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健 《八桂侨刊》2006,(3):35-40
本文主要研究19世纪新马华人私会党兴盛的原因,认为其原因主要在于:殖民地政府的纵容和利用、私会党自身组织特征、行政当局对华人会党的无知及其力量的薄弱、饷码制度和港主制度的影响,以及男女性别比率失调等方面。本文不仅使用了历史学的分析方法,也运用了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的方法和视角.  相似文献   

2.
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可大致分为宗亲会、地缘类社团、业缘类社团、宗教类社团,以及文化社团等。文冬是马来西亚华人社团较为集中的地区,玻璃口新村作为紧邻文冬市区最大的新村也有一部分华人社团分布其中,新村现有的华人社团为两家宗亲会、两家文化类社团和一家私会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村内社团已经体现出了定位本地化和管理专业化的特点,成为联结当地华人的纽带,也是当地华人与外界沟通的桥梁。经过长期的发展,新村的华人社团在团结新村村民、促进新村和谐发展、发扬华人传统文化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也存在着社团经营后继无人、运行经费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吴婷  汪炜 《八桂侨刊》2013,(1):59-6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拿大华人参政意识明显提高,华人参政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参政力量薄弱、参政群体分布不平衡等诸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受到思想、制度和社会三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儒家传统观念在思想上制约着华人参政;加拿大的选举制度在制度上影响着华人参政;而加拿大社会的种族歧视和华人社会内部的不和则是华人参政的社会障碍。  相似文献   

4.
李洁 《八桂侨刊》2008,(1):62-65
东南亚华人在各国的生存问题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层面上,但由于东南亚各国的华人华侨政策不同,最终也导致了他们的政治与经济地位大有差异,本文以泰国和印尼作比较,探讨华人目前的政治经济地位,并且从历史传统、宗教文化、政府态度等几方面来简单分析造成华人政治经济地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南非现有华人20万左右,主要来自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大多集中在商业中心约翰内斯堡、首都比勒陀利亚、伊丽莎白港等沿海城市。南非华人以经商为主,从事零售、批发、进出口贸易和开餐馆等。近年来,华人在南非的投资日益增多,涉及纺织、制造、房地产等行业。华文教育推广不易,但在华人社团和华人报刊推动下,以及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日益增强,前景看好。华人参政刚刚起步,但步伐很快,而且能代表和维护华人权益。2003年以来,南非华人屡遭劫难,安全处境甚忧,主要是南非社会治安的原因,也有华人社会内部的原因。随着中国在非洲的投资速度加快,南非华人移民的数量还会继续增加,不会因安全问题而止步。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逐渐走到世界舞台中央,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也出现了回流祖(籍)国的趋势。如何实施更有效的人才政策和统战政策,大力吸引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来华工作学习生活,已经成为我国人才工作、统战工作的一个新课题。本文梳理出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回流祖(籍)国的主要趋势及特点,从国际国内局势、人才政策作用、以及血缘乡缘和情缘等方面分析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回流的原因。分析发现,制约海外人才回流的主要因素有国际人才争夺、发达国家人为设置障碍和统战工作力度不够等等,文章从战略引才、环境引才、政策引才、平台引才、感情引才五个方面就推进海外华侨华人高层次人才回流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林勇 《八桂侨刊》2001,(2):41-44
跨国并购正日益成为东南亚华人企业跨国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对东南亚华人企业的跨国并购现象及其原因、动机、形式、行业及区位分布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欧债危机对欧洲华裔青少年华文教育的主要影响及分析其造成影响的主要原因,从政府、华文学校和华人家庭的视角,为欧洲华裔青少年华文教育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梅州市为研究对象,主要论述和评价了1979年以来梅州籍华侨华人、港澳同胞捐资兴办梅州社会公益事业的实绩、捐资的形式、特点及其捐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美国华人的政治参与程度越来越高,而华人参与其中的重要的“游戏规则”——美国政治制度——宪政制度、选举制度、政党政治体制,以及选举过程中和非选举政治过程中的惯例都为华人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政治参与行为:如选民投票、竞选、助选等选举参与和个人或团体接触和游说、游行示威、抗议等非选举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制度的保障与发挥的平台,但另一方面,实际操作程序的复杂以及华人政治参与经验的缺乏,也带来不少障碍。如果华人能不断地学习和运用这个“游戏规则”,相信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阐释广西侨乡文化和华侨华人文化的含义入手,探讨了两者的互动。所谓广西侨乡文化与华侨华人文化的互动,是指广西侨乡文化对海外华侨华人及其社会的影响,以及华侨华人文化对广西民众及其社会的影响。广西侨乡文化与华侨华人文化互动的主要内容,就其作为各自发挥影响的精神力量而言,主要表现在观念形态、心理特征、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等方面。其中广西侨乡文化对华人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化成份包括:革命斗争传统、乡土意识、家庭观念和宗教信仰;而海外华侨华人文化对广西社会产生影响的是商品意识,以及华侨华人文化中所吸收的西方文化。  相似文献   

12.
1990年8月,我国同印尼复交,中断了近1/4世纪的印尼华侨华人同我国的关系,又重新逐步活跃起来。印尼是全球华侨华人最多的国家,当地华人同中国的关系自然引起世人的关注。本文着重探讨复交前后华侨华人同中国各方面的关系。 认同中国时期:关系密切 本世纪60年代以前的荷印政权和苏加诺政府时期对华侨华人采取了较为宽松的政策,中国政府在1955年以前实行争取华侨的政策,因而此阶段是印尼华侨华人认同中国的时期。 华侨认同中国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是中国在海外的移民。历史形成的血缘地缘、同种同文、乡情族谊等关系使华侨难以割断同中国故土的联系,何况,“我国的移民是‘暂居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建党原则,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民主集中制。但我们党对民主集中制的发展不是直线的,而是经历过严重挫折的曲折历程。本文从历史的角度,从思想障碍和制度缺失两个方面分析了我们党民主集中制建设曲折发展的原因。基于原因分析,本文认为: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要以革新政治文化为基础,以加强制度建设为关键。  相似文献   

14.
美国大波士顿地区华人基督教会现在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大陆新移民已成为中坚力量;华人教会分布广泛,有利于福音传播;华人基督徒年龄各异,但都有高学历、理工科等特点;华人信仰基督教并非功利,而是真正的信仰需要;男女之间的信仰差别不大;华人成为基督徒的主要动机有:寻找生活的方向、心灵平静和生命的真谛等;华人成为基督徒的主要动因有:宗教自身的力量、教会的大力宣传和华人社会经济地位提升后的精神需求;华人基督教会的主要功能有:能更好地服务华人、团结华人和对华人进行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5.
党内选举是党内民主的基石和精髓,标志着党内民主的发展程度,反眏出党的自身建设的深度。围绕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改革党内选举制度。提出了要规范差额提名、差额选举,形成充分体现选举人意志的程序和环境。本文对基层党内选举制度存在的问题、存在问题的原因以及改革和完善基层党内选举制度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从中总结出一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莫光木 《前沿》2012,(14):169-170
华人社团与华文教育、华文报刊被称为海外华人社会的三大支柱.二战以来,由于国际移民环境与美国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美国华人社会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动.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华侨华人社团也出现了一些与以往不同的新变化.本文从原因、性质、功能的转变等角度分析二战后美国华侨华人社团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7.
信息月报     
朱纯宣副主任率队调研全省新一代华侨华人情况近日省人大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委员会、省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四侨”联合组织调查组,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纯宣的率领下,到武汉、荆门、襄樊、随州、天门、潜江、仙桃等地,就全省新一代华侨华人情况开展调研。朱纯宣副主任对各地特别是武汉市在开展新一代华侨华人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关于今后如何按照“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做好全省新一代华侨华人工作,他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新一代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导致德国统一社会党终结的国内外因素和重要原因,提出了党的为民众谋利益的宗旨是不是可以直接代替民众的意志和想法、党的先进性是不是等同于党的领导、良好的动机和个人品格是否可以代替必要的透明的规章制度等问题,并从东德党的教训得出:只有为人民服务的愿望是不够的,还要有完善的制度来保证,要有很高的执政能力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的英国华人命运悲惨,地位低下.经过不断的争取,近年来华人地位得到了很大改观,但是华人受到不公平对待的现象还是时有发生.积极的政治参与对于改善华人在所在国的地位和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英国华人也逐渐意识到了这种重要性,为了寻求政治上的利益,他们开始积极参政议政,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当然也遇到了一定的困境,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本文以英国华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了华人移民英国的历史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当代英国华人参政的进步表现、参政的困境及其原因,也对华人参政路径作了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20.
王祎 《八桂侨刊》2015,(3):72-76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抗战史学界和华侨华人历史学界开始重视和加强华侨华人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研究。苏联华侨华人是全世界华侨华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们也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中俄两国专家学者也对华侨华人与苏联反法西斯战争进行了研究,不仅在期刊上发表了研究文章,而且也有相关书籍出版。但根据已发表作品显示,有关华侨华人与苏联反法西斯战争有关的研究作品有限,研究学者也有限。研究内容主要以苏联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的中共领导人子女和参加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中国军人为主,对普通华侨华人群体在当时的活动和抗战情况研究有限。对苏联华侨华人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形成原因、当前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尚有很多内容值得专家学者去挖掘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