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商标的反向假冒应涵盖隐性反向假冒行为.商标的反向假冒是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和框架内,应由<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共同规制.为适应加入WTO和社会发展需要,对情节严重的商标反向假冒行为应予以犯罪化.在设立反向假冒商标罪之前,可通过司法解释对现行<刑法>第213条进行扩充解释,将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纳入刑法规制.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29)
在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活动中,气味标识被认可成为一种非传统商标并被纳入到商标法保护的范围。但对于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我国能否将气味标识作为一种非传统商标予以保护尚值得探讨。在《商标法》保护存在困难的情况下,《反不正当竞争法》则可以为其提供排他性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刘俊敏 《理论探索》2006,(5):153-155
知识产权是一种合法的但并非绝对的垄断权,在国际技术贸易中,权利人不能利用其谋取市场垄断,阻碍贸易的正常进行。对于知识产权领域的反竞争行为,贸易法与竞争法都必须加以规制,因而存在着法律竞合适用问题。我国目前在知识产权领域中反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有必要通过制定《反垄断法》和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侨园》1994,(2)
国家工商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制定的《关于禁止有奖销售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日前已发布实施。根据《关于禁止有奖销售活动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禁止进行这些欺骗性的有奖销售:对中奖概率、最高奖金额、总金额,以及奖品种类、数量、质量,提供方法等作虚假不实的表示;采取不正当手段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故意将中奖标志的商品、奖券不投放市场或者不与商品、奖券同时投  相似文献   

5.
商标抢注,就是通过抢在原商标所有者之前在某国或某地主册该商标以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该行为缘何发生,目的何在,如何定性以及怎样避免等,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界、消费者及立法者关注的热点。但是,1993年、1995年我国正式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称〔商标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细则》(以下称《实施细则D并没有涉及到商标抢注问题,且目前少有论文加以专述,故本文拟就该现象作一些浅显探讨。一、商标枪注的目的商标的经济意义是商标抢注的源动力。商标是代表商品质量的标志,企业使用商标,就等于在商品质量…  相似文献   

6.
《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的法律,其执法主体以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为主。本文所称的“执法盲区”,特指在执法主体上认识有分歧,致使某些行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无法得到及时制止,造成行政执法中的真空区域。笔者拟就《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执法盲区”,从工商行政管理的角度,谈一点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6,(7)
"反向混淆"并非是商标侵权领域的传统概念。我国的商标法虽然并未规定反向混淆,但是司法实践中也陆续出现了多起反向混淆案件。此次的金阿欢诉江苏电视台"非诚勿扰"商标侵权案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反向混淆的构成、认定标准等与传统商标侵权存在着差异。本文拟从"非诚勿扰"商标侵权案出发,对反向混淆的认定及案件的判决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彭艳 《学理论》2009,(2):47-48
旅游景区商标被抢注是目前旅游产业开发中所涉及的一个新现象,其带来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如立法上的“真空地带”、维权意识不强、注册审查程序不严格等等。对于商标保护在旅游产业开发中的法律适用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完善:制定与旅游商标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建立严格的旅游商标注册审查制度,明确界定旅游景区商标被抢注的性质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等等。  相似文献   

9.
代言人的虚假代言行为与生产者的违法生产行为构成了对消费者的共同侵权,应承担连带责任,但有必要区分生产者的实行行为与代言人帮助行为。虚假代言人向消费者推荐产品,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但并不是保证责任。《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个人虚假代言缺乏相应的规定,而《食品安全法》对于代言人的限制存在不分代言与虚假宣传是否具有实质联系等问题。建议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规定,代言人对其虚假代言行为应当承担过错责任,但在举证责任的承担上宜采用过错推定。  相似文献   

10.
市场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运行机制。有市场就有竞争,市场和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孪生子。在市场竞争中,工商企业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在进行正当合法竞争的同时,也伴生着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因此,在实行市场经济的发达国家中,都十分重视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立法工作。美国在1890年所制定的《谢尔曼法》,标志着现代竞争法的产生;德国于1896年最早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反不正当竞争法》。在以后的年代里,许多国家都先后制定了有关这方面的法规。  相似文献   

11.
侯雪梅 《理论探索》2005,(5):154-156
在谋利性的驱动下,在华跨国公司实施了大量的限制竞争行为,破坏了我国的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内企业的利益。而我国现行竞争立法存在重大缺陷,不能有效地应对跨国公司的限制竞争行为。权益之策是充分利用现有立法资源,将亟需规范的部分经济垄断行为补充进《反不正当竞争法》或者以行政规章的形式予以颁布实施。长远之策则是抓紧制定出台《反垄断法》,对各种垄断行为予以统一约束。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一部旨在规范市场行为的法律——《反不正当竞争法》(草案),于6月22日提交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次会议审议。这是中国自去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在这方面所做出的最重要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反倾销诉讼──我国出口贸易面临的重大课题赵宝贵,李筱春所谓商品倾销是指企业以低于商品的国内售价甚至低于商品成本价格的价格在国外市场上销售商品、打击竞争对手和占领市场的行为.倾销虽然属于企业的个别行为,但国际上以及我国的《外贸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都...  相似文献   

14.
加强商标管理 发挥品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商标在国际上的现状   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或服务的提供者,为了使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与他人相区别,而使用的一种独特标记。一般是由文字、图形或二者组合而构成,注明在商品、商品包装、招牌和广告上面。一些权威人士预言:“世界性的注册商标是一个国家的国宝。哪个国家拥有更多的世界性商标,它就是未来世界的经济强国。”目前,中国不少企业依然严重缺乏商标意识,认为商标是可有可无的东西。由于商标意识的薄弱,致使中国的一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败走麦城”。 1983年,我国第一部《商标法》开始实施。目前,我国已经…  相似文献   

15.
蒋桂斌 《侨园》2003,(3):34-35
最近,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最西端的濒海边城防城港市,涌起了一波又一波反垄断浪潮,今年连续向五起行政垄断行为“开刀”。自来水厂认错了“我们厂的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妨碍了其他经营者的公平竞争,我们正在学习有关法律,进行整改。”防城港市港口区自来水厂厂长吴勇小心翼翼地对记者说。  相似文献   

16.
林蔚 《瞭望》2005,(47)
在11月14日于法国里昂召开的第二届全球打击假冒与侵权犯罪大会上,中国代表的演讲,在受到与会人士高度关注的同时,也得到了世界海关组织秘书长米歇尔·达内的好评。他说,中国海关在打击假冒和侵权犯罪方面的决心、透明度和业务水平均有很大提高。这显然不是客套话。在过去的几年中, 中国政府不仅先后颁布了《商标法》、《专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并相继签署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世界版权公约》等一系列国际知识产权公约,而且始终在加大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力度。仅公安部的“山鹰”行动,不到一年就立案2054余起,破案1804起,并确定其中80 起为大案,并抓获了3667名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17.
杜若 《学理论》2012,(11):124-125
《商标法》第52条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的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是一种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若依此规定,现存的大量定牌加工企业则面临着商标侵权之风险,但其生产的产品均销往国外,并未造成我国相关公众的混淆,也未给国内商标权人利益造成损失,若认为定牌加工企业侵犯国内商标权人的权利,似乎很难讲得通。即使如此,定牌加工企业从事涉外加入贸易时,须遵循谨慎和注意义务。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只要存在着竞争,就有可能出现不正当竞争.而这种竞争会直接损害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在一定范围内导致市场失效.正视不正当竞争,分析其产生原因,找出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诸种表现及产生原因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采取贿赂或变相贿赂的手段推销或采购商品.贿赂与变相贿赂的形式很多,如以各种名目直接给予钱财,提供回扣、礼品、礼券等等.现在,有些企业实行有"奖"订货,对订购  相似文献   

19.
《求知》2011,(4):17-18
一、当前我市商标发展的基本情况 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商标工作,审议通过了一系列工作制度。2006年,市政府办公厅批转了市工商局制定的《关于加强商标和域名工作的意见》,同年12月,市政府审议通过《天津市著名商标认定和保护办法》。2009年,市政府又批转了市工商局制定的《关于实施商标战略促进经济发展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行法律未列明广告语是哪部知识产权法律的保护对象,目前呼声比较高的观点是采用《著作权法》对其进行保护,但由于版权登记难、版权归属纠纷多发等原因,广告短语还存在保护范围不全,保护期限又过长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法律对广告语的保护也各有侧重和不足。因此,除完善《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外,还应加强各法律之间的逻辑联系,构建以《著作权法》为主,《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做补充、支撑的立体、交叉式保护体系,并发挥集体管理组织或广告业协会的作用,以实现对广告短语知识产权的全面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