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雪岩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红顶商人。1860年,他的阜康钱庄刚开业不久,一位顾客带着1.1万两银子来存款。奇怪的是,他既不要利息,也不要存折。钱庄主管刘庆生害怕这钱来路不明,就立刻向胡雪岩禀报了。  相似文献   

2.
汉口钱庄与票据市场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秀全 《前沿》2006,1(9):69-73
近代汉口钱庄是与票号、银行并称的三大金融势力之一。在抗战以前随着分散的柜台交易和票据交换的钱业汇划,钱庄通过票据清算掌握金融市场,汉口票据市场即已初步形成,战后钱庄业经过努力,进入了央行的票据交换体系。汉口票据交换市场正式统一。  相似文献   

3.
罗玉明  肖芳林 《求索》2007,(6):220-222
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中,曾国藩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虽然他并没有象李鸿章、左宗棠等直接创办过近代学校,但他通过阅读西方科学著作,认识到西方新式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呼吁学习西方教育制度,组织国内一批精通西学的人才翻译西书、传播西方科技知识,积极支持新式学校的创办和派遣留学生出国留学,并试图处理传统教学内容与西方近代教学内容的关系,对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地下钱庄是对从事地下非法金融业务一类组织的俗称。近年来,福建著名侨乡福清地下钱庄问题呈愈演愈烈之势,这与福清作为重要的新移民输出地有很大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福清新移民不仅数量大增、分布更广泛,还为福清带来巨额的侨汇。这种海外人脉关系与侨资的不断涌入,为地下钱庄的生存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相似文献   

5.
任放 《学习与实践》2012,(10):116-125
晚清民国之际,中国本土之钱庄、票号与西方传入之银行并驾齐驱,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金融格局。与外国银行相对应,近代两湖地区形成了中国人自己的官私共存的多层次金融体制。既有官方的银元局、铜币局、官钱局,也有新式银行,更有众多民间金融机构,包括钱庄、票号、钱铺、当铺、银炉房、公估局等,其中传统意义上的金融业对社会经济影响力相当强大。  相似文献   

6.
晚清时期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近代警察制度产生于晚清。早期改良派关于警察制度的设想是中国最早的警政理论 ,而组织健全、职责明晰的湖南保卫局则已具备了近代警察的性质。日本人川岛浪速的《上庆亲王书》提出了近代中国警察建设的完整方案 ,他创办的京师警务学堂则是中国最早的警察教育机构。清警察制度的确立包括中央警察机关和地方警政两方面。由于理论准备不足 ,中央权力过于虚弱、地方行政命令不力及军警不分等原因 ,清朝警政未能建立起一个强国的警政基础。  相似文献   

7.
在委托代理理论的视域中,可以从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双重视角,并基于历史数据,对上海钱庄业的兴盛与衰落进行再探源。第一,钱庄的产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第二,中国式的"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推动了钱庄业的发展,而"举家托业"的管理体制促进了福源钱庄的兴盛;第三,随着社会外部环境的转型,钱庄的主营业务、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等方面逐渐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第四,外国银行的不对等竞争加剧了钱庄业的衰落,福源钱庄的风险管控保证了持续经营;第五,钱庄的衰落是政府冲击而非市场选择,政府发行过多的货币和不兑现的公债,将经营风险转移给钱庄,造成了钱庄业的衰败。  相似文献   

8.
黄遵宪警政思想述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遵宪是创建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的先驱,其警政思想和实践在中国近代警政史上产生过重要和积极影响。黄遵宪的警政思想一是来源于对西方警政的实地考察和思索;二是源于他在湖南的警政实践。黄遵宪强调警察制度的重要性,特别专注于将西方警察制度移植到中国,建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警察组织──湖南保卫局;他对警察职能的认识较全面、系统;重视对警察权力的防范和制约;主张官“民”合办警察,即官府和地方绅商人民共同举办、管理警察机关,行使警察权力;注重对中西警政史的比较认识,以西方警政为参照物,考察中国历代的警察制度。  相似文献   

9.
盛丰 《公安研究》2014,(5):14-18
地下钱庄是为牟取非法利益,未经国家金融主管部门批准,擅自设立的非法金融机构的俗称。地下钱庄在我国经历了空白无存、滋生萌芽、快速发展、蔓延扩散和火爆疯狂等阶段。需求存在、利益追逐、快捷守信和违法犯罪等因素在地下钱庄演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深挖地下钱庄信息、加强与职能部门联系、区分罪与非罪界限是公安机关打防地下钱庄的相关犯罪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公民认同是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在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建构的背景下,发源于西方的公民观念及制度,如何实现本土化的转化,并服务于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建构的需求,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从公民观念、公民身份制度两个层面来探查近代中国公民身份的变迁,以此了解中国特殊的变迁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赋予西方公民概念不同的内涵,有助于我们运用公民身份视角来分析中国的现实问题做出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选举制度简述邹通祥中国的民主选举制度,发端于中国近代社会。最早产生的是资产阶级选举制度。一、西方民主选举思想的影响和中国民主选举制度的萌芽1840年6月,英国发动侵华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0年,八国联军侵略...  相似文献   

12.
“地下钱庄”洗钱犯罪的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下钱庄”作为一种非法的、游离于现有金融体系之外的市场化金融平台,利用或部分利用金融机构的资金结算网络,为洗钱犯罪、特别是涉及跨国(境)资金转移等提供流动性、隐蔽性服务的犯罪活动越来越猖獗,对国内经济安全、社会风气和政治稳定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结合当前我国“地下钱庄”洗钱犯罪的严峻形势,笔者对“地下钱庄”洗钱犯罪的特点、洗钱通道、洗钱的危害性等进行分析,并从法律、制度、政策、刑事侦查等几个方面,对“地下钱庄”洗钱犯罪提出一些预防和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3.
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在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深刻总结近代以后中国政治生活惨痛教训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社会100多年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历史结果,是中国人民翻身作主、掌握自己命运的必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借鉴巴黎公社和苏维埃制度的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与中国革命政权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浴血奋斗所取得的伟大成果,是近代中国的历史选择。由于我国革命首先在农村地区创建根据地及其政权组织,然后夺取大中城市并建立全国性政权组织。因此,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建立的根据地和地方政权组织形式,就为后来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制度创新或变迁的动机来源于经济主体追求更大的利益。在中国进入近代化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后,知识资产逐渐成为了私人权利。推动近代中国知识产权制度变迁的因素包括:外部压力、阶级推动和市场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丰子恺说丰一次,中国现代著名画家丰子恺在轮船上遇见一个钱庄商人问他的姓名。丰子恺答:姓丰。钱庄商人纳闷地问:什么风?丰子恺解释道:咸丰皇帝的‘丰’。钱庄商人不解。因为年代相去甚远,商人也  相似文献   

17.
宜昌商会是在近代社会历史嬗变和清末新政改革的背景下诞生的。近代宜昌的商业发展和传统商人组织的繁衍生息为宜昌商会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社会经济基础和组织基础;政府的法令政策是宜昌商会诞生的直接推动力量,又为宜昌商会的组建提供了基本的制度安排规则。宜昌商会的社会基础、组织制度和角色定位表明,它是一个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相衔接、代表地方商人利益、新中有旧、容旧于新的新式商人社团组织。宜昌商会的诞生过程及其组织面貌折射出近代宜昌社会转型的进程与特点。  相似文献   

18.
姚顺东 《求索》2011,(11):248-251
作为一种从西方移植过来新型的制度安排,农贷对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介绍了湖南近代农贷发展概况,剖析了农贷的运作机理。文章认为近代湖南农贷是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农贷的结合体。农贷事业取得了一定的绩效,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农贷金融体系;加强了政府对传统农业的改造,推动了湖南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也使部分农民得到了实惠。但是由于近代农贷缺乏经费、组织、人才支持,尤其缺乏制度移植的经济社会基础,因而导致近代农贷距离制度设计的目标还十分遥远。成效也极为有限。  相似文献   

19.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在中国近代血与火的革命斗争中诞生的。它的强大生命力和突出的政治优势就在于它的和谐性,追求和谐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独特选择和内在要求,体现和谐是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基本内核,和而不同是中国政党制度的重要保证。这些政治优势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政党制度总体上必然是一种和谐共赢的政党制度,成为保障我国社会和谐发展与长期稳定的根本基础。  相似文献   

20.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证明,不仅西方的民主制度在中国行不通,西方的军事领导制度在中国也行不通。与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向无产阶级政党转移相适应,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武装力量,实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既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要求,也是中国近代以来军事领导制度发展的必然归宿。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的确立,实现了军队由个人掌控向政治组织掌握的历史性飞跃,这是中国军队领导制度的历史性进步,从根本上保证了我军的性质和宗旨,保证了部队的高度集中统一。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