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残疾人》2006,(2):60-61
石哥:“面对歧视”这个话题引起了众多残疾朋友的反响,为了给更多聊友一个倾诉的机会,咱们今天还继续这个话题。诸位请——歧视与我的加减法咱们残疾人由于身体的缺陷而与众不同,所以很容易被人歧视,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我是一个下肢截瘫的重度残疾人,饱尝了歧视带来的切肤之痛,  相似文献   

2.
又是一年开学季,火爆的不仅仅是送儿子上清华的“歇业通知”,更有我们各高校的“有温度的迎新通道”.9月13日下午,中国残联举办了“我来北京上大学”残疾大学生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残疾大学生代表们围绕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经历,以及对大学生活的期盼,畅所欲言,这里是他们的发言摘登: 成为有价值的人 在一个环境久了,总可以通过交流,去融人大家.学校是最宽容的环境,而我们面临的困难,更多是心理的坎.如何调节自己的心态,适应从校园到社会角色的转变,是我们必须面临的关卡.我们不需要特权,但至少要给残疾大学生提供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刘翔 《人民公安》2010,(8):39-41
他,是一名普通的交警;她俩。是一对相依为命的残疾母女。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和她俩,在马路上相识了。  相似文献   

4.
对于残疾的理解,人类社会经历了一个从漠视到人道主义、从个体型残疾观到社会型残疾观的思想演变过程。近年来,国际上越来越趋向于用社会模式来解释残疾人问题,强调残疾并不是造成残疾人问题的根本原因,残疾人的问题更多是外在环境与社会制度的问题,而并非残障者本身的问题。《残疾人保障法》是我国残疾人保障体系的法律基础,为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5.
国际形象大师魏思玉: 这是一个人才济济的时代,也是各行各业进入世界化竞争的时代。职业女性当仁不让地属于这个竞争时代的主体。让自己能拥有更多、更好的机会,除了加强自身的专业实力外,最重要的是应该训练自己如何在一个有限的表现机会中,给别人留下一个良好而深刻的印象。多年的形象顾问工作使我体认到:一个成功的个人形象,应该是最自然、最生活化并表现适当的。我愿将多年研究的“华人形象程式”通过这个栏目奉献给我的华人姐妹们。  相似文献   

6.
教育之于人,犹如春雨之于禾苗。对于从小身有残疾的人来说,教育自然尤其重要,因为他已经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生存能力,再因残疾失去更多受教育的机会,就更难发挥其潜能创造就业条件的可能性了。相反,他若能适时地在知识文化以及健康人格方面得到系统的教育,无异于获得一次再生的机会。在我到了入学年龄的时候,有幸遇到一位既有爱心又有进取心的老教员。她排除众议,主动接收我到她班里读书,真正向我这个瘫痪的孩子敞开了学校的大门。与此同时,她并不满足于此,而是克服困难,安排我像其他同学一样参加各种活动,包括体育课和校外娱乐,使我走出只知道治病就医的孤寂的生活圈子,全  相似文献   

7.
新疆奎屯市乌鲁木齐西路街道办事处金波园社区是一个20世纪60年代建的老生活区,2003年成立社区残疾人协会,有残疾人56名,其中精神残疾8人,智力残疾6人、肢体残疾36人、视力残疾4人,多重残疾2人。为了及时帮助残疾居民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社区给56位残疾人专门制作了档案资料;建立了残疾人康复站,为他们提供康复训练场所;同时用群众及驻地单位的捐款建立了“助残帮困基金”此款项用于为残疾居民提供报刊、购买生活用品、举办他们力所能及的棋牌比赛和残疾人运动会;除此之外,协会对他们工作、婚姻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自从有人类社会,就有残疾人。当女娲在黄河岸边用泥土捏塑一群群炎黄子孙时,残疾人就夹杂其中。每一个残疾人都曾诅咒自己的残疾,梦想成为健全人,这个道理是谁都可以理解的。然而,只有当一个残疾人不再天天诅咒自己的残疾,摧毁美梦,从心灵上重塑自我的时候,他才真正完成了对“残疾”脱胎换骨的改造,敢于面对人生,并可能大踏步地走到时代的前列。  相似文献   

9.
我热爱残疾人工作,由始至终感到自豪。工作中结识了很多残疾朋友,看到他们面对自身的困难,不悲观、不放弃;面对生活勇往直前、工作中任劳任怨,不放弃、努力进取,深深为知感动。我们每一个人都献出一点爱心,残疾朋友将收获更多的“爱”。  相似文献   

10.
青年助残项目在助残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国外助残项目的重点也在于此。国外青年助残项目有着自己的特点,目标逐渐向强调青年人的教育机会和社会融入转化。在资助残疾青年上学、学校和工作场所的软硬件环境改善、利用金融手段增加残疾青年的教育机会、针对妨碍社交的残疾的治疗以及利用体育活动促进残疾青年的社会融入等方面,青年助残项目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清明时节,乍暖还寒。在甘肃省甘谷县城熙熙嚷嚷的人流中,出现了一个精瘦的年青人,他肩背行囊,手扶铁杖,明净的双眼透出一股刚毅和聪颖,只是双脚完全倒长,行走艰难a或许,在人们眼中,他仅是一个极普通的残疾流浪汉,或是偏远山区赶集的农民,可谁又能想到,他就是步行全国,已历时《年零3个月,历经14个省、市、自治区,行程2.5万公里,用残疾的双脚创造惊人壮举的湖南郴州青年陈良朝呢?极有可能,随着岁月的续延,会有更多的人知道,一个叫陈良朝的人怎样用残疾的双脚徒步走遍全中国;会有更多的人听到“那怕在跋涉中倒下,甚至死…  相似文献   

12.
如果说残疾人是弱势群体,那么残障妇女可以说是弱势中的弱势.在许多社会现实中,妇女的价值要比男人低,残疾妇女更是备受歧视,因为她们是妇女而且残疾,即使是在社区中的其他妇女,也会看不起她们.传统的价值观和信仰加上贫困,造成并且加深了对残疾妇女的歧视.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社区康复正致力于帮助残疾妇女争取获得康复服务和与其他妇女一样参加正常的日常活动的平等机会.  相似文献   

13.
杨丽敏 《前沿》2013,(14):113-114
在20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因而,人们便开始进入到一个新时代,即信息时代。可以说,网络时代也可以看成是一个传媒全球化时代。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运用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便利:一方面给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带来更多发展机会;另一方面,又为我国经济建设带来更多挑战。由此看来,关于互联网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探究,成为我们当前面临并丞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本期编发了4位残疾朋友“奔小康”的信息,他们是根据个人及当地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不等不靠,通过艰苦努力,克服困难,走上自强、自立富裕之路的。希望这组文字能对更多残疾朋友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5.
从今年1期开始,我们陆续刊登了一些残疾朋友求助的信息。许多朋友看后纷纷来信,把自己好的经验拿出来,热情地给需要帮助的朋友支招。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在康复过程中,许多人都有着相似的困难,遇到相似的问题。能够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是走向康复的一条捷径。 本期所刊登的三篇文章,都是从近一段时间在众多的求助信息的回应信件中选择出来的。希望对广大残疾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也欢迎更多的残疾朋友来信来稿,诉说自己的困难或好的康复经验。  相似文献   

16.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需要更多的关爱。宣恩县有2.4万残疾群众,大多数处于贫困的境地。多年来,我县依法发展残疾人事业,注重强化残疾人工作者的宗旨观念、服务意识,使我县残疾人事业取得了极大进展。 我们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宣  相似文献   

17.
1978年是中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年一改革开放政策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观念和生活。北京王府井大街上几家店铺的变化,差不多成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中国人经济生活的缩影;20年间,中国人经历了过去不曾有过的生活一出国、下海、炒股......开放的时代,给了老百姓更多的选择,更多的机会;20年间,中国人同时经历了一个物质逐渐丰富的时代,追求生活质量成为人们新的生活热点。一组数字告诉人们,20年来中国人过得怎么样。《改革二十年》系列之三──1978-1998─中国人过得怎么样  相似文献   

18.
新兵小事     
2010年4月,我从一名大学生光荣地成为残疾人专职委员队伍中一名新兵。偶然一个机会,我结识了住在街道办事处附近的一名残疾人白阿姨。白阿姨的爱人和女儿都是智力残疾,而她本人又是肢体残疾,必须借助双拐才能行走。但是在与她聊天中,我完全感觉不到愁云惨淡的气氛,反而经常看到欢悦的笑容在她脸庞上闪动。每次见面,白阿姨总是笑眯眯地跟我打招呼,聊聊近况,鼓励我把残疾人工作干好。  相似文献   

19.
我国有6000多万残疾人,这是社会上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国家为了保护残疾公民的人权和人格的尊严,使他们能以平等的地位和均等的机会参与社会生活、投入建设和共享社会物质文明成果,依据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的精神,于1990年12月  相似文献   

20.
离京前,一位残疾朋友叮嘱说,到了西藏,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一位外国盲人朋友开办的盲校,我记下了,可心里却没底。谁想到,到达西藏的第一天,西藏残联的群培理事长就对我说,你这次进藏,我们特意安排了一站就是去采访这所国际助盲学校。闻听此言,不禁心中大喜。这下,北京残疾朋友的嘱托可以实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