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提出结束两岸对峙、实现"三通"的建议,之后,台商冲破重重阻力开始在大陆投资。由于要素成本、政策法律环境、文化氛围等原因,大陆东南沿海诸省市成为台商聚集地。分布概况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台商对大陆的直接投资迅速发展。主要表现在投资项目合同金额和实际使用金额的不断增加,按大  相似文献   

2.
台湾资讯制造业者加速投资大陆脚步,全球规模最大的笔记型电脑制造商广达5月25日宣布加码投资2500万美元,扩建上海达丰厂。目前广达已在上海园区设立达丰、达功、达业、达群等四大厂,宣布加码投资的是达丰厂,将使大陆笔记型电脑的出货比重大增。据台湾《经济日报》报  相似文献   

3.
台湾人创业大上海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雨文  杨胜云  张敏 《台声》2002,(8):16-18
从6月22日到7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台声》杂志、《今日中国》、“海峡之声”、“金陵之声”5家媒体,以“台湾人创业大上海”为主题,联袂到上海采访多家台资企业,透视台商投资上海热的现象。到上海来是为了求发展2000年,讲述一个台湾人在上海10年商海坎坷经历的书———《我的上海经验》,在岛内十分畅销。时隔两年,该书作者陈彬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尽管开始我在上海做生意失败了,可每次到上海去,我都是很愉快。但是回到台湾时,我感受到的不是天灾、地震,就是贪污、八卦新闻之类,台湾的气氛我感觉不怎么样…  相似文献   

4.
高昂的代价     
近年来,台商来大陆投资办企业日趋热络,祖国大陆有关部门也相应制订有关法律和政策,以改善投资环境,维护台商的合法权益。然而,个别台商却忽视投资规定,私下与个人洽谈投资项目,结果为自己的“隐性”投资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2年前,台商温先生来上海寻找投资项目,与大陆赵某等人签订了《合作备忘录》,约定由温出资人民币100万元,委托上海市民赵某出任董事长兼总  相似文献   

5.
上海台商陈先生问:最近,大陆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变化,台商应该负担哪些保险费用?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答:根据1994年7月颁布的《劳动法》和1999年1月22日发布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在大陆投资设立的台资企业应该依法承担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  相似文献   

6.
曾姓台商问:我拟在大陆投资,需要使用土地,请问怎样取得土地使用权? 答:根据大陆的《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以及《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台商在大陆投资需要使用土地,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7.
祖国大陆一贯重视保护台商在大陆投资的合法权益,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早在1988年7月,台湾当局开放台湾民众来大陆探亲才半年多时间,国务院就制定实施了《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1994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又公布实施了《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据此,福建、四川、江西、湖北、海  相似文献   

8.
《台声》2010,(3)
两岸经济的发展,符合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两岸各界共同奋斗的方向。台湾方面在2009年6月30日公布了相关规定,开放大陆投资人赴台投资,但台湾地区与投资相关的法规体系不同,投资人要完全且深入了解,有一定的困难度。但大陆投资人赴台投资就在眼前,如何让大陆的朋友在赴台投资前的很短时间内,能对台湾地区相关投资法规有一定的基础认识,一直是台声杂志社关注的事情。2009年11月台胞林则奘出版《成功赴台投资》一书,该书因内容实用、可参考性较强而备受关注。自本期起,本刊和台湾扬尘综合法律事务所合作开设"服务在线"栏目,选载《成功赴台投资》相关章节,以便于为两岸民众做好服务。同时,各界对两岸经济交流中有任何服务要求,均可发邮件联系本刊(taisheng@21cn.com),本刊将及时回映。  相似文献   

9.
邰言 《黄埔》2009,(2):10-13
2008年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转折年。去年年底继“陈江会”后,第四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上海成功举行,达成了9项“共同建议”,大陆方面宣布了10项惠台措施;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了题为《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0.
9月 20日,国务院第 31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下称《电信条例》)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 11月,《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 (下称《暂行规定》 )发布实施。以上 3个行政法规、规章给广大已投资大陆或拟投资大陆 IT业的台商传递了新的信息:即大陆电信业对内对外将采取阶段性有限开放策略;网络信息管理则从管制向管理和规范过渡;大陆 IT业管理法制化,给台商创造了更公平的竞争机会。 一、政策有所突破   面对入世及大陆电信业迅猛发展,《电信条例》、《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1.
记者: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25年来两岸人员往来热络,这对两岸统一有什么影响? 李非:目前,在两岸关系中,各项往来主要表现在投资、商务等经济形式上。现在来大陆创业、就业的台胞已超过一百万,这些都是台湾家庭财源的主力,一个人可能影响到一个家庭。估计在未来10~20年,来大陆常住的台胞可  相似文献   

12.
《新疆人大》2014,(6):43-44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了《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草案)》。上海自贸试验区条例有上海自贸试验区基本法之称。《条例(草案)》根据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定位和特点,建构了一个涵盖管理体制、投资贸易、金融税收、综合监管、法治环境建设等方面的总体制度框架;同时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经验,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在涉台经贸方面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规章,其中主要有1994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和1999年12月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实施细则》等,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对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促进台商投资大陆、发展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加快我们的经济建设步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样,它对上海加强台资引进工作和沪台两地经济合作交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跨国公司对祖国大陆的投资开始于八十年代,最初多为小规模的”试探性”投资,表现为在大陆设立代表机构或设立小规模的投资企业。进入九十年代后,投资逐渐增大,开始了较大规模的“系统化”投资,无论投资项目或是单个项目的投资额度均有了急剧增长。 目前,全球跨国公司500强中已有300多家投资大陆,其投资项目的平均规模超过1000万美元。跨国公司投资的地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北京和上海是吸引跨国公司最多的城市。 近年来有许多跨国公司将地区总部迁往北京和上海。截止1998年,已有80多家跨国公司在北京设立了区域总部。在北京设立的外商投资性公司已达88家,占全国批准数的一半以上。上海至今已有来自美、英、瑞典、荷兰、日本等10个国家和地区的40家跨国公司在上海建立了具有投资和管理功能的中国总部。  相似文献   

15.
张莉 《两岸关系》2009,(2):15-17
日前,大陆方面公布了《关于大陆企业赴台湾地区投资项目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鼓励符合条件的大陆企业积极稳妥地到台湾投资,台湾方面也修正了《大陆地区经贸专业人士来台从事相关经贸活动申请案件审核处理原则》。新的一年,台湾当局如果能对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予以开放,使两岸资本流动实现自由化,两岸经贸往来实现正常化,两岸关系将迎来“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和大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台商快马加鞭前进大上海2001年12月底,大陆发表了一项统计数字,显示近来台商在苏州投资的脚步极快,已达台商全部在大陆投资额的20%。以台湾高科技中下游厂商往上海周边移动的速度,令人震惊的是,仅10年时间,从上海市以东的浦东到苏州以西的吴县,方圆120公里左右的区域内,累积数百亿美元的投资。最早一批到上海发展的台商,是以小型工厂和房地产业者为主流。一方面在改革开放乍见曙光的上海,以台湾经验做起房地产,另一方面是在北部的钢铁工厂。中部的工具箱工厂或南部的煞车线工厂老板们在上海的闵行、七宝、松江等郊…  相似文献   

17.
苏玉东  元非 《台声》2006,(10):53-54
《台声》:请您谈一下个人的基本情况(如您到大陆多少年,现在的大陆和您刚到时的情景有什么变化)。庄震霆:本人自1991年进入大陆的投资环境里,从北京开始投资,一路南下征战,经过了1000多个飞机航班,一晃眼16年时光,最后在上海建立总部基地。在刚到大陆的时候,因尚未有南巡讲话后的真开放,以致对所有的建设环境及文化都会有怨言,境外朋友们每聚在一块时都大吐苦经,传递出很不适合投资的信息。直到我等有心想留大陆发展的人想出一套自我解脱的说词后,大家心态上才轻松点,此套说词即境外人在境外已是生活在90年代的时期,而当时大陆的社会普遍还…  相似文献   

18.
读书     
《当代广西》2013,(17):55-55
《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编辑组编人民出版社出版定价:66.00元《朱镕基上海讲话实录》一书收录了朱镕基同志在1987年12月至1991年4月在上海市工作、主政期间的重要讲话、谈话、信件等106篇,并配有珍贵照片和手迹影印件,绝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发表。书中真实地记录了朱镕基同志在上海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大刀阔斧的改革思想和施政措施。朱镕基同志在上海工作期间,正值我国经济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经济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当时的上海,财政收入滑坡、工业不景气;市政基  相似文献   

19.
读者表达     
我相信大陆台企将顺利度冬台湾李细秋作为一个在大陆打拼多年的台商,我看了贵刊3期封面故事《大陆台企如何应对危机》后非常感动。专题选择昆山、北京、深圳作为台企在大陆三大投资地区的  相似文献   

20.
上海台商姜先生问:最近大陆的社会保障制度正在进一步改革。若在大陆投资应该负担哪些保险费用?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1999年1月22日国家公布实施《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