式吞併于英領印度的一部分。 英人的侵略使緬甸長期丧失独立發展的可能性。它的經济屈从于殖民者的利益。緬甸从此成为  相似文献   

19.
论印尼军人官僚阶层的形成及其政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原先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先后取得独立。但是,独立后,它们的政治发展道路并不平坦,在一些地  相似文献   

20.
从英德两国难民政策的发展过程来看,英德两国难民政策都经历了一个从宽松到严格的过程。为减少难民进入本国,两国采取了一些共同的做法,包括简化避难申请程序,制定安全来源国和安全第三国制度。由于英德两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以及国情,英德两国的难民政策也有较大的差异:一方面表现在难民的认定标准方面,英国的难民认定标准比德国更为严苛;另一方面表现在难民政策方面,包括难民的管控方式、难民政策的调整模式、难民政策的实施效果等。总的来说,德国对待难民比英国更为包容,这与两国具体国情、民族特性和社会治理模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