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人类社会和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那就是人的解放、人性的满足;在共产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也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那就是坚持和实践党性.人性的主线和党性的主线不是对立的,二者存在契合点.没有正确处理好党性与人性的关系,党性的主线发展滞后于人性的主线,与人性的主线相脱离,这是造成日前中国共产党内一系列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用党性与人性相统一的视角来分析党内存在的各种问题对我们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法治思想,包含着对法治工具价值与目标价值的认识。江泽民继承、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的法治思想:在工具价值层面,拓展了运用法治的空间,深化了法治的作用;在目标价值层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并将法治的工具价值与目标价值直接统一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中。要实现法治的工具价值与目标价值直接的统一,在我国现阶段,需要解决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领域存在的问题,求得这些方面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法治国家树立法律的权威是第一要务,这是法治国家追求法治的最重要的意蕴,法治国家的法律要以现代性价值为基础,并成为实现现代性价值的有效途径.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法律不仅为经济的发展确立基本的价值原则和规则,确保民主政治的实现,而且为发展科学文化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现代性法律在其创制和运作的过程中还能够确保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实现人的价值.当然,法治国家的法律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依法行政是现代国家奉行民主和法治原则的必然要求,其内在地包含着权力法定、法律优先、信赖保护、责任行政、合理行政等法律原则.法治政府与依法行政在内涵上基本是一致的,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是构建法治政府的内在要求和主要途径,而法治政府则体现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理念和价值追求,但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形式上做到了依法行政并不意味着法治政府目标的真正确立和实现.基于我国依法行政与法治政府建设的推进现状,应当从提升公务人员的法治意识、制定完备的良法体系、构建有效的法律实现机制等方面促进我国法治政府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5.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法治与德治的关联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治与德治各自具有不同的特性,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内在联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既需要法治的“硬”约束,更离不开德治的“软”调节。只有把二者的各自优势相结合,才能建立一个既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又具“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高时川 《唯实》2000,(7):42-46
邓小平的法治思想,包含着对法治工具价值与目标价值的认识。江泽民继承,丰富,发展了邓小平的法治思想:在工具价值层面,拓展了运用法治的空间,深化了法治的作用;在目标价值层面,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并将法治的工具价值与目标价值直接统一一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中、西法治在概念与内涵上存在巨大差异。具体来说,传统的中国法治是在"法治"概念下的"人治",以义务为本位,强调官僚特权;而西方的"法治"则注重"规则"的作用,以权利为本位,保障公民平等。"实质法治"这一概念既继承了中国社会的传统法制,也吸纳了西方法治文明的先进成果,是适合中国"法治国家"建设的"法治"概念。  相似文献   

8.
宪政:法治与政治文明的最佳契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洁珍  宋哲声 《求实》2004,4(12):83-87
法治与政治文明存在着密切联系 ,因为法治与政治文明一样具有文明的属性 ,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必然选择。在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 ,必须实现法治与政治文明的最佳契合 ,即实行宪法政治。  相似文献   

9.
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法治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光 《发展论坛》2002,(9):48-49
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应如何完善才是人们所企盼的完美而又理想的法治状态?笔者认为这就是和谐法治状态。一、和谐与法治的统一人们一般会认为,和谐是一种带有温情色彩的美好的关系状态,而法治则是由暴力机关作后盾的强制性地控制关系平衡的手段;把二者揉为一体有生硬之嫌。笔者认为这只是对和谐与法治的一种浅薄的看法。和谐是由人参与的事物的有序性、协调性和稳定性的成熟状态,是由人参与的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性目标。然而,和谐却不是温情脉脉的折中,和谐是通过斗争而实现的,也是通过斗争…  相似文献   

10.
政党法治包含民主与法制、权利与义务等丰富的制度意蕴 ;融汇法律至上、权力制约、依法执政等诸多的价值取向 ;涉及政党法治的主体、客体、目标、原则、依据、形态及其与法治国家的关系等若干内容 ;涵盖全部政党生活的各个方面 ;贯穿政党自身事务管理和领导·执政整个政党行为全过程。加强政党法治建设是发展政党民主的需要 ;是增强执政合法性的需要 ;是推进依法治国的需要 ;是坚持依法执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法治"与"德治"都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二者虽然性质有异,但其功能、地位和作用都十分重要,"法治"与"德治"应该紧密结合起来,良生互动,保证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实施依法治国之间存在内在的必然联系,其不仅表现在二者在具体内涵和价值取向上的契合性,也表现在二者之间有着强大互动作用。对这种必然联系的正确认识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更有利于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3.
法治与秩序     
王波 《实事求是》2009,(1):59-62
法是人类建设社会秩序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构件。在秩序建设中,法治具有人治和德治无法替代的功能,但也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必须由人治和德治来弥补的缺陷。法治、人治、德治三位一体,才能建设良好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4.
法治作为一个复杂的命题,具有多元的发展维度和理论侧重,通过对法治知识谱系的考察,可以发现,主体价值是法治的本体基础,主体行为是法治的事实依据,主体共识是法治的实践旨向,法治未因人本而发端,却以人本为依归,具有深刻的人本向度。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辅相成,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从功能上讲,法治与德治刚柔并济,相互补充;从内容上讲,二者内外结合,相互渗透;从目的上讲,二者标本兼治,相互支撑.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而认识法、法治和法制则是正确理解并真正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内在基础。  相似文献   

17.
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理念的冲突与互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晋藩  焦利 《新视野》2003,(5):51-54
中国自清末变法修律以来,发达国家的法律典章制度纷至沓来,法律移植工作可谓阔步前行;而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理念的融合却步履维艰。传统的家国本位、集权观念无疑阻却了中国行政法律文化现代化的步伐,但其“为政以德”、“援法而治”等思想仍足以资鉴今人。正是传统与现代之间冲突与互动的矛盾运动促进了中国法律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法律与道德都是社会调整体系中调整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社会规范,都是人们的社会行为准则,二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9.
文章立足于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贯彻执行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的伟大方略,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理性上正确理解“德治”和“法治”内涵;论述了“法治”和“德治”之间存在着主次之分的互相依存、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强调要注重“德治”和“法治”的实践操作,优化对从严治党和从严治官的整顿和教育投入,建立对权力独立、有效的循环监督机制,才能取得治国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