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2006年岁末至2007年2月,由四川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和台湾新光三越文教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天府之国-巴蜀文化精品展”在台湾展开。展览共分古蜀传奇、巴蜀胜景、巴蜀风情、蜀艺天工、卧龙熊猫、旅游路线推荐及多媒  相似文献   

2.
《统一论坛》2012,(2):72-73
第七届“巴蜀文化精品展”——“神秘北纬38°线——三星堆、金沙古蜀文明秘宝展”于2012年1月18日在台湾正式开展。这次展览历时半年,1月18日到3月4日在台北展览,3月15日到4月22日在台中展览,5月3日到6月10日在高雄展览。台北开展以来,台湾民众纷纷前往参观古蜀瑰宝,了解古蜀文明,感受中华文化的多元和博大精深,岛内多家媒体也纷纷聚焦报道,在台湾岛内引起了非常好的反响。2月10日,四川省台办副主任张军就三星堆、金沙文物赴台展览和四川与台湾文化交流合作等情况接受了记者专访。  相似文献   

3.
2007年12月21日至2008年1月22日,四川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和台湾新光三越文教基金会在台北共同主办了“锦绣天府——巴蜀文化精品展”,这是四川继2006年“天府之国——蜀文化精品展”之后,又一次深耕巴蜀文化,在台湾举办的介绍锦绣天府独特魅力的跨年度大展。  相似文献   

4.
生锡雷 《台声》2007,(10):46-47
2007年7月19日至27日,应全国台联邀请,以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朱鸿为团长的“台湾师大四川史迹考察团”一行52人,赴四川进行了参访、考察,以了解古蜀文明和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史迹。  相似文献   

5.
孙敏 《台声》2008,(12):48-49
2008年9月29日至10月3日,在全国台联的指导、支持下,在上海市、广州市台联的协助下,由四川省台联和成都市台联联合主办的“熊猫故乡仍美丽”暨台湾青年学生巴蜀文化之旅活动成功举办。在上海、广州、成都等大陆12所高校就读的近80名台湾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历时5天的活动中,同学们不仅聆听了巴蜀文化讲座,参观游览了成都金沙博物馆、自贡恐龙博物馆、宜宾蜀南竹海等蜀文明古迹和自然风光,还领略了川戏、川茶、川菜等丰富多彩的蜀文化。一路走来,震后美丽依旧的天府之国和四川人民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以及博大精深的巴蜀文化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与此同时,在不同地域求学的台湾青年间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6.
戴方 《统一论坛》2010,(1):69-71
2009年,四川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灾后重建,在弘扬巴蜀文化、重建旅游产业方面,与台湾全方位交流合作,川台经贸与文化交流呈现出勃勃生机,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7.
《两岸关系》2008,(11):52-53
2008年9月29日至10月3日,在全国台联的指导、支持下,在上海市、广州市台联的协助下,由四川省台联和成都市台联联合主办的“熊猫故乡仍美丽”暨台湾青年学生巴蜀文化之旅活动在四川成功举办。上海、广州、成都等大陆12所高校的近80名台湾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8.
谭梅 《求索》2013,(5):244-246
李劼人思想建构之本真在于现代思想与民间文化的绝妙融合。一方面,外来文化的影响激活了李劫人思想中潜伏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因子。他通过对思想变革的深入思考.将巴蜀文化中固有的朴素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发展成了尊重个体独立、个性解放与个人发展为旨归的人道主义思想。另一方面,李劼人在经历了身体与精神的“离乡”之后,自觉继承了巴蜀文化中重视世俗生活的实事实功精神,同时以人道主义为思想底色.对巴蜀民间文化进行了新的翻检,从而使巴蜀文化在地域性的基础上有了超越性的蕴涵。李劫人独特的思想不仅对巴蜀文化的现代转型有积极的意义,即在传承巴蜀文化的同时又为其注入了现代的新质;而且对当代巴蜀文化建设也是很有启示.以精神的地域之乡为思考起点的方式.或许能治愈长期西化而导致失语症。  相似文献   

9.
2008年9月29日至10月3日,在全国台联的指导、支持下,在上海市、广州市台联的协助下,由四川省台联和成都市台联联合主办的"熊猫故乡仍美丽"暨台湾青年学生巴蜀文化之旅活动在四川成功举办。上海、广州、成都等大陆12所高校的近80名台湾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相似文献   

10.
3月18日下午.金牛宾馆娇子厅流光溢彩,上百位巴蜀艺术家齐聚一堂,“首届巴蜀画派艺术品鉴会”在这里隆重举行。我院党委书记、四川省艺术创作交流促进会副会长王仲明教授应邀出席品鉴会。  相似文献   

11.
修菁 《台声》2023,(23):84-85
<正>从岛内银行业的高级经理人到“登陆”创业的台湾青年,巴蜀大地打拼的7年,郭弘扬心存很多的感恩,内心对自己当年的“登陆”选择,也更加认定:“自己的祖国有这么好的发展沃土,我们台湾青年何必舍近求远?四川、祖国大陆,就是我们一家人圆梦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王惠霞 《台声》2001,(10):4-6
8月下旬,来自全国13所高校的36名在大陆学习的台湾大学生参加了由国台办、教育部、全国台联主办,北京市教委、市台办、市台联承办的“2001年祖国大陆高校台湾学生夏令营”活动。8月18日,同学们从北京、南京、广州、福建等地赶往西南重镇──成都,在西南民族学院拉开了夏令营活动的帷幕。 成都是古蜀文明的发源地,周边聚集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历史的渊源和文化的多元孕育出蜀地文化的特质。开营仪式也充满地域文化的色彩,与西南民院的少数民族学生载歌载舞、联欢座谈,平时同学们没有机会接触少数民族,认识仅限于电影或书本上。当大家…  相似文献   

13.
邹青 《两岸关系》2008,(8):38-39
2008年7月14日至21日,在国务院台办的指导和支持下,四川省台办成功策划并举办了川台教师“2008巴蜀文化周”活动。来自台湾中南部的35位大中小学校长、文史类教师以及具有地震灾后教育重建经验的教育界人士和四川省德阳、绵阳、广元等地灾区学校25位教师一起参加了活动。  相似文献   

14.
巴蜀饮食文化有着独特的、专属的地域特色,也与旅游业的发展密切相关。通过阐述巴蜀饮食文化内涵、充分把握巴蜀饮食文化精神与价值取向,分析巴蜀饮食文化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体制机制保障不足、产业化发展水平不高、品牌效应缺乏、创新性人才匮乏等问题,提出巴蜀饮食文化的文旅融合应从深化巴蜀饮食文化旅游的管理体制改革,挖掘文化内涵提高产业化水平,提高品牌影响力以及加强人才培养、提升竞争软实力四个方面予以完善,从而满足当前旅游市场发展,最终实现经济和文化的双重发展价值,谋求巴蜀饮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武警四川省森林总队自2002年9月正式组建以来.在遂行生态保护、维稳处突、抢险救灾等任务中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为巴蜀人民奉献了一片赤胆忠心.先后有200多个单位和个人分别受到各级的大力表彰。  相似文献   

16.
张艳丽  魏章柱  吕洪果 《台声》2023,(22):36-39
<正>齐文化是中国古代以诸侯国概念形成的地域文化之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鲁文化、晋文化、秦文化、楚文化、燕赵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等古国文化并列,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著名学者董志安指出:齐文化不仅是我国古代独具特色的重要区域文化之一,而且产生较早,内涵丰富,富有活力,对华夏文明的形成、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齐文化在不同时期以不同方式进入台湾,使台湾和山东的联系日益密切,共同谱写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赞歌。  相似文献   

17.
台湾金融业投资祖国大陆的积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跃荣 《台声》2002,(2):14-15
随着两岸经贸关系的日趋热络和人员往来的日益频繁,实现直接通汇、开展两岸金融合作已是大势所趋。近一段时期,台湾当局在政策上有所松动,于是台湾金融业者争先恐后到大陆设立办事处、调查商情。台湾金融业投资大陆,将对台湾经济、大陆台商企业、两岸经贸往来产生积极影响。有助于缓解台湾金融业的严重危机台湾金融业危机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逾放比节节攀升。1992年台湾本地银行的逾放比只有0.81%,此后逾放比逐年递增,1995至2000年分别为2.85%、3.68%、3.70%、4.36%、5.34…  相似文献   

18.
尚道 《台声》2009,(4):49-49
台湾高丽菜口感脆甜清爽,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如钙、磷、铁含量在各类蔬菜中名列前五名.是台湾老百姓餐桌上的常见菜。2月27日.2000箱台湾高丽菜开始在北京新发地果品批发市场台湾精品厅启动促销活动。这也成为继台湾水果后.宝岛鲜蔬首次进军祖国大陆市场销售。  相似文献   

19.
徐博东  李振广 《台声》2007,(1):45-49
陈水扁自2000年上台仅6年时间.台湾从一个希望之岛逐渐沦落为失望之岛。6年来.台湾经济衰退.人民生活的痛苦指数不断上升.台湾社会陷于分裂。就目前的形势发展而言.台湾社会短时期内很难摆脱这种困境.陈水扁执政失败已成定局。  相似文献   

20.
富饶的巴蜀地区孕育了伟大的民族和灿烂的文化。从起源和历史发展的角度总结巴蜀文化的独特之处,并考察其对唐代诗歌的影响。风景秀丽、地势险固、兼容并包是巴蜀地区文化的主要特点,也是吸引大量文人入蜀的原因所在;在巴蜀文化中生活的诗人,创作有大量优美的山水田园诗,但外地入蜀诗人难掩思乡之情,诗风多悲愁,由于蜀地道、佛两教兴盛,诗人对此也多有描写和阐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