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状元及状元府是科举制度的产物。 状元是科举考试中殿试考取一甲第一名的人。这个名称自从它产生一直到今天,都是一个响当当落地有声令人赞叹的名字,以至于人们对时下高考分数第一的人还以“状元”名之。 中国的科举,始于隋朝,从隋炀帝废九品中正(公元607年)设进士科到今天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唐置进士、秀才等科,其后特重进士科。唐宋科举以诗赋为主,  相似文献   

2.
南宋两府科举状元具有人数相同、南宋两府科举状元均出于府衙所在地、两府文科状元较多,武科状元绝少三个共同点,明清两代宁波与湖州府科举状元人数存在差异。从古代藏书文化分析,宁波与湖州两府均有藏书家。书籍增多,对促进两府文科状元产生,起到间接作用;宋代以后中国经济中心南移,系两府产生较多状元之经济原因。  相似文献   

3.
台湾:中国古代典籍先后称之为“岛夷”(《尚书》)、“瀛洲’(《史记》)、“东缇”(《后汉书》)、“夷洲”(《三国志》)、“流求”,“琉球”(唐、宋、元诸代)。明代中期,平安地方(令台南一带)有一个土著民族叫  相似文献   

4.
《当代贵州》2012,(14):30-31
"人物所生,载光郡国。"黔东南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州内出过的显官名将,志士仁人,学者俊彦,更是代不乏人。明代工部尚书、大学问家孙应鳌,清末状元夏同龢,云贵总督谭钧培,北伐名将王天培等,都是在全国十分有影响的黔东南籍历史名人。本刊特介绍12位代表性人物,以窥黔东南历史名人的风采。周瑛:黔东南进士第一人周瑛(1429—1503),贵州黄平县人。明景泰元年(1450)乡试中  相似文献   

5.
有奖填空     
1、口天一色无纤尘(唐)张若虚 2、长口忽迷天远近(宋)苏轼 3、要知尽庆华封口(宋)蔡襄 4、口教青帝常为主(宋)朱淑真 5、短衣匹马随李口(唐)杜甫 6、口珠小珠落玉盘(唐)白居易 7、男儿须口五年书(唐)杜甫 8、口般颜色作将来(后周)柴世宗 g、无边光景一时口(宋)朱熹 10、最是一年口好处(唐)韩愈 11、口阁东西倚晚晴(宋)黄庭坚 12、太平有象人人口(宋)陆游 注释: (一)华封信二”华(读h屹)‘’古地名,“封’‘为封地华封人祝福尧帝多福多寿, 多男子。后人称为“华封三祝’‘。 (二)青帝:天帝名.为春季之神。 (三)李广:西汉名将胡人称为“飞将…  相似文献   

6.
“状元之父”罗贞祥□周忠华在江西省永丰县瑶田乡湖西村,人们都称老支书罗贞祥为“状元之父”。今年62岁的罗贞祥,三个儿子,全部考上了大学。他自1969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至1997年1月退休的28年间,为村里培育出70名当代“状元”———大、中专生。说起...  相似文献   

7.
<正>江苏常熟清代名臣翁同龢的故居,门前竖着一块牌子,上写:"入我室皆端人正士,升此堂多古画奇书。"相传这是翁同龢写的一副对联,非"端人正士"不交,非"古画奇书"不收,显示出此宅主人的境界和品德,确有清正高雅之处。人们熟知翁同龢是清代的两朝帝师,主持过很多军政大事,但少有人知道他家四代为官,而且是父子帝师、父子宰相、兄弟封疆、叔侄状元、四世翰林。更令人吃惊的是,在常熟这个地方,自唐至明清,出过8个状元、4个榜眼、5个探花、486个进  相似文献   

8.
《湘潮》2020,(8)
正唐群英(1871—1937),字希陶,湖南衡山人。她是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中华百年八大女杰之一;她是著名的女权运动领袖、民主革命家,还是颇具影响的女报人、女子教育家、女诗人;她是中国近代妇女参政的先驱,被孙中山誉为"创立民国的巾帼英雄"并题词"发达女权",又被周铁农称为"辛亥革命功臣"。1979年12月,在第一次中国妇女运动历史资料编纂工作会议上,时任全国妇联主席的邓颖超特别提到唐群英,说她是"女界英雄""很知名",希望后人永远记住她。1991年10月,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的康克清为纪念她120周年诞辰,慨然题词:"唐群英,一代女魂。"  相似文献   

9.
慈城鼎甲考     
明清两代,慈城所出鼎甲,除状元四人,另有榜眼一人,探花三人.与慈城所出状元相比,同样名列鼎甲的慈城榜眼和探花在为人个性上大都凌厉刚烈、率性任情、清亮执拗,显示了慈城文人注重事功、激励人生、安世济民的抱负,显示了慈城文人阳刚热烈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江苏金坛     
《世纪风采》2012,(10):F0002-F0002
金坛,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自唐至清,金坛科举入仕228名,其中状元4人。近现代更是涌现出了数学泰斗华罗庚、教育家王维克、韩大受、人类学家吴定良、物理学家汤定元、地质学家孙枢、“两弹一星”功臣钱骥、“弹道元勋”浦发等一批杰出人物。  相似文献   

11.
状元意指科举考试中殿试考取一甲(第一等)第一名的人。所谓"十年寒窗苦,一朝金榜名",得状元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再加之关乎国家人才选拔和个人功名利禄,上至庙堂下至江湖,对此极为重视。尽管古时的风俗,今天的人们遵从很少,却惟对状元的热情有  相似文献   

12.
岳州窑     
唐 代 陆 羽 在■ 《茶 经 》 中 把 岳 州图为 窑 列为 中 国 古代 六青瓷 大 名窑 之一 。印 岳 州 窑 开创 于花唾 东 汉晚 期 , 始盛 于壶( 南 朝 , 隋 唐 极 盛 ,南朝 五 代衰 落 , 前后 约) 800多 年 。 通 过 考 古 调查 和 发 掘, 知 道 岳州 窑 是 以湘 阴 城 关 镇 窑 群 为 中 心 ,沿 江 而 上, 在 安 静、 樟 树 、铁 角嘴…  相似文献   

13.
一、袭甫起义是唐末社会阶级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唐末有三多:官多、兵多、耗费多。据《通典》统计,德宗末年(805年),文武官吏共有36800多人①,根据宪宗元和二年(807)李吉甫的统计,全国有兵83万,当时纳税户只有144万②。此外再加上那些不事田亩的僧道、商贾,衣食者益多,而耕种者益少,人民负担极为苛重。安史之乱后,藩镇更加专横,掌握着地方土的军、政、财等大权,与中央对抗,藩镇拼命的  相似文献   

14.
宗道一 《党史博览》2001,(11):45-51
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至今,已与亚、非、欧、美、大洋洲161个国家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除列支敦支登公国为领事级外交关系外,余均为大使级外交关系,不含摩纳哥公国)。50余年间,中国先后有700多位高级外交官出任驻外全权大使(不含驻各国际组织大使和其他外交代表机构大使衔负责官员)。在这700多位特命全权大使中,共有28位女性。她们是:丁雪松、龚普生、李珩、林霭丽、王桂新、祝幼琬、顾懋萱、韩俐俐、王弄笙、张联、李金华、唐湛清、谢月娥、范慧娟、赵宝珍、陈宝鎏、施燕华、吴珉珉、朱曼黎、许月荷、于莲芝(因病未赴任)、吴筱秋、章颂先、傅莹、张小康、周秀华、霍淑珍和许镜湖。  相似文献   

15.
刊中报     
中国状元知多少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从汉朝到清朝都有以科举取士的制度。科举制在各朝代有不同,明清发展至比较完备,分为四级:最低一级为院试,在县里进行,录取后称生员,也叫秀才;第二级为乡试,在省城进行,录取后称举人;第三级为会试,在京城进行,录取后称贡生;最高一级为殿试,也叫廷试,在皇宫大殿进行,录取后称进士。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称赐进士及第。二甲若干名,称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称赐同进士出身。据史料记载,从隋至清,共录取状元 594人。   我国最早的状元是孙伏伽,贝州…  相似文献   

16.
正麻勒吉是满洲正黄旗人,属于清代皇帝亲自统领的"上三旗",其姓瓜尔佳氏,是清初辽东地区人口众多、权势十分显赫的氏族。麻勒吉自小聪明好学,精通满文,又熟读大量汉文典籍,文化功底很深。顺治九年(1652年),清朝科举首次满汉分榜,满榜中,麻勒吉一举夺魁,成为第一位满人状元。是状元,又是皇帝的"嫡系"旗属,麻勒吉自然深受顺治皇帝器重。中状元的第二年,皇帝就特下手谕称赞他"兼通满、汉文,气度老成",从翰林院修撰破格提拔为弘文院侍讲学士(从四品),一下子升四级,成为皇帝的心腹近  相似文献   

17.
《党史纵横》2009,(12):F0003-F0003
2007、2008、2009年,三年的锦州市高考状元,让这所有着“状元摇篮”美誉的学校,着实让人惊叹。而与之辉映的,还有一个又一个省高考状元:1980年胡清海、1989年魏德辉、1995年李松、2009年马长春。状元星座深深刻写在北镇高中蔚蓝的天空。近年连年抬升的一本率和二本率又不断为北镇高中带来“千人上线”的高考奇迹。  相似文献   

18.
宁波帮称雄近代中国工商界探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波籍企业家群体的崛起,在近代中国工商界是一个相当引人注目的现象.宁波地处东南一隅,面积不及全国千分之一.而近代以来,.从这里走出家门,在外创业的几代宁波人,却在近代中国创造了辉煌的经济业绩,为中国社会经济的近代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一,领风气之先,迅速挣脱传统杜会的羁绊,投身商品经济的洪流,是他们称雄中国工商界的前提条件.宁波地处海口,自古有“舟楫鱼盐”之利.唐  相似文献   

19.
瑞昌一中是一所有着70年办学历史的老牌名校,1981年成为江西省首批省级重点中学。因在历年高考中上线人数多而被誉为“高考大户”:2002年以来,先后有4人夺得九江市文科状元:2003年,张晓楠同学夺得江西省文科状元。  相似文献   

20.
有宋一代,名臣辈出。爱民敬民的王十朋便是其中之一。王十朋(1112-1171年),字龟龄,号梅溪,浙江乐清人,南宋高宗时进士。他少时学通经史、诗文远近闻名,但因南宋政治腐败、科场黑暗,屡试不第。公元1157年3月,已46岁的王十朋"时来运转",高宗皇帝赵构在主持和批点殿试时,认为王十朋"经学淹通,议论醇正,可作第一人",故录为状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